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SUI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7-07-31 21:24杨冬萍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盆底组间产后

杨冬萍

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SUI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

杨冬萍

目的 探讨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尿失禁及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5-01—12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给予综合的康复训练,另选择2014-01—12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后PFDD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时的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Ⅰ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0例;治疗前Ⅱ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1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漏尿量明显下降,MCP值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PFDD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提高盆底肌张力。

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康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D)又称盆底缺陷,是指因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FPFD同妊娠及分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分娩过程中会阴神经、盆内筋膜等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盆底肌肉和骨盆结构容易受到损伤和破坏,导致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给产妇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而且随着疾病的延长,患者常会产生抑郁和焦虚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产后PFDD患者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3]。本文对我院60例产后PFDD患者给予积极的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01—12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后PFDD患者为观察组,年龄25~39岁,平均(29.5±1.2)岁;孕周38~41周,平均(39.3±0.5)周;另选择我院2014-01—12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后PFDD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3~41岁,平均(29.9±1.5)岁;孕周39~41周,平均(39.7±0.8)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UI、POP症状,测盆底肌力为0~2级。②休息时有尿液溢出。③足月分娩,均为单胎且胎儿存活。④均为初产妇。⑤无器械助产。

1.3 排除标准 ①泌尿系统炎症者。②肿瘤患者。③治疗依从性差者。④阴道出血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宣教,嘱产妇定期复查、检测肌张力,通过药物维持在Ashworth改良法Ⅰ+级。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①生物反馈电刺激: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U4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始频率为8~33 Hz,初始脉宽为320~740 μs,指导患者掌握Ⅰ类肌纤维收缩。随后增加频率至20~80 Hz,降低脉宽至20~320 μs,指导患者掌握Ⅱ类肌纤维收缩。2次/周,30 min/次,6周为1个疗程。②给予Kegel训练,训练前排空膀胱,患者取站位、坐位或卧位,双膝并拢深吸气,臀部肌肉缩紧,有意识、有规律收缩肛门、会阴及尿道肌肉,10 s/次,然后缓缓放松,每次锻炼10 min,每次间隔10 s,6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和观察指标 显效:Ⅰ、Ⅱ类肌力均达到5级;有效:3级≤Ⅰ、Ⅱ类肌力<5级;无效:Ⅰ、Ⅱ类肌力<3级或无改善。

采用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SUI程度,评分为0~5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记录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行尿垫试验和尿动力学检查,评价治疗前后漏尿量、最大尿道闭合压(MCP)。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ICI-Q-SF评分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时的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ICI-Q-SF评分情况(±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ICI-Q-SF评分情况(±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3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 60 2.1±0.2 1.8±0.2 1.2±0.1对照组 60 3.1±0.5 2.8±0.5 2.3±0.3P值 <0.05 <0.05 <0.05

2.3 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治疗前Ⅰ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0例;治疗前Ⅱ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1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漏尿量、MCP指标改善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漏尿量明显下降,MCP值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 观察组治疗前后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张力恢复情况(n)

表4 漏尿量、MCP指标改善情况(±s)

表4 漏尿量、MCP指标改善情况(±s)

注:1 cmH2O=0.098 kPa。

MCP/cmH2O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观察组 5.8±1.7 1.8±1.5 <0.05 42.3±8.7 65.1±6.5 <0.05对照组 5.8±1.8 5.3±0.9 >0.05 42.5±9.2 42.3±3.8 >0.05P值 >0.05 <0.05 >0.05 <0.05漏尿量/mL组别

3 讨论

产后PFDD是因为产后盆底肌损伤及性激素变化所致[4]。女性盆底是经由筋膜、神经、肌肉群以及韧带之间相互作用以及支持进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具有对直肠、子宫及膀胱维持稳定的功能。妊娠后,随着子宫增大,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向下突出,盆底肌受压,肌张力减退[5];分娩晚期,受松弛素的影响,分泌系统发生很大变化,盆底胶原组织连接减弱,胶原总量减少,各种连接骨盆的韧带和盆底肌肉逐渐松弛;分娩时,产道扩张,会阴侧切及产道裂伤等这些组织损伤导致阴道松弛;产褥期,子宫复旧欠佳,或恶露淋漓不断致炎症侵袭,或营养调摄不当,盆腔脏器移位等造成女性对性刺激的生理感知障碍等[6],以上原因均导致产妇分娩后发生PFDD,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和工作。

临床对于PFDD患者普遍提倡进行康复治疗,以加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盆底功能。Kegel运动是对盆底肌功能进行改善的较为重要的方式。Kegel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者提出的对恢复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康复疗法,通过对耻-尾骨肌肉群进行有效锻炼,以此提高盆底肌力。近年来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等在临床的应用有效增强了盆底康复治疗效果[7]。低频电刺激通过对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的反射性刺激或神经肌肉的直接刺激,加强肌肉强度,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力。另外电刺激还可通过预防肌肉萎缩,促进神经恢复功能[8]。生物反馈是反复训练人的一种机能,即借助现代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9];患者可通过阴道内的测压装置,测定阴道收缩力,识别特定肌群,从而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10],达到对损伤的盆底肌进行治疗和修复的目的,使患者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功能、防止及治疗PFDD。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12个月时的ICI-Q-SF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Ⅰ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0例;治疗前Ⅱ类肌肌张力达Ⅴ级者0例,治疗后41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漏尿量明显下降,MCP值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我们综合康复疗法治疗PFDD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提高盆底肌张力,康复效果满意。

[1]赵志芹.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46.

[2]叶笑梅,朱雪燕,孙晓妙,等.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54-1955.

[3]张田野,韩洁.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C].全国中西医结合妊娠期疾患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90-95.

[4]李振玲.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38(6):663-664.

[5]娄俊,黄欧平.产后性功能障碍流行病学和相关发病因素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3):84-88.

[6]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8-230.

[7]杜玉玲.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2452-2455.

[8]梁彩虹,王献华,沈松艳.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55-57.

[9]陈美芳,赵仁峰,林海燕.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4,36(11):1670-1672.

[10]黄秀梅.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1999-2000.

2017-01-19

1005-619X(2017)06-0577-03

10.13517/j.cnki.ccm.2017.06.007

450000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盆底组间产后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