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华
摘要:非公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公经济,需要以党的建设作为指引和保证。当前,非公企业党建领域的突出问题是组织覆盖不全和作用发挥不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非公企业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属性和文化价值,能否妥善处理好其中关系,对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影响甚大。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正视两种组织间的差异,寻求彼此的结合点,增进两类组织之间的文化共识,实现非公企业的发展与党建工作的相互促进。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组织融合;文化协同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7-0049-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营经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一大批新型市场经济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者,非公经济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被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经济的地位得到中央的肯定,非公企业党建也逐渐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持续扩大,党组织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但由于非公企业组织属性的原因,党组织的嵌入程度还不深,发挥作用的效果还不够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组织属性的差异及其影响
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产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外的经济主体逐渐发展壮大后,非公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党的领导要体现到方方面面,既有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谋划,也要在各个领域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其中,党对经济工作的領导就体现为在各类经济组织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不管是从所有权还是从根本目标上看,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在国有企业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内外环境都比较好。而在非公企业开展党的建设,面临的难题要比国有企业多。这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企业的产权不同,这是两类企业之间的根本区别,非公企业属于私人所有,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都取决于所有者的个人意见。企业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与生产经营关联不大的活动都是被舍弃或排斥的对象,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需求度不高。
非公企业是生产经营性的经济组织,而中国共产党是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两者之间属性不同且存在目标差异,在非公企业内建立党组织,其实质是在经济组织中又建立一个与自身不同的政治组织,这两个组织有各自的人员体系、组织架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目标任务等,他们之间仅在人员方面有重合,其他的方面差别较大。这样的组织差异决定了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的难度以及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难度。从现实情况看,少数非公企业所有者对党建工作持不合作态度,主要就是担心党组织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过多占用企业的场所和员工的工作时间,有的企业主对党组织存有戒心,担心党组织会影响企业的自主决策和独立性。这些担忧背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任务不同,企业追求生产利润、要考虑生产成本和实际效益,对市场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要及时应对各种变化,迅速适应市场环境,而党组织则有着坚定的原则和立场,很注重对政治方向的把握,并且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努力。因为产权的不同,非公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有党建的制度化安排,国有企业党建是政治要求和任务,非公企业党建中通常没有制度化安排,很难沿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从组织形态和管理方式看,非公企业有着多样化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有的是以单个企业形式存在,有的是企业集团,下设众多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不同产业类型以及不同性质企业内部的部门设置也千差万别。非公企业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其管理方式多样化,一些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采取股份制形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与此同时,不少非公企业是家族所有,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所有者的个人意志直接决定了企业战略方向和内部管理方式的选择。与非公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相比,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则相对简单和统一,在非公企业内部建立的党组织也是按照支部、总支、党委的体系构成,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各支部和党委的人员构成、干部选用都必须符合党内法规要求。也可以讲,党组织是有着固定标准的组织,这一组织如何适应多样化的非公企业是党建工作的一大难题。对于大型非公企业集团而言,党组织在其体系内也会构成一个组织体系,乃至网络,从一线车间到中层管理者再到高层,或者是从地区分公司到总公司再到集团总部等。由于非公企业内党员分布的不均衡,有的部门或有的分公司党员人数多,而有的较少甚至没有,在这样的企业内,党组织的分布也是存在很大差异。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1]这样的表述概括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和作用,指出了非公企业内开展政治工作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工作之间具有一致性,但是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如何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却是一个难题。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内是“异己”组织,目前,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企业所有者或者企业管理者兼任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以增强所有者或管理者的政治责任感来推进党建工作,但这样的模式太过于依赖一个或少数人,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机制,不具有很好的推广性。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要找到非公企业经济工作与党组织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从而不断加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作为和作用。
二、文化价值的分歧与协调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组织行为和管理制度上会形成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有企业经营的共性,如追求效率、注重产品质量、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有些带有个性色彩,如强调员工自律、军事化管理等。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成员行动特点和价值观趋向就是企业的文化。只要有企业,就一定存在企业文化,只是存在显性或隐形的区别,好的企业文化就能帮助企业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反之,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对非公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个是行业文化,另一个是老板文化。行业文化是由产业或者说行业特质所决定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传媒产业、医药卫生、商业零售等行业都有自身特点和要求,他们的产品要求和客户对象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选择。非公企业多是企业主或合伙人创设,创业者的个人价值观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目标制定、业绩考核到员工交流,都有企业所有者的思想痕迹,可以说,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创业者的风格相关。
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不少企业注重挖掘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将之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独到的价值理念,这些文化价值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相融合,成为全体员工所要认同并遵守的规范。当然,不少非公企业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在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尤其是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文化品牌。在这些企业中,有的能够将党建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使两者良性互动,而有的企业则是以建设自身文化为主,党建文化处在弱势或边缘地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一般来讲,非公企業以追逐最大化的利润为目标,面对市场的考验,企业的发展理念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需要展开,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和办事方式。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求奉献。单从这一点看,逐利性的价值与为公的价值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别,即使我们倡导非公企业要担当社会责任,奉献社会,这也是以企业生存和盈利为前提。当前,“一些企业党组织没有注意妥善处理企业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重心的关系,不敢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不善于担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心骨。”[2]党建工作的缺位导致党对非公企业价值引领和文化引导的作用体现不出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内的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在非公企业文化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处在最重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有一般的普遍性的职业特征,如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这些价值观无不以业绩为导向,无论是企业组织建设、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员工培训、目标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都融入了效益优先的价值选择,这些文化价值理念已经深入到非公企业的方方面面,主导着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准则。非公企业以业绩为导向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企业文化,即使是企业所有者也不得不服从这个根本要求,其他的组织管理,如团队合作、技术创新、员工守则等都是遵循质量为上、效率优先、客户第一的考虑,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围绕市场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确保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这些价值理念中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公平竞争、服务社会、引领潮流等积极的社会文化要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共性。但当前,不少非公企业中的党组织还不能深刻认识企业文化与政党文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们在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方面缺乏手段,既不能用行政命令或政治要求等方式直接干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放弃原则对企业进行妥协。强行推进党建文化只能造成非公企业主的抵制,或者是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使得两个组织之间产生文化价值方面的裂痕。
从现实看,非公企业的文化价值能不能与党建文化相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的价值观。企业主能够主动接受在企业内设立党组织并积极支持党组织的活动,不仅是出于政治考虑,也与他们的政治倾向、利益考量有关系,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一些企业主本身就是党员,或者自己原来在党委、政府、军队等部门工作过,熟悉党务工作,对党有较深感情。有的企业主虽然不是党员,但是认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肯定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成绩,认同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这些企业主能主动把党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引领,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务实、创先争优、进取奉献等精神和作风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把这些好做法融入到企业精神中,形成自己的企业伦理,积极推动企业守法经营、合理逐利,营造了良好的劳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主则是以经济利益或是以完成政治任务为出发点,把党建作为实现企业发展和追求收益的手段,没有从内心接受党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一些非公企业已经建立了党组织,但是始终融入不到企业生产经营之中,导致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系统性融合:非公企业党建的着力点
非公企业党建已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在非公企业党建的问题上还是用传统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把农村党建、机关党建、国企党建等方法用到非公企业上面,使得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展不够理想,缺乏独特的办法。当前,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我们的管理者总是只从加强党的建设角度,来处理非公企业党建的事务,如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扩大组织覆盖、加强党员管理、创新活动方式等,用传统的党建思路看,即是搭好阵地、建好班子、管好队伍、发挥作用,使非公企业党建有经费和人员工作保障。这些做法都没错,但是,从非公企业自身特点看,这种党建工作方式是从外部强行嵌入企业之中,没有从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特点、文化特色、内在需要等方面探寻党建工作的动力,导致部分企业主不理解甚至不支持党建工作,甚至对党建工作产生顾虑和担心,有的还有排斥心理。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些状况,必须创新非公企业党建思路,从组织和文化这两个关键层面着手,实现非公企业与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之间的组织交融和文化协同,实现两类组织之间的深度融合。
首先,推动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组织整合。非公企业是比较独立的经营性经济组织,设在非公企业内的党组织属于整个党组织体系中的一部分,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党章等党内法规制度来开展活动,同时,党组织又必须依托企业的支持来运转,也可以说,非公企业内党的工作受企业主以及地方党委的双重约束,为此,要协调处理好企业与党组织的关系。组织的第一要素是人,党员是先进分子的汇集,对非公企业而言,企业内的党员是优秀的人力资源,一般来说,他们的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强、业务能力突出,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骨干,也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关键。从另一个方面看,党员又是企业的雇员,他们的职业稳定性、收入水平与企业经营效益和绩效分配制度相联系,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另外,他们在履行党员职责时,也会考虑个人的职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从党组织的层面看,非公企业内设党组织的具体运作也是一个难题,如政治学习的时间选择、党建活动方式怎么更贴近工作实际、党务工作如何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等。
非公企业经营风险大,人员流动性强,企业内部组织设置和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党务工作开展难,党组织的设置要适应这样一些特点,处理好党员政治身份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关系。当前,有些企业实行党员兼任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方式来整合组织资源,如董事长或总经理兼任企业党委书记,一名副职任党委副书记,另外设一名专职党委副书记来具体负责党务及群团工作,支部书记则由分公司或部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兼任,这种双向进入、以人定责、交叉任职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党组织与经营管理系统间的联系,使党组织有了比较稳定的组织依托和屏障,党组织是嵌入到企业骨架之中,党务活动的开展有了基本保障。当然,这种模式适合较大型的企业集团,对于中小企业或者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而言,党组织规模小,支部建在车间或是办公室。“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其实质是以党组织体制内的机制和资源来引导、规范体制外非公企业的执政方式。”[3]不管是那类党组织,都要与企业生产链结合起来,以内部建设为主、外部指导和管理为辅,发挥党组织自身的功能。
其次,推动非公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对单位成员以及整个组织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规范和约束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非公企业中,党员人数少、党组织影响力有限,一般而言,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力度超出了党建文化建设力度,不少大型非公企业把品牌塑造、文化提升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以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党建文化反而不是很突出,党组织的影响力也不够强。如前所述,非公企业文化价值与党的核心价值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他们之间也有若干相关联的地方。总的说来,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在功能上是相容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企业党建工作就是用党的先进理论、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去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组织在企业团结凝聚职工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依靠感和归属感。”[4]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动员群众的能力强,具有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指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非公企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发展要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内在要求,这也是非公企业需要开展党建的一个重要前提。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不仅是与经营活动有关,更重要的是政治引领、文化引导。
当前,一些大型企业非常注重党建文化建设,把党建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核,发挥党委的作用,把党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凝聚员工的思想优势,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各种困难和矛盾,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有的企业能够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相结合,鼓励职工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在服务社会的行动中提高企业美誉度,实现职工的社会价值。还有的企业以党建带动群团建设,在建设和谐家庭、關爱青少年等方面做出了成绩。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对于职工的影响很大,能塑造职工的价值观,企业在主动运用党建文化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同时,党组织也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来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党组织要掌握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不良的思想倾向,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用先进典型、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员工,营造履职尽责、创先争优的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再次,实现非公企业发展目标与党建要求的统合。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最终还是要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双赢,即企业在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合法经营,增效创收,党组织发挥了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党员发挥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当前,一些企业主对党建问题的认识不够明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非公企业党建的目标和任务不理解,认为企业党的组织设置对企业发展没有明显好处,甚至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其实,党的建设与非公企业发展并不矛盾,两者之间有不少结合点。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是解决中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重要力量,中央大力支持、鼓励、引导非公经济发展,非公企业内的党建工作也是服从和服务于中央这一政策,企业党组织要大力支持企业战略和决策,维护企业的权益,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化解企业内外矛盾,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可以说,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是党的建设大局的需要,也是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尽管非公企业经济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存在属性和目标上的差异,但是这并不妨碍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非公经济组织虽然以效益为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与企业形象、企业社会责任等息息相关,党的建设在这个方面有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促使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引导企业按照中央大政方针来实施企业战略规划,切实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稳定,也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内容。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非公经济组织可以借助党组织的资源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党的建设也可以依托非公经济组织的资源来壮大力量,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应注重企业管理的目标,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党建工作的政治价值取向中找到一个交叉点,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组织协同和利益一致。这表现为非公企业党组织转变工作方式,维护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权威,妥善协调处理好劳资矛盾和员工内部矛盾,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方面贡献力量。非公企业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支持党组织和党员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发展吸收新成员。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实现企业发展与党的建设的同步并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6.
[2]全国党建研究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246.
[3]佘湘.非公企业党建深化转型的逻辑动因与现实路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3,(1).
[4]毛传清,胡焕文.非公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认同的双向契合[J].学习月刊,2016,(5).
【责任编辑: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