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度”

2017-07-27 16:22刘新民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城乡语文课堂教学

刘新民

【摘要】对于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老师,应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度”均各有不同体会。笔者就这个问题,抛砖引玉,愿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度

对于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老师,应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度”均各有不同体会。对于笔者而言,只想浅谈这个问题,抛砖引玉,愿与同仁共勉。

一,把握城乡孩子受教育的层面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城乡孩子的个体差距将越显越大。具体表现随处可见:

1,城乡家庭对教育的认知层面。

我在乡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几年,学校从来没开个一次家长会议,是学校不想开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因是学校要开一个家长会议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因为农村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即使学生父母从外回来,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都很少过问。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几乎为零,更有甚者,连教他孩子学习几年的老师姓啥名谁,都不清楚。把对孩子的教育一味的加予给学校与老师。把孩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推责于教师;把孩子成绩的好,归功于孩子的聪明好学,不存在对小学老师的感恩。对小学教育不予以高度重视,不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深刻道理。

反观城市孩子教育,家长肯大花精力、财力着重孩子的特长培养,当农村孩子每到放假沉迷于电视、手机网络游戏时,他们却沉浸在艺术的天堂;当农村孩子在野外嬉戏,毫无安全感玩耍时,他们却浸泡在图书馆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他们做到了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成长,并逐步掌握立足社会之根本。

随着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时代对教育发出的号角,办人们满意的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首要目标。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把握城乡孩子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竭尽所能,深度挖掘当地素材,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道德修养,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2,城乡教师对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的认知与掌握层面。

在本期四月下旬,我有幸和学校几个年轻骨干教师去衡阳市大立实验学校参观学习,听了一年级一位女教师的公开课,其课题为《小熊与小鹿》,感受颇多,受益匪浅。老师注重学生的劳逸结合(中途有音乐律操与学生的伏桌休息);注重学生的情感朗读,如“小熊等啊等,等了很久,妈妈回来了。可是小鹿还没来,小熊失望极了”。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久等而没来的那种感觉,失望的那种神情及心情,并让学生表演那种失望的表情,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对“美滋滋”的词语教学,教师提问:美滋滋是表示心里高兴且是ABB型的词语,同学们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有的同学说“高高兴兴”,立马就有同学说:“不对”。“为啥不对呀”,老师问。“不是ABB型的”同学们抢着回答。最后,同学们说出了:“乐呵呵、笑嘻嘻、笑盈盈”等词。还有就是对句子的反复练习,如:小明爱踢足球。小红爱踢足球。小明和小红都爱踢足球。这是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的练习,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应对。那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本性弄得我们听者喜笑颜开,不禁为他们叫好,为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及轻松驾驭学生的能力暗自佩服。我们去的那天下着大雨,有点凉,但内心还是火热的,有不虚此行之感。

同样的一次听课,地点只不过是在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她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的《桂林山水》,其中给我的感觉我不敢恭维。全堂课,给学生思考的少,自己板书的多;抓不住教材的重点,只是蜻蜓点水;没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及广度,对学生的写作教学及学生的思想教育为零。又没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桂林山水的美景,无法从内心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通过两次听课的不同感受比较,足以看出城乡教师对教育教学存在的差距,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个体素质,從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解决孩子厌学情绪,把在家长及老师强压学变为主动学,乐意学。

二,结合实情,针对不同阶段学生,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度”。

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了解自己的学生,主抓中等生,带动潜质生。

在学生的小学学习阶段,老师的异动很是频繁。有些家长总是抱怨校方:为什么我孩子的班主任又换了?其实有很多原因:(1),这些年老师的退休较多。(原先的民办教师)(2),国家对二胎政策的开放,休产假的孕妇多了。(3),有些老师还不能信任高年级的有些学科教学,学校得另作安排。(4),教师的异动,特别是外地特岗教师的异动。他们孤身在外,为了爱情与家庭,而回到他们的家乡去了。诸等缘由,使教师往往经常去熟悉自己的学生,学生得去适应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多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不足面,尤其是潜质生存在的知识性不足。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脱离厌学的苦海。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好知识的难易“度”及快慢“度”。要让学生听懂、并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跬步千里,循序渐进。

(2)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的主动式学习,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自己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将知识牢牢掌握而不轻易忘却?”这些问题都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在衡阳市大立实验学校的教师课堂中,我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奖励。有对个人的盖“奖”,有对小组夺红旗的比赛等,其对学生表扬的方式多种各样,令人耳目一新。以此来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短的课堂时间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教者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鼓励。我又想起我校的一位衡山籍的外地特岗女教师,那时,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教四年级,她教四年级的数学,她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地从网上买了许多小礼物,还买了有“奖”、“花”等图案的印章。我清楚的记得,那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在那一学期,突飞猛进。只可惜,那位特岗老师,后来回到衡山教书去了。

各师各教,每个教者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只要适应于自己,适用于自己的学生即可。把握教学中的“度”,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展现风采。

猜你喜欢
城乡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