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2017-07-29 18:35王文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代文课标课文

王文莲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教育家蔡元培谈读书时说:“从浅近方面说,是要增加个人的知识能力,预备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人才;从远大方面说,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一代文豪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曾国藩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诸如此类对读书、教学等方面的阐述,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基本共识:读书对于人的成长、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所做的贡献具有重大意义。而探求一种能提升广大师生乃至广大民众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则显得极为重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本课题的选题和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理论及解决阅读教学实际问题的需求。意在突破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及模式的束缚,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借助课内阅读,打通课内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的通道,寻求一种关联性阅读模式,改变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在单元主题教学的框架下,在教读课文引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内外材料的统整、比较和延伸,因而对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视野的拓展都大有裨益。在“1+N”阅读教学模式课堂上,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开阔视野,学会思辨,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模式,正是解决初中生阅读面狭窄、课内外阅读脱节、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欠缺等问题的好办法,是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它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最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主要观点:

“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标”是指201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课标”是指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的理论支点、行动准则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要求去设计实施。“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指课程标准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通过课内的1篇现代文教读课文,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自主阅读课内的自读课文,强化方法,内化方法;进而拓展到用此方法阅读课外的N篇文章,形成阅读教学1+N关联模式。1指课内1篇教读课文,N包括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两层含义。“基于课标的初中语文1+N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是想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和实验,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N现代文阅读教学”的“N”更进一步还可以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甚至“多本书的阅读”,由1篇教读课文进而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然后再拓展到多本书的阅读,这也是由教读1篇课文拓展到课外阅读,这种阅读并不完全抛开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起点引出多元阅读。“N”也可以指同一主题下的拓展比较阅读,也可以是同一文体下的不同主题的拓展性比较阅读,对同一主题下的关联性阅读,可以更多的去关注人文性,侧重于阅读“体验”。还可以从单篇文章的教读拓展到整组的单元群体;由注重对单篇课文的教读进而跳出教材的束缚,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这对教师寻找课外关联性阅读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内容:

1.从研读课标入手,梳理和把握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实施建议,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编写初中阶段阅读教学模块纲要,将总目标落实、分解到各学期、各单元阶段性目标中,为课题研究提供蓝图和方向。

2.从教材文本入手,以部编本七年级教材为重点,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及阅读教学模块纲要,重点编写七年级各单元“1+N”阅读教学设计,并以此设计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以单元整组教学为依托,以阅读方法为重点,以体验、感悟、分享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1+N”阅读教学模式,实现阅读教学的有序与高效。

3.从学生发展入手,着力探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多元评价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1+N”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和时间,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兴趣,端正其阅读态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4.从教师发展入手,通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研沙龙等渠道,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5.从开发优质多元的阅读资源入手,在“1+N”阅读教学中积累素材,研发“1+N”阅读教学设计系列资料、微课教学、课堂教学、学生读本等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和把握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困惑,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阅读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师生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验过程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和定量、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阅读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三、重点和难点分析

依据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及课标要求,针对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缺乏兴趣及方法,教师阅读教学中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不分,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的现状,我们以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为重点,通过1篇教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主阅读课内自读课文,然后再拓展到课外阅读。通过对不同文体、不同主题的教读课文的研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1+N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更有序列性、连续性、层递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从研读课标入手,梳理和把握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实施建议,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总目标,编写初中阶段阅读教学模块纲要,将总目标落实、分解到各学期、各单元阶段性目标中,形成较为系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块纲要,实现由随意性、无序性教学向目的性、有序性教學的转变。(重点)

2.从教材文本入手,以部编本七年级教材为重点,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及阅读教学模块纲要,重点打磨七年级各单元“1+N”阅读教学设计,并以此设计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以单元整组教学为依托,以阅读方法为重点,以体验、感悟、分享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1+N”阅读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阅读范例,实现由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体的多方位模式的转变,实现阅读教学的有序与高效。(重点、难点)

3.从师生发展入手,贯彻以评促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形成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学生评价等一系列评价量规,实现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重点、难点)

4.从基于问题的主题教研入手,通过研究课、展示课等一系列活动,形成集观课、议课为一体的阅读教学教研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听评课向有主题的观课议课教研活动的转变。(重点)

猜你喜欢
现代文课标课文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背课文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