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曼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历史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关于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是唐研究的热点,而在“贞观之治”的诱因中,许多人将目光放在太宗的人才政策上,相关文章数量众多。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关于唐太宗人才政策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唐太宗 人才政策 研究综述
“贞观之治”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所在,贞观时期唐太宗用人的政策一直为史家所关注,相关文章蔚为大观。这些文章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仅仅讨论唐太宗用人的思想、策略、功过、出现的原因等,不涉及其他方面;第二类,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出发讨论太宗的用人;第三类,联系现实意义,思考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和策略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第一类研究方向,文章中心在于讨论太宗用人思想和政策。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相较于其他两个方面更多一些,文章数量也较多。
汪篯《唐太宗之拔擢山东微族与各集团人士之并进》(《汪篯隋唐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论述了太宗对高祖任用关陇集团人士的政策有所改变,并着重指出了太宗任用山东微族宰相的意图与原因。
牛致功《唐太宗的用人思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2(11))从唐太宗的用人标准(重才行)、对人才的重视、怎样发现人才(各取所长)及如何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给予充分信任、赏罚分明)这四个方面着手,论述了唐太宗爱才、善于用才的用人思想;指出作为专制君主,唐太宗在用人方面也会出现为所欲为、擅权用法的问题。
康树欣《略论唐太宗的用人》(《河北大学学报》1983)从唐太宗所用的人才的分类(宗室、幕僚、外族、隋朝旧臣等),突出其“唯才是与”的用人原则、重才重德的用人标准、信任臣下的用人方法、赏罚分明的御人之策及制定的选举和考察官员的制度,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和方法,认为其晚年虽有过错,但依旧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李隆焱《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华中师院学报》1984(4))分析了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在于唐初政治、经济动荡的现实,急需治国栋梁之材;其次为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势力的关系;再次从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黎仁凯《重要人才的贞观盛世》(《河北学刊》1984(5))也探讨了贞观之治人才辈出的原因,并认为贞观人才的特色是成分复杂、德才兼备、年富力强。
赵国权《唐太宗李世民用人方略散论》(《河南大学学报》1986(6))论述了太宗了解到用人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因素,人才之盛衰是衡量国家文明昌盛的重要标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安民有《试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湖北社会科学》1987(6))认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概括起来有“思才-量才-纳才-全才-选才-容才-治才”这几个方面,并展开了论述,得出其善于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懂得如何管理人才的结论,值得当代人借鉴。
贺润坤《论唐太宗用人政策的局限性》(《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1))从唐太宗用人政策的基础着手分析,指出唐太宗的用人政策是因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和改朝换代的混乱不得已为之;提出如下局限性:其一,始终以唯命是从的秦府旧属作为统治集团的骨干;其二,以个人恩怨作为用人的是非标准;其三,对曾是政敌亲信或和唐统治者曾有矛盾的能臣始终疑而用之;其四,非法处置大巨,任某些能人有始无终;其五,曲法祖护秦府旧属之犯罪者。并着重对唐太宗中后期的用人政策做了论述。
任佶佚《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3))将太宗的用人思想概况为广延人才,公正用人;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实践选人,实绩用人;用人重德,待人以诚四个方面,并在文末说明虽其晚年亦有过错,但总体来说功大于过。
可以看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对唐太宗用人政策和思想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基本都认为太宗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并认为其晚年虽有过错,但是无法否认其用人政策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位学者的文章,研究方面与其他人不同:贺润坤学者的文章全面地分析了其政策局限性,赵隆焱学者的文章则指出了这种用人思想所产生的原因。
21世纪,学界对太宗的用人政策依旧有关注,虽然在史料的选择上及研究方法上与八九十年代存在不同之处,但观点基本类似,创新之处较少,但也有可取之处。
庞祖善《也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大部分观点与前人类似,但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唐太宗重视地方官员的任命,认为选用好地方官员是重中之重,打破了以往学者将眼光放在中央的局限;其次提出了唐太宗重视对人才的再教育。
张淑芳《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2))指出统治整个过程中,一直重视并强调“用人”的重要性,深深地體会到用人得当是国家安宁兴盛的重要因素。着重强调其以才德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方法。
熊萍《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其影响》(《船山学刊》2003(2))认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灵魂,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以“不拘一格选人才”为方式,以“用人不疑”、“用其所长”、“精简高效”为原则,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及唐玄宗的治世思想有比较大的影响。
李岱峰《唐太宗与他的人才政策》(《沧桑》2005(6))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唐太宗的人才政策出现的历史原因、具体内容及其历史局限等方面对唐太宗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确定用人政策方面,首先要考虑如何正确对待以下三种人员:秦王府属、高祖时政府机关的官吏、建成的东宫官属和元吉的齐王府属。唐太宗的人才政策完全符合时势的需要,其具体措施,例如打击士族、直言纳谏等是坚定有力的。虽有功有过,但瑕不掩瑜,其人才政策值得借鉴。
吴刚《从〈群书治要〉看贞观君臣的治国理念》(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分三部分,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群书治要》与贞观时期的用人思想。人才是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本文从选择人才、信任人才、培养人才三个方面对贞观时期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讨论。认为唐太宗在人才的选用和培养上基本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但在此方面亦暴露出某些不能任人唯贤的事实。其特点在于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出发,论证十分翔实,对《群书治要》内容的进一步挖掘有帮助。
焦兴青《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功过》(《长江大学学报》2010(2))首先从重视人才、善于纳谏、赏罚分明等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其次从完善政治制度、开创“贞观之治”局面等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的功绩;最后对其晚年的过错进行了批判。
耿相魁,郭建伟《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其实践》(《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3))从“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重才思想,“任人唯贤”、“才行兼具”的用才原则,“无偏无党”、公正严明的绩效考核,体贴臣属、鼓励致仕的驭官之术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并认为“其正确、进步的用人方法和指导思想,是他一生盖世勋业建立的保证”。
第二类研究方向,文章中心在于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论述唐太宗的人才政策。目前学界都不否认太宗的人才政策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贡献,亦有学者认为太宗的人才政策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首要原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這一研究方向极少有创新之处,即便近几年发表的论文也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相类似,因而只选取了部分较为重要的,没有全部在文章里表明。
常洪的《试论唐太宗的用人方略》(《北师大学报》1980(4))认为善于用人是“贞观之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系统论述了任人唯才,各尽其用;选贤任能,不拘一格;宗室、士族并用;开科取士,广揽俊彦;鼓励致士,崇奖礼让的用人方略,通过这些方略的实施,唐前期统治集团内人才济济,正因为使用了大量有才能的人,使太宗的各项整治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促成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柳旭《试谈唐太宗的“用人纳谏”与“贞观之治”》(《社会科学杂志》1982(4))从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广开言路等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政策,并在文章末尾分析了“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认为“贞观之治”背后的原因虽很复杂,但是唐太宗的“选用廉吏”应该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首要因素。
林宏鸣《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学术与研究》1982(4))指出太宗把用人提高到关系社稷存亡的角度认识,抓住了治国关键、用人得当是太宗成功所在。
万泽民《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和“贞观之治”》(《浙江大学学报》1994(4))指出“用人之道”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贞观年间的人才政策,如发展学校教育,完善科举制,士庶并举,新故共进,任人唯才,广开言路,为人才辈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各类人才可以大展身手,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可以说,没有适当的人才政策就没有“贞观之治”。
赵立权《试论唐太宗的人才观》(《渤海学刊》1995(3))认为唐太宗重视人才、知人善用的人才观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
刘长征,王秋华《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5))从《贞观政要》这一重要史籍出发,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和纳谏,并认为这是“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
王志胜《从“贞观之治”剖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指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与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有重要的关系,其广集贤俊、用而不疑、君臣共勉、以情感人等用人观加速了盛世的到来。
第三类研究方向是联系现实意义,论述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对现今社会人才管理的启示。这一研究方向大部分文章非历史系学者所著,管理学、政治学及党校干部成员论述的论文更多,虽具有学术价值但缺乏历史学专业性,因而只选取了几篇代表性著作,其余没有收入。
主要有耿慧娟《传统谋略的现代转型思考: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用人思想》(《传承》2012(1))从择贤任能、用人不疑、知人善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接着从现实出发,从重视人才、合理搭配人才、构建和谐团队三个方面论述了唐太宗用人思想对当今社会人才管理的启示。
相类似的论文还有傅军《浅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中国人才》2007(7))、刘秋红《唐贞观之治时期国家管理团队建设绩效及启示》(《学术论坛》2012(7))等。
综上所述,近三十年来学界对于唐太宗的人才政策这一研究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观点方面、研究方向方面还是利用的史料和学术方法方面,成果都已经十分丰富。今后文章若想有创新之处较为困难,也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发文频率降低了很多,关于太宗的人才政策研究已经趋于饱和。
参考文献:
[1]胡戟,张弓,李斌城,葛承雍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出版社,2002.
[2]柳旭.试谈唐太宗的“用人纳谏”与“贞观之治”[J].社会科学杂志,1982(4).
[3]牛致功.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2(11).
[4]康树欣.略论唐太宗的用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
[5]安民有.试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1987(6).
[6]贺润坤.论唐太宗用人政策的局限性[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1).
[7]万泽民.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和“贞观之治”[J].浙江大学学报,1994(4).
[8]赵立权.试论唐太宗的人才观[J].渤海学刊,1995(3).
[9]任佶佚.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3).
[10]张淑芳.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A2).
[11]庞祖善.也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12]刘长征,王秋华.从《贞观政要》看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5).
[13]黄桥来.唐太宗的用人政策与贞观之治[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
[14]王志胜.从“贞观之治”剖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15]熊萍.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其影响[J].船山学刊,2003(2).
[16]李岱峰.唐太宗与他的人才政策[J].沧桑,2005(6).
[17]耿兆锐.唐太宗的用人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5).
[18]傅军.浅论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中国人才,2007(7).
[19]吴刚.从《群书治要》看贞观君臣的治国理念[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20]焦兴青.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功过[J].长江大学学报,2010(2).
[21]王冬雪,封宗华.从“贞观之治”看唐太宗的用人思想[J].传承,2012(1).
[22]刘秋红.唐贞观之治时期国家管理团队建设绩效及启示[J].学术论坛,2012(7).
[23]耿相魁,郭建伟.唐太宗的用人思想及其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