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东+杨绍周+刘喻敏
摘要 对栖霞市桃村镇陈家庄村的一片废弃苹果园及一片废弃桃园中的山楂叶螨进行了年度系统抽样调查,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分析了山楂叶螨在苹果树和桃树上的分布及发生动态。结果表明,①苹果园和桃园中山楂叶螨在果树内膛的数量多于外围;②苹果树下部的山楂叶螨数量多于上部;③桃树比苹果树前期更易吸引山楂叶螨;④山楂叶螨在相对干旱且最高温度≤31 ℃的温度下容易发生。
关键词 山楂叶螨;分布;发生动态;干旱;温度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08-02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s and dynamics of Tetranychus viennensis in apple trees and peach trees were analyzed in an abandoned apple orchard and an abandoned peach orchard with the local weather in Chenjiazhuang Village of Taocun Town in Qixia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number of T.viennensis in inner trees was more than that on the periphery in apple orchard and peach orchard;②The number of T.viennensis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apple trees was more than that on the upper part of apple trees;③The peach trees were more attractive to T.viennensis than apple trees;④T.viennensis is suitable to drought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not higher than 31 ℃.
Key words Tetranychus viennensis;distribution;dynamic;drought;temperature
山楂葉螨是我国一种分布广且危害重的害螨[1-3],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很快,造成果树落叶。一般认为,山楂叶螨在干旱条件下易大发生[4],但近些年却出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即有的年份干旱,并未大发生;而有的年份较凉爽,却大发生。究竟什么因素引导了山楂叶螨的种群行为,目前尚无资料说明。要探究此问题,只有研究其年度动态,并结合气象因子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结论。为此,于2013年选择栖霞市桃村镇陈家庄的一片废弃苹果园及一片废弃桃园(二者均不用药),对山楂叶螨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找到其迅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以后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选择陈家庄村东丘陵区一片约0.1 hm2的苹果园和一片约0.06 hm2的桃园作为试验地,两园相距约500 m,均为废弃果园。苹果园中选择4个方位的4株树,东南—西北向的2株作为苹果树1组;东北—西南向的2株作为苹果树2组;桃园中选择东南—西北向的2株树作为桃树组;定时调查其山楂叶螨的数量。
1.2 调查统计
苹果树1组:每株调查内膛、外围2个方位;苹果树2组:每株调查上部、下部2个层次,每层各选东、南、西、北4个方位;桃树组:每株调查东、南、西、北4个方位。每个方位随机调查20片树叶,统计活动螨,并计算出各位置上一片叶子的平均螨量。调查时间为6月6日至10月10日,每3 d调查1次。所得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记录当地每天的天气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楂叶螨在苹果树内膛和外围的发生动态
从图1可以看到,6—10月山楂叶螨种群在内膛外围数量分布的总体趋势都是先缓慢上升,然后在6月30日山楂叶螨数量达到高峰。此时内膛山楂叶螨的数量为21.1头/叶;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为14.3头/叶。6月下旬,其数量增长非常快,短时间内即增殖2~3倍,但此期的温度却相对较低,远不及6月中旬的温度。高峰过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并且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7月中旬时内膛、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极低,一直持续到10月苹果树叶落光其数量都很少有波动。此外,苹果树内膛、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且消退时间基本一致。
2.2 山楂叶螨在苹果树上部和下部的发生动态
从图2可以看出,在整个调查期内,苹果树下部的山楂叶螨明显多于上部,在6月30日上、下部山楂叶螨数量达到高峰,7月中旬过后树体上很少看到山楂叶螨。
2.3 山楂叶螨在桃树内膛和外围的发生动态
从图3可以看出,桃树内膛、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分布为内膛>外围。总体趋势是先缓慢上升再迅速下降。在6月27日内膛山楂叶螨的数量达到高峰,密度为18.6头/叶,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在7月7日达到顶峰,螨口密度为10.1头/叶。高峰过后,其数量很快下降,7月18日以后,内膛外围山楂叶螨的数量持续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偶有波动但波幅很小。
2.4 苹果树与桃树上山楂叶螨发生数量的比较
从图1、3可以看出,桃树内膛山楂叶螨数量到达顶峰的时间为6月27日,此时螨口密度为18.6头/叶,外围在7月6日到达顶峰,螨口密度为10.1头/叶;在苹果上,6月30日当天内膛、外围山楂叶螨数量同时达到顶峰,螨口密度分别为21.1头/叶和14.3头/叶。经分析,山楂叶螨在桃树内膛、外围的数量分布差异较大,并且其在桃树上前期数量更多,而消退却比苹果树上缓慢。因此,山楂叶螨对桃树似乎更有趋性[4-6]。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苹果树上的山楂叶螨6月30日达到高峰,7月3日已开始下降。查看天气记录,7月1—2日均为阴有中雨,最低温度22 ℃,最高温度29 ℃。一般来说,此温度范围比较适合山楂叶螨发生危害,因而苹果园中山楂叶螨下降的原因只能是天气阴湿的缘故,说明山楂叶螨不喜阴湿。
桃园中山楂叶螨在7月3—6日增多,直到7月9日才真正下降。查阅天气记录可知,7月3—6日期间只有7月4日是阴有阵雨天气,其他时间均为多云;平均最低温度23 ℃,平均最高温度为31 ℃。在此情况下,螨类繁殖数量增多(同时,苹果树上的山楂叶满则可能因湿度不易散发而数量下降)。但7月6—9日,只有7月9日是阵雨,其他时间均为多云,平均最低温度为24.5 ℃,平均最高温为32.5 ℃。显然,该期的山楂叶螨数量下降与湿度关系不大,故高温很可能是影响螨类增殖的另一个重要因子。
7月15日后,苹果树、桃树上山楂叶螨的数量均降到极低水平,一直到10月均未反弹,主要原因也可能與7月中旬到7月底的湿度太大和8月上旬到8月下旬的温度太高有关。7月9日—31日,只有三四天的时间无雨,天气十分潮湿;进入8月以后,天气异常炎热,8月1—20日的平均最高温度超过了33.5 ℃;平均最低温度超过26 ℃。推测这些条件已经不适宜山楂叶螨繁殖。
综上所述,相对干旱、温度不太高(平均最高温度≤31 ℃),是山楂叶螨大发生的必要条件,这对指导果树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李晓冉,马基宣.苹果园山楂叶螨的发生与防治[J].落叶果树,2011(5):37-38.
[2] 马琪,夏吾朋毛.山楂叶螨的为害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75-79.
[3] 高兴文,徐加利,代伟成,等.苹果园山楂叶螨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6(8):24-26.
[4] 李大乱,苏海峰,张翠疃.苹果、梨、桃园山楂叶螨种群消长规律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1(增刊1):141-146.
[5] 彭丽娟,左亚运,段辛乐,等.陕西苹果园山楂叶螨抗药性监测[J].应用昆虫学报,2015(5):1174-1180.
[6] 李定旭,侯月利,沈佐锐.不同寄主植物对山楂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7):1562-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