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事留而主角佚

2017-07-27 09:28张佳玮
新民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逸事徐文长东坡肉

张佳玮

当年春晚,赵丽蓉老师有个老梗,尽人皆知,曰:“司马光砸缸!”以至于现在,说及司马光,大家都知道他砸缸。

然而司马光后来所做的,似乎名气反而小了一些。他老人家编撰《资治通鉴》,为变法问题与王安石大战朝堂,这些被提到的,却很少。

同理,达·芬奇真画过的画,大众可能只知道个若干幅,《蒙娜丽莎》啦,《最后的晚餐》啦,最多《岩间圣母》啦。但他画鸡蛋的传说,倒是尽人皆知的。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大家背得出的不多;东坡肉倒是人人都知道。

这现象,大概可以叫做喧宾夺主吧。

本来,名人逸事,大多事以人传。如《世说新语》即是,记载了魏晋诸位士大夫的潇洒言论。但人家自己是了不起的人物,因此言论才有名。譬如司马光若无《资治通鉴》傍身,则一個破缸小儿,怕也不难找;恰因为他是司马温公,这段子才显趣味盎然。如苏轼爱吃的东坡肉,如屈原与粽子的传说,本来是名人逸事,当做骥尾的;到后来名人正经事儿反而逸散,段子却留下了。

奇怪吗?却也不奇怪。

中国自古及今,老百姓都很喜欢秉持一种——姑且叫“日常八卦思维”吧。古代中国百姓绝大多数的历史教育,都是打戏曲评书里来。而编民间故事的艺人,第一得讲大人物,这样大伙儿才爱听;但毕竟没亲自经历过朝政,所以民间平话故事,总爱把朝廷大事,想像成日常家居生活。皇帝啦,后妃啦,奸臣啦,不一而足。人民又爱把包拯、刘墉、寇准、狄仁杰这些名政治家,一律想象成名侦探柯南加强版,断案如神,每天除了判冤狱、审悬案,基本啥都不干。历史上的名智士,那一定跟算命先生似的:管你是诸葛亮、徐茂功、刘伯温,一定是能掐会算,翻云覆雨,撒豆成兵。

梁思成先生著述等身,但如今坊间传闻多的,主要是他太太;张先写词几十年,反不如他八十岁娶亲时苏轼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戏语有名;陆游诗词上万首,都不如他和表妹唐婉的传说和那首“错错错”有名。秦观名气一半来自子虚乌有的苏小妹,《史记》里只提了一句的虞姬,则是任何楚汉传说中无法忽略的女主角。唐伯虎具体画过哪些画写过哪些诗知者有限,编出来的秋香倒是天下皆知。周邦彦的词能诵者不多,恐怕最有名的就是传言他偷听李师师和宋徽宗那段对话。

江南民间传说里,徐文长是个有名人物。大概其经历类似于浙江版“聪明的阿凡提”,众人传颂他老人家如何刁钻古怪多智。提起徐文长本名徐渭,以及他自己的诗画文章,知者反而少了。

许多时候,我们只在意了末节,而没在意主角。

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大概是文天祥。现在看来,他是一个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爱国诗人。但如果考虑到他写诗之前呢?

——十八岁,乡试第一名,二十岁贡士,入京殿试,写“御试策”,提出改革方案,宋理宗定为状元。二十岁就靠真才实学荣登全国状元了。

——1275年,元兵渡江。身为知州的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三万反元,战至只剩六人。

——为右丞相,怒斥伯颜。被擒,脱身。

——在福建的朝廷,都督军马,建立政府,继续组织抗元。1277年,临安宋朝政府投降已经两年,文天祥率军攻入江西,收复赣州十县,吉州四县。

——次年被元军大军压境,兵败,辗转游击战四年,服毒未死,被擒。解京路上绝食八天,后元廷屡次招降未果,三年后终从容就义。

一个全国状元、少年宰相、老游击队长。这才是文天祥。在读他的诗前,考虑一下他的所作所为,感觉自然会不同些。

猜你喜欢
逸事徐文长东坡肉
徐文长做客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美味的东坡肉
踏踢万岁
旅行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