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永军
今年使用全国卷Ⅲ的省份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相对于全国卷Ⅰ和Ⅱ,卷Ⅲ在命题风格和难度上都有很大差异。
全国卷Ⅲ作文题目具体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每年的高考作文,评价不一,这可以理解,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眼光不同。在此,笔者从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用三得三失三启示来对今年全国卷Ⅲ的作文进行评析。
一、作文难度降低,总体评价不错
1.在审题上放过考生,基本不会有考生离题或偏题
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考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思维不集中,没有定点思维。往往有意无意扩大谈论范围或是转换话题,不知不觉中由“圈内”跑到了“圈外”谈。今年作文题,有明确的显性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那就很明确地给学生画了个“圈”,这个圈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谈高考,二是从我的角出发。有了题目中给定材料的引发,加之明确的指向,学生在审题上轻松过关。
2015年以来,全国卷Ⅲ在作文审题的难度上越来越低,这是符合语文教育教学根本要求的,作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材料,也即主要不是考阅读。对比有些省份的作文题,云来雾去的,读后不知所云,指向不明,一时让人无法下手,约三分之一的考生就被难倒在审题上。从这个角度说,使用全卷Ⅲ的考生是幸福的。只有让每个考生拿到一展才华的入场券,作文真正考查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考生在不用顾虑审题是否有误的基础上,便可以甩开膀子尽情发挥,从选拔人才的角度说,当然更具科学性。
2.在文体上照顾到不同考生的兴趣、特长,给考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我看高考”关键点在看,看就是观察、思考,看就要有认识体会,进而产生自己的观点,“看”字的隐性指向就是议论、抒情。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更多偏向于写议论文、抒情性散文。而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偏向于讲故事,以回忆的方式来写,叙事性比较强,更适宜写成记叙文。
前几年的全国卷作文题,虽说文体不限,实则隐性指向于议论文,对擅长写议论文的考生更有利。所以考场上,90%以上的是议论文。阅卷老师被议论文包围得头昏脑胀,像久旱盼甘霖般期待有一篇记叙文,最终也是千年等一回。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到了高三,好多教师青一色练议论文。这种功利的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损害,对记叙文感兴趣或是擅长写记叙文的考生是一种埋没和打击,与高考的宗旨不符。
今年作文题中的一个“或”字不知让多少考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也有机会,我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选拔人才,要考虑公平性,考虑人是具体的人,要看到人的个体差性。选拔性考试的题目要有选择性、多向性,这样才能让不同的考生都有机会一试,今年迈出了非常难得的一步。在“高考”这个圈内,考生可以跳拉丁舞、芭蕾舞,还可以跳迪斯科……这样的适度开放,我们期待了多年。
3.在公平、开放、灵活的前提下,保证考生人人有话说
有了材料中的一大段话,加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的提示,学生顺利进入写什么和怎样写的环节。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寒窗苦读12年,从功利角度讲为的就是高考,12年只为一个目的,通过高考上大学,考生可以有千言万语、百般感慨。正如让一个有着多年驾驶实战经验的人谈驾驶,可以说几天几夜,而且不会跑题。
加上题目要求中“我”的指向,那就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谈“我”的高考体会,谈“我”对高考的认识,谈“我”的高考故事。一个“我”字至少给考生三个温馨的暗示:一是谈自己,而不是别人,自己的就是亲身经历的,谈起来自然有话题,表达交流的言说欲自然被激发;二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就允许有差异,观点会有差异,故事也会有差异,而且既然是“我”谈高考,谈自己的高考,不用过多涉及别人,说错了,写错了,我为自己负责,副标题中已经强调是我的观点、故事,这样一来,考生便能放下更多顾虑而安心写作;三是终于有机会以“我”手写“我”心,用“我”的笔写的自己的事,寫“我”的看法,自己做了一次真正的自己。写真事,抒真情,考生更容易快速进入写作状态。
相比以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比较谁更具风采也好,以“明华”为写信人也罢,考生更多是以局外人身份来写,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和表达。这样去评论他人,言说欲望自然不会太强烈,另外,评论他人他事,有可能命题者给定的事件仅是全部事件的一部分,在整个事件不完全清楚的时候,过多评论往往是盲人摸象。两相比较,今年的作文题,能保证人人有话说,人人想说话。
二、美中不足的是作文的部分考查功能难以实现
1.区分度不大,难以拉开分数档次
今年的作文题好写但难写好。从“我看高考”方面立意,可以谈高考对我国选拔人才的作用意义,谈高考制度的变革及对一代人的影响,还可以谈高考与千家万户的关系,也可以从“我”的视角看“我”的高考。如果从“我的高考”方面立意可以写自己在高考备考中的喜怒哀乐,亲人、老师、同伴对自己的要求与期待等。这样两大方面的立意,大同小异,难分高下。一般情况下,只会有极少数考生看出该作文题的奥妙在写出对高考的动态认识过程,最终形成哲学思考。
再从语言表达方面看,一堆排比句,一串比喻句,好像给人感觉很有文采,认真读后什么也没有留下。那种靠华美的词章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巧劲”此次难以使上,因为在中国谈高考往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从哲学角度讲,越能被群体所接受和理解的“我”,才是越独特的“我”。所以考生对此话题的表达,应该情胜于言,写出独特的“我”。就大多数考生来说,早已经没有“我的观点”“我的语言”了,所以此次作文往往会趋于平淡,自然也难拉开分数。
2.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不足
现在的作文命题,普遍认可偏向于公众说理,淡化文学性考查。“我看高考”“我的高考”,明显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这意味着今年的作文难以靠理性取胜,更多是以感性取胜。对于整天忙于刷题的高中生来说,对于高考难有静心而理性的思考,在中国大多数孩子才出生就被高考绑架了。
相比前两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理性思辨,首先区分概念,确立谈论前提,然后以理性思维看待问题,今年风格与方向都有了转变,要求考生感性地谈自己的认识或写自己的故事,不需要首先区分概念和界定范围,相反在写作过程中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情感的作用。当然,就普通公民而言,更多时候是感性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按理说应该更适应写偏向感性类型的作文,但现实往往是不是如此,许多时候,要理性时没有理性,要感性时却又感性不起来。
3.部分考生有所顾虑,不敢讲真话
每位考生都知道,考场作文有着特定的读者(阅卷老师),本身最有话讲的题目,最能讲真话的考题,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与目的之下,那些对高考持有批判态度的考生,那些对高考有成见的考生,那些受过高考摧残的考生,他们也有着真切的感受,他们可以写的内容很多,比如:高考未必是独木桥,人生的路千万条,高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条,考得好也罢坏也罢,照样好好活;高考的功利性强,高考导致种种的变态心理;反思高考的不公平性,寻找高考存在的漏洞等。这些立意本来完全符合题目要求,但在这样特殊的场合下,考生敢说真话吗?一向喜欢听好话的阅卷老师们能接受吗?考生权衡利弊之后,还敢冒风险吗?
这是一场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对高考持反对意见者,对高考咒骂者,只能逼着他们说违心话,转过来对高考歌功颂德。这正如,我讨厌一个人,却又不得不在场面上装出我喜欢这个人,这是多么痛苦的事。高考作文不敢说真话,不敢说逆耳的话,因为阅卷标准中有一条就是“思想健康”,“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真痛心,今年难为了这一类考生。
三、对下一年作文备考的启示
1.平时的作文训练不要总在审题上为难考生
作文考查重在思维和表达,降低审题难度,让学生安心写作,让学生在思维和表达上全方位展示自己。从这个角度说今年作文题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全国卷Ⅲ作文命题意图是,放心让考生写,不用总担心是否离题或偏题。不至于就像离开家了,总想着门锁好了没有,总是怀疑,总是不放心。这是对考生的解放,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全国卷Ⅲ的这一改进,值得其它省份学习。今后的备考训练,可以适当降低作文审题难度,腾出更多精力在思维和表达上。
2.偏重于对当下人、当下事,对考生亲身经历的考查
许多考生在平时对作文素材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基本都是他人的故事,他人的言论,就是没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备考方式,不能说不好,建议平时的素材积累将他人素材与自己的故事相结合,二者并举。从今年的情况看,命题人有一定的考生意识,这一特点可能会保持两三年的稳定,命题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去寻找考生所熟悉的,来自考生自身的素材。命题人有意屏蔽了考生准备好的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历史名人等素材,这样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
建议考生平时多思考: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与班主任的关系,我与同学的关系,手机与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对高中生的影响,我未来的大学生活等。这些方面都与考生有着密切关系,都是考生现在或马上要经历的事,考生都有着强烈的言说欲。由此可得出,平时应该留出一定时间思考自己经历过,正在经历或是即将经历的事。
3.加强对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加强对内心自我审视的抒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平时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谈论的都是别人的事,考生与当事人有一段距离,而今年全国卷Ⅲ的转型,引发的是考生对自己的内心的关注,这将有可能成为今后几年的风向标。作文备考备什么?训练什么?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不断反思。认识自我是一个难题,许多人评论他人他事头头是道,可转向自身便开始回避,这种缺乏内省能力的考生将难以适应今后的语文考试。
以我手写我心,回归写作的真正目的。写再多的他人他事,始终要回归到自身,这是一种反观,一种内省,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思维品质, 而且对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常态化、自覺化、习惯化。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讲,培养敢于正视自己,剖析自己的现代公民,敢于有自己思考与观点的公民,能有自己的故事,会讲自己故事的公民是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
全国卷Ⅲ作文一步步走到今天,每年都有新突破,她在成长着。时至今年,全国卷Ⅲ作文题开始转向“有我”,保证人人有话说,保证不同类型的考生都可以发挥,在命题上更朴素,更接地气,自然也更有魅力。
[作者通联:云南大理州弥渡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