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治愚挖穷根

2017-07-31 23:02陈呈
当代党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彭水七星操场

文︳CQDK全媒体记者 陈呈

兴教治愚挖穷根

文︳CQDK全媒体记者 陈呈

“教育是挖穷根最根本的手段。”

2017年5月15日,在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决战脱贫攻坚”采访通气会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领导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是想通过修建民族中学新校区,带动整体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通过教育阻断彭水这个远郊区县特别是山区的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教育改变彭水老百姓子女的出路。”同一天,彭水民族中学校长也说了类似的话。

曾几何时,彭水教育的落后在重庆市是出了名的,彭水民众对此也颇为担忧。

但近几年来,彭水县委、县政府将提高教育水平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加大教育工作力度,使彭水的教育工作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可喜局面。

彭水第二中学新修建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做操 图//李登云

办学:三迁之教

2017年5月15日,彭水县靛水新城一处施工现场,塔吊耸立,水泥罐车不时驶进驶出,各种建筑作业的声响不绝于耳。

这里正是彭水民族中学新校区的施工现场。

“秋季开学就要全部搬过来,时间紧,任务重啊!”校长李俊看着校区扩建工程效果图,感叹道。

但对李俊而言,压力归压力,这“甜蜜的负担”背后,是全校师生的殷切期盼。

“新校区项目占地261.78亩,建成后能同时容纳6000人寄宿。”李俊盘算着。

这是什么概念?

彭水民族中学老校区的校舍占地面积29亩,却要容纳4000多名初高中学生,大班现象严重,一个班有80多名学生,平时就挤在一间大教室上课。操场不大,校园中间还有一条二级路横贯而过,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很有限。

不止彭水民族中学,类似校舍面积不足、办学环境简陋、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曾经困扰着彭水很多中小学,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前,全县每年有近9000名初中毕业生,但仅能满足3000多人就读高中的需求,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了,其他条件稍好的也都去主城或黔江、涪陵读高中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扩大高中入学率和升学比例,首先得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做起。”李俊说。

2014—2016年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35所,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71852间、运动场53998个。

像民族中学这样,老校区在山坡上无法扩建,且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就重新选址修建。

“今年下半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预计三年内将增加约2000名学生入学。”憧憬未来,李俊显得很是兴奋。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不仅吸引来更多的学生入学,还引来更多更优质的师资力量。

师资:学必有师

2016年9月中旬,夏天已近尾声。

新晋体育老师陈晓蓉,穿着一身运动装走进彭水第二中学老校区的操场。

操场地面铺的是细碎的煤渣,晴天还好,雨天走过,那鞋子和裤脚就会变得特别脏。

这还不是陈晓蓉不喜欢这个操场的主要原因。

跑道不足250米,操场面积极其有限,上体育课时,陈晓蓉只能带学生们做做广播体操和原地的力量训练。

她最怕几个体育老师同时上课,什么体育活动都施展不开。

但陈晓蓉一直有个盼头,因为彭水第二中学去她母校成都体育学院招聘时,曾向硕士毕业的她承诺:“新校区马上就要建好了,操场是老校区的三倍。”

2016年11月11日,彭水第二中学搬迁至新校区。

陈晓蓉也从老校区旁边租的房子,搬进了学校的新宿舍。

2017年5月15日傍晚,夕阳染红了天空,映照着连绵的青山。

海拔800米之上,彭水第二中学宽敞的新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跟着音乐韵律做广播操,领舞的正是陈晓蓉……

除了办学环境变好了,学校还不时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者邀请名校教师来校示范授课。对许多新来的年轻老师来说,这种教学经验的传授,不啻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我们每年都要去一些知名大学招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肯定是拿最好的资源吸引他们,把他们安排到我们修建的新学校、好学校去,尽可能满足他们住宿等各种现实需求。”彭水县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彭水对师资队伍的吸引力整体变强了。从2009年开始,我们基本上每年要招聘200人回来。”

如今,彭水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资助:润物无声

2017年6月2日中午,彭水第二中学的放学铃声响起。

初一学生王双凤拉着双胞胎姐姐兴奋地奔向食堂。

这天,食堂炒了姐妹俩最爱吃的回锅肉,码在大铁盆里,堆得跟小山似的。

而这份美味的荤菜还是免费的,这得益于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的人均4元的补助项目。

在食堂的一个立柱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营养改善食堂菜谱公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逢单数日有猪肉吃,逢双数日有牛肉吃,每天还不重样。

“有了这份免费的荤菜,学生只需要再出3.5元到4元,买了米饭和素菜配上,就能保证吃饱。”德育处副主任朱连学介绍说。

要知道,在没实行营养计划之前,很多孩子中午要么不吃饭,要么只吃零食。而现在彭水的每所学校,包括村小都有了标准食堂,孩子们吃上了热饭,中午就可以不挨饿了。

不止吃的问题得到解决,在彭水第二中学,2581名在校学生的住宿费、学杂费、书杂费全部被免除。其中建卡贫困户家庭、低保户家庭、残疾、孤儿这四类学生共1058人,还获得了每学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金。

初三(4)班的杨七星总是把这笔钱攒着交给母亲支配。

杨七星家里是建卡贫困户,家中因为修房等原因,欠了不少钱。爸爸在县城打工,而家里的柴米油盐和杨七星的生活费都靠妈妈种庄稼的收入来维持。两年前,在江西读大学的哥哥因为学费难以为继,不得不辍学回家,在保家镇污水厂寻了份差事,每个月帮家里还债。

妈妈曾对杨七星说:“如果你考上了彭水中学的高中,我就放下手里的一切,去彭水县城找工作,守着你念书。”

“妈妈要去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工作,重新适应环境,会很不容易。但我现在是家里的希望,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彭水中学。”杨七星有着超出她年龄的成熟与懂事。

孩子们的前路还很长,有了政府和学校的教育资助,相信他们的未来会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猜你喜欢
彭水七星操场
我们的操场
七星湖
我们的操场
学校操场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下课了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