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雕的制作工艺很复杂,不同的根雕艺术家都有自己制作根雕的独特方法。在根雕的发展过程中,根雕的制作工艺也跟着在发展。而根雕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发展史中,根雕的制作工艺难免会产生一些地域差异。
关键词:根雕;自然形态;创作;选材
苏东坡在《影塔形》中描述“我依月灯出,相肖两奇绝。”仅是看到形影之间的抽象之美,苏东坡便称奇叫绝,一个树根作为一件艺术品,更能引起观众对事物之美的共鸣。树根造型从寻根开始,要珍惜原形态的自然性。在选取原始树根时,宁留其多,勿留其少;宁留其长,勿截为短。即使一根微须,在作品未定形时,亦当谨慎处理。尤其要注意的是,切勿带着构思心态选择树根,只能根据树根而构思。这样作品定形时,以免神来之枝须损失。
发现美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发现根材,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运气,或者说缘分,但也需要依托根雕艺术者个人的艺术素质和创作才能。发现过程并不是一般地寻找,而是一种艰苦的审美活动,其实质就是作者主观上对美的追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自然契合。要靠巧于利用根的特性和自然形态,以表达所要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人情感。对于作品的技巧加工处理,应注意依势造型,因材施艺,顺其自然,去其多余,留下所需,使其更鲜明、简洁、突出、生动、精巧。一件根材的外形在常人眼中不一定好看,可是当它与特定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形象相结合之后,会诠释出一种特殊的美。根雕艺术家通过反复揣摩、取舍、推敲如何通过合理、巧妙的艺术手段,让一段普通的材料释放出最佳的艺术效果。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作为一个根雕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面对一段枯朽的根材,要从一定的高度根据它的自然形状去发挥充分的想象,将每个细节都考虑进去,精心取舍,少一些匠气,多几分艺术韵味。“雕而不雕,不雕而雕”,根雕艺术要想真正达到气脉通达、人天同构的效果,则必须处理好雕与不雕之间的关系,而文化修养高的人往往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使作品浑然天成,品味较高。根材的神韵通常是评价艺术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可是对于根雕而言,它未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之前,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很多因素。所以在选材上,要将其视为艺术品一般对待,将它的神韵考虑进来。神韵是一切艺术的生命。根雕作品重在神似,而不是真正的相似。神是根雕形象的灵魂所在。在根雕创作中,应顺其自然,因根写形,以形显神。在根雕造型创作之前,根的形态已经蕴含着约定俗成的神韵。
根材的先天形态并不具备艺术作品的明确特征,所以在根据创作主题给根材定性过程中,需要参悟根的韵味,亦即如何度势、借势、造势,犹如参禅修行中的顿悟和点化。这个过程就是化树根之腐朽为艺术之神奇的体悟洞察过程,体现根材虚实相生、动静相依、气贯一脉的灵秀韵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根雕作品形神兼备。根材实为天工开物、自然造化的结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植于文化繁衍的各個领域。根雕造型中所谓的“道法自然”,即通过平衡、对比、呼应等艺术处理,达到造型的精神升华。在中国,风格意义上的美学创作自始至终都随流于意象造型特点。意蕴于象中,以意统摄“象”。对根材观察的目的,其实就是取象,只有体会到根相的真意、美意、本意,才能真正体现道意所指。所谓大象无形,其实质离不开有形,即老子的道,这无疑是受道家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影响。
“神”是造型意象在某种思想维度上片面的审美反映。作品要有神,才能打动人。神意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审美空间观照。根材的神韵奇巧,并非人为刻意造作而成,成功的根雕作品只有恰到好处地利用根材的自然神韵,才能扣启观者深邃的心灵,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要求接触者能达到心领神会、神游于物、物我神合的理想境界。根材的形神兼备,是根雕艺术得以形成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从形人手,择取充溢对象性情的形因,按自己在形因所感召下的情趣流向,扩大强调表现出来;与此同时,舍去对象的一般性形因,删去与情流逆向的形因,沉滤制约、概而括之,大约这过程也就是抽象过程,这过程倘若有成效,则就在立体造型上获得了对象性情与根艺家情趣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根雕艺术家应当像罗丹那样,遵循“以自然为唯一神明”的宗旨,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保持本真、率性。如果在根雕创作中,不能更多地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属性,那么根雕也就失去了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了。选材确立之后,才进入根雕的正式创作阶段。这个时候,应该围绕着当初确定的主题思想,妙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这些自然元素天然的特点和韵味,不能轻易地去改变它们,而是要在形象的塑造中加以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根雕就是艺术家将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根材,因材施艺,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结合,实现最初的艺术构思,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根材的天然美感,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匠心。
所谓根雕其实并不是真正要靠人工雕刻去塑造形象,而主要依据自然造就的根材,加上创作者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洞悉事物的能力去发现根的美,再将其表达出来。有经验的老艺术家说:“根据根料天然形成的姿态,稍加修饰,不去过多地雕刻,只进行修剪、锯截等简单加工。这样的作品既便与真实物体不同,但得其神韵,反而因其天成的情趣更令人神往。”普通人眼中的一堆废弃的根料,在根雕艺术家的眼中都是未成形的艺术品。根雕艺术家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他们在有限的材料中创造价值,传递美感。这无限的想象力来源于艺术家本身的经验积累及艺术修养。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区别之一,在于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而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美,将其反映在根雕作品中,那些不完美的僵死的根材,还于自然,高于自然。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不是对生活纯客观的模拟,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对生活、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从而表现艺术家的意愿和对现实生活的评价。艺术形象必须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两者均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吴永强.因材施艺:根雕艺术的选材与创作[J].雕塑,2014,(06):62-63.
[2]柯义森.根雕独特造型艺术审美探析[J].雕塑,2014,(03):58-59.
作者简介:张木芳(1966)男,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人。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族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花卉协会根艺专业委员会会长,南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建瓯市根雕协会执行会长、建瓯市老根世家家居有限公司创始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