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聚焦于苏童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下苏童女性研究中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童红粉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征,进而探究红粉女性形象特征的原因。最后通过联系作者之前和之后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出苏童塑造的红粉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苏童;红粉系列;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谢真真(1993.4-),女,汉,山东菏泽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01
一、“红粉”女性形象类型及特征分析
(一)争宠夺爱的妻妾们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之间似乎永远存在着明争暗斗,她们既可以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也可以无事生非,上演着勾心斗角的戏码。《妻妾成群》中以毓如、卓云和颂莲等为代表。大太太毓如是以一个信佛老太太的形象出场的。当陈佐千带着颂莲去见她时,她在佛堂里念珠诵经,口中念念有词,罪过,罪过,始终没抬眼看颂莲一眼,就连颂莲想要替她捡佛珠,都被她轻轻推开。由此可见,妾的地位在明媒正娶的太太眼里是非常低贱的,是得不到认可的。
(二)孤苦不幸的风尘女子
社会的日新月异,可以改变一个人生活的外部环境,但却改变不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历史残留,这样的女性在苏童的小说《红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红粉》中的秋仪和小萼都是孤苦无依的女性。秋仪的父亲是个瞎子,没办法给秋仪起到保护作用;小萼的父亲死了,母亲也改嫁了。两个人十六岁就都进了妓院,由于长期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使她们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自甘堕落的恶习。
秋仪是一个性格刚烈、爱憎分明、反叛意识很强的女子。她拒绝政府对她的改造和安排,在去往劳动集中营的途中她跳下卡车逃跑了,去投奔她所钟情的男人老浦。她原本想嫁给老浦,但是老浦的母亲根本不接受她。在投奔无果的情况下,她去尼姑庵做了尼姑。在尼姑庵里她的妓女身份暴露后,她最终被赶了出来。秋仪有着强大的韧性,生活中的不幸她都承受得起,她与命运做着顽强地抗争,她希望自己能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希望却一次次的破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回到家中打算过安分的过日子,但是却遭到了亲人蔑视与抛弃,她心如死灰,终于明白即使时代变了,自己也永远无法摆脱妓女身份,只有投靠男人才是唯一的出路。最终她选择了嫁人,嫁给了一个鸡胸驼背的男人。
二、“红粉”女性形象特征的原因探究
(一)苏童的女性观
蘇童认为:女性是美好的,哪怕是从事着最低贱职业的女性——妓女,她们也是美好的,她们的不幸是美所遭逢的不幸,因而其性质都是悲剧。苏童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情节:美是特别容易被摧毁的,本来就不多,很容易受伤害,或者说变质。将这两个观点融合理解,可以看出苏童对女性群体的认识,即女性是美而弱的。在红粉系列中,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拥有美丽的外貌,成长于不健全的家庭环境,《妻妾成群》中颂莲漂亮洁净,父亲经营茶庄,最后因破产而自杀,对其生母只字未提;《红粉》中秋仪丰满妩媚,父亲却是个瞎子,小萼十六岁死了父亲,母亲改嫁;《妇女生活》中娴十八岁无父,芝是一个私生子,而萧则是抱养的;《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简氏姐妹亦是父母双亡。这种不健全的家庭环境养成了其偏执的性格,这种偏执又进一步使其敏感而空虚。
(二)苏童的历史观
《妻妾成群》故事背景发生在二三十年代,这是一个刚刚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特殊时期。接受过新思想的女学生颂莲,本可以被塑造成冲破封建枷锁,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以此来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发展的“本质”。然而,苏童笔下的颂莲却退去了那身“白衣黑裙”的学生装,换上了“粉绸旗袍”和“绣花拖鞋”,返回到深深地庭院之中。在妻妾争宠这种类似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的斗争中,让女性本然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任由欲望膨胀,人性中的“恶之花”自由的绽放,最终掩盖了历史的锋芒。
苏童曾说:“我并不觉得我有能力去从历史中接近真理。我不知道真理在什么地方。所有的历史因素在我那个时期的小说中都是一个符号而已。我真正有能力关注的,还是人的问题。”
三、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苏童是以先锋小说作家的姿态进入文坛的,然而引起文坛轰动的不是他犀利的先锋叙事,而是对于女性的成功刻画。他对于女性身心的细腻把握,极大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语境,彰显了苏童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体现了他对人的命运、归宿特别是女性的深入思考。
苏童是以他的“枫杨树”系列进入我们视野的。在那个朦胧未开化的年代,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承载着太多血泪,太多辛酸,苏童所构建中枫杨树中女性已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庸,生育的工具。像《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的祖母蒋氏活脱脱就是一个生孩子的工具,在她的生命中好像孩子是永远生不完的,蒋氏怀孕了八次,忍受痛苦生下了几个孩子,自己在物资条件极度匮乏的环境中拼命地在死亡线上挣扎,然而女人生育的本能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恶劣而有所改善。祖母蒋氏在枫杨树村除了生孩子就是永不停歇的劳作,但是她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从不责备丈夫的胡作非为。蒋氏身上集中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把所有生命的不公化作沉默和无息的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从四德的紧箍咒仅仅套在她的头上,不会有脱下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苏童.寻找灯绳[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178.
[2]白华.你是一条河[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184.
[3]吴秀明.江南文化与跨世纪当代文学思潮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07-208.
[4]汪政.苏童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49-490.
[5]苏童.妇女生活[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