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军
一、对项目学习的理解
(一)项目学习是什么
项目学习是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创设真实的情境,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在做中学,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二)对项目学习的理解
1.沟通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而基于章节课时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逻辑,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并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而项目学习倡导经历实践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是沟通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2.真正培養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基础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教育目标的方向。项目学习倡导做中学,让学生不断经历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在此过程中逐步得到锻炼,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培养。
二、项目学习的设计
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项目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一)承载课程目标
本课题是《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教学质量》总课题下的子课题,项目学习是落实课程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项目学习必须承载课程目标。限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专门的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时需参考《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整合、完善然后细化,并且明确项目学习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贴近学生实际
项目的设计遵循统一性和个性化相结合,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做,在确定项目主题时,细分为统一主题,即身边的IT,分组主题围绕统一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主题,每个人再结合小组主题和个人喜好,确定自己的主题,从而实现统一和个性化相结合。
(四)体现“做中学”
在分组明确项目主题时明确要求:利用IT做事情,做和IT有关的事情,充分体现做事情的思路。具体到学生实际,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较低层次的做,即实践操作,如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电子报;其二是较高层次的做,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三、项目学习实施
(一)确定项目主题
本部分主要完成明确统一主题,即“身边的IT”,小组讨论确定组内主题,个人思考明确个人主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是第5页4.4.1确定主题和第6页1.2信息技术(概念、历史、发展、应用)。本部分主要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明确班级项目主题,欣赏电子报,讨论交流初步确定小组主题,呈现在PBL讨论区中;第二课时根据上节课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明确IT的概念和内容,明确合作交流的规则,教师跟踪指导,帮助每组确定主题。小组讨论交流是本部分最重要的学习方法,鉴于学生为初一年级学生,相应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未养成,需教师明确规则,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第一阶段:思(3~5分钟)
围绕主题认真思考。
第二阶段:议(5~8分钟)
1.轮流发言。每人都要发言,民主平等。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
2.补充发言。补充发言,精彩辩论。
第三阶段:结(3~5分钟)
讨论不足以及今后注意的事项,组长小结。组长在PBL工作区中新建帖子,组员回复小结。
(二)规划项目进程
主要包含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明确个人主题后,规划栏目内容,使得网络搜索有目标,信息搜索有成效;第二个步骤是在搜索整理信息之后,制作电子报之前,主要是规划版面布局,使得版面设计有章法,制作电子报有思路。
(三)进行项目实践
1.收集素材(4个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基本概念,初步尝试网络浏览、搜索。
第二课时:较熟练地使用关键字或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第三课时:围绕主题搜索下载信息,重点是图片、文字。
第四课时:围绕主题搜索下载信息。重点是声音、网页及文字。
2.整理素材(4个课时)。
第一课时:分析素材(信息及其特征)。
第二课时:认识素材(计算机中的文件)。
第三课时:整理素材(新建/重命名、选择、复制、移动)。
第四课时:整理素材(删除、查找、整理)。
3.制作电子报(11个课时)。
前两个课时:金山打字通,熟悉键盘键位、输入法。
第三课时:输入文本(电子报规划第二步)。
第四课时:制作电子报(字体、段落、项目符号。
第五课时:制作电子报(文本框、自选图形)。
第六课时:制作电子报(艺术字、图片)。
第七课时:页面设置、页边框、背景、版面布局。
第八课时:组合、叠放次序、分栏。
第九课时:网际交流。
第十课时:表格。
第十一课时:合成。
(四)展示项目成果
主要包含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小组内评价,选出优秀作品,第二第三课时是班级展示,明确技术、美观、完整、综合四个维度,多角度进行评价,展示时充分使用讨论区功能,边展示边评价,拓展展示和评价要有深度与广度,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四、项目学习的总结反思
(一)当前收获
1.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
原先的教学主要以《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各模块的知识目标为标准组织教学,落实相应的知识目标,教学的一大功能就是应付期末考试乃至中考。经过课题组的认真研究,对原有的目标进行了扩展和细化,就目标体系而言增加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合理成分,扩展其外延;另一方面对原有的课程目标逐条进行细化,进一步清晰了思路,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完成的教材的重组,构建了项目体系。
在上学期章节内整合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了跨单元整合,将四个单元整合为一个项目,囊括了四个单元几乎所有章节的内容,为完成课程目标、促进教学流程顺利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明确“身边的IT”为项目框架的基础上,又结合学情进行了体系化设计,每个组的项目都不同,每个同学的任务也各不相同,初步尝试了统一性和个性化相结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个性,目前效果不错。
3.核心素养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核心素养不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形成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树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项目学习的实践使得各个课时的内容关联更加紧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的时间空间更为富裕,学生尝试使用不同学习方式的自由和权利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有了真实的、充分的经历和体验,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真正的培养,相关目标应当能够达成。
4.“人人通”空间应用更为从容有效。
本学期的项目学习继续加强网络版导学案、微视频、PBL资源、考试功能等技术应用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PBL讨论区、空间讨论区、问卷调查、达标测试等功能。同时导学案的撰写更加注重简洁有效,减少学生阅读的时间和内容,余留更为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索。笔记功能也为教师及时关注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的设计仍有待完善。
项目学习重在让学生做事情,当前学生的做主要體现了学科内的收集资料、整理素材、制作电子报的狭义上的“做”,而没有真正创建一个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上手的项目,这一点在后续的课题实践中仍需加强。
2.学生分组频繁变更。
基于种种原因,学生不定期进行小组轮换,或是个别调整,或是大轮大换,而项目的实践是以一个学期为周期的,这种变更为小组的正常合作、评价造成了诸多不便。
3.平台故障影响课题推进。
本学期不知什么原因,平台多次出现故障,或者学生作业无法提交,或者网页无法显示,或者微视频无法观看,等等,虽有备份方案,但终究给课题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个学期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回首这半年的实践,我们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效,进一步坚定了项目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每每看到学生专注轻松愉快的表情,感觉自己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项目设计“做”的成分还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仍需强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我们将继续行进在项目学习的大路上,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