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日报》编辑部
前些日子,我去了小白的舞蹈工作室。看着她一步步把工作室做大做强,我由衷为她感到高兴。许久未见,她长得越来越像她的母亲苏姨,那个瘦削却坚毅的女人。
我和小白自幼认识,她喜欢跳舞,在我们中规中矩的理解里,一个人获得幸福生活最好的途径是读初中、高中、大学,然后去找一份工作。然而,小白在高二那年转去了艺校。所有人都不解。她的父母却完全尊重她的决定,并全力支持她。苏姨告诉小白:“做喜欢的事,努力就好了,再不行,有你老妈在,有什么好怕的。”
小白的父母都出生在农村,家境贫穷,后来两人跑到了城里打工,摆地摊,开文具店。再后来,因为小白的父亲有点美术功底,帮人设计图纸,慢慢做大后就开起了装潢公司。
“父母的努力让我知道,今天过得再苦,明天也总会好起来。父母给了我富足的生活,让我有一种安全感,我知道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不用害怕。而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孩子一个不慌张的未来。”小白带我去了她的新家,她的女儿正在玩新买的玩具,她过上了同龄人中还算富足的生活。
身为父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很努力?除了为自己,更多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底气,有更多生活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拼命努力的你,就是当下最好的自己。
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身上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父母言传身教的一切,或许对于孩子来说,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在他成长的记忆里,包含着对父母的记忆,而父母越努力,孩子越容易在成年之后奋发向上。
我曾经听过一个宣讲会。宣讲者是某城市高考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之一,她站在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
她衣着朴实,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的家境非常不好,父亲早逝。对于母亲来说,可能开家长会才是最大的节日。因为那天,她作为一名优秀学生的家长,才有资格变得骄傲。然而,我为自己的母亲引以为傲,在我心中,她是个非常努力的人,为了让我不逊于同龄人,她打了好几份工,让家境慢慢变得好起来。她让我知道,只要肯努力,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很多人说,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给孩子很多钱,也给孩子很多爱。当然,这很重要。但让孩子看到,努力会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这个更重要。
我想到在很多年前,我的朋友获得了一个行业大奖,有记者采访时问她:“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她说:“我父亲。”记者问:“你父亲是谁,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父亲曾经是一个下岗工人,现在是一个小老板。他在40多岁时,因企业倒闭,被丢到了社会上,两手空空。但他没有泄气,他重燃斗志,不断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我们熬过了很艰苦的日子,苦到连一个鸡蛋都分成两餐吃。在冻得瑟瑟发抖的冬夜,我和他去街边卖皮带,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父亲靠着积蓄开了家小超市,起早贪黑,生活才慢慢好起来。”
我很钦佩的一个父亲是张冀牖,著名的张氏四姐妹的父亲。
曾看过一本书,书中这样写道:“张冀牖是一位开明的教育家,听从蔡元培的建议在上海办学,后举家迁到苏州。张冀牖在苏州办学校,倡导新式教育,所办乐益女中,曾聘请张闻天、柳亚子、叶圣陶、匡亚明等任教。乐益女中是新式学校,学生都剪短发,还开运动会,演话剧。”
在《浪花集》和《曲终人不散》这两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在面对兵荒马乱时的勇敢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也在四姐妹多年以后的叙述中表露无遗。那种对父亲的敬意,贯穿了张家四姐妹的一生,并使她们成长得很优秀。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平凡,甚至不够优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不停地向前奔跑。
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未来,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前行。除了物质外,我们还能给孩子近距离的人生鼓励。告诉孩子,生活从来都是在自己的手上,你的未来,建立在你的努力之上,你有多努力,你的未来就有多精彩。
岁月无情,但努力是有情的,告訴孩子努力的意义,也是父母教育的最大意义。
(摘自《大庆日报》2017年4片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