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017-07-27 14:25徐爱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改革

徐爱香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人的潜能、师生的主体作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色彩形成。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109

在新一轮课改中,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事实、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校本课程开发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一、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校本课程开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1. 以人为本。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 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课程开发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空间。

3. 差异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课程,做到因材施教。

4.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1. 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服从于上級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他们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参与过与过程中形成参与能力。

2. 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共同努力。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校本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是丰富的知识技能素质。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三是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注意发现、勇于创造和充分利用好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把部分课程编制权力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个地名的来由,一种风俗民情,亦或是一片自然风光,一个流传的故事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收集素材,根据学科特点编辑成册,形成有地。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由于民族风俗、地域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地区差异极大。要在这些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和民族内部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结合实际需要,开发适应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水平和状况的校本课程刻不容缓。现实表明,我们的一些优良民族传统和优秀民族文化正在流失,这种流失对地区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要保住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并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就必须借助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充分考虑了学校特色和地方特性等环境因素的校本课程加入到我国文明传承的行列中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样,我们既保存和发展了民族文化,又适应和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的课程资源。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059)。

参考文献:

[1] 丁增光,秦 俊.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J].成功(教育),2012(2).

[2] 李 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6).

[3] 张智华,樊增侠.建构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模式——对陕西省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状况的进一步反思[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9).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第五中学 462000)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课程改革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