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用户@鸭子
A小姐从40岁之后终于开始一个人旅行了,不需要闺蜜躺在酒店说悄悄话,增进彼此的亲密感,也不需要和老公重温什么,更不需要带着个孩子说是为了他。
40岁之前对风景名胜已经看到分不出彼此了,所以40岁之后的A小姐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各种:独立书店的讲座、各地livehouse(音乐演出空间)的现场、美术馆、展览诸如此类被她称为江湖的地方。
40岁之后开始一个人旅行的最大便利之处是:劫色劫财的概率大大降低。尤其是不需要和人交流,减少了无效语言的使用,转向内在的语言书写时,文字的含金量还提高了。
有一次单独来北京,A小姐效率极高地在5天时间里去看了中央美术馆的毕业生展出、单向街花家地店的酒会、尤伦斯的展览,再用几个晚上去看了国家大剧院和东四的演出,顺便还拐弯去了麻雀瓦舍,再抽空去三联书店买了几本书。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把路费赚回来。
A小姐已经过了旅游的年龄,她正身体力行地把旅游演变为旅行。
同事B小姐也有类似的经历,以一个特殊的年龄为界定。B是30岁那年开始独自旅行的,为的是给自己的30岁庆生。瞒着父母做好所有功课,在单位吃过年夜饭,然后对父母说,要去朋友家住几天,就消失去了西藏和尼泊尔。但是与A小姐相反,B小姐在旅途中遭遇的种种化险为夷靠的恰恰是她的青春美丽。回来之后,B小姐的感受是,生活中、工作中的那些鸡毛蒜皮对她来说再也不是个事儿了。
无独有偶的是C先生,他是同事们眼中的才子,因为特立独行所以也显怪诞。每次大部队出去,他一定会有格格不入的事出现。每次团体活动,他一定会有令人惊愕之举。有一年单位外出,他突然决定放弃和大伙一起到达目的地,而选择中途下车,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起这个城市有蔡元培的故居。或者,临时起意,培训中他会额外溜出去几天,只为了去拜访一个心仪的地方,令他心仪的地方无非是故居、墓地、碑文诸如此类。
D先生的惊世之举,是在得知自己生病之后,決定一个人踏上旅程,去东南亚的某个小国独居。半年的时间,他独居异国,看书,看云,看海。半年的假期用完之后,如期回归,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生活。
一个人旅行,盛名的标签是:年轻、勇敢、背包客、爱自由、个性、独立……成为人们追逐向往的榜样;骂名的标签是:有病、怪癖、荒诞、不合群、不懂事……沦为人们八卦、指点的闲资。
老曹在《红楼梦》借“假语存”,吐露他的真想法。说那天地间除了大圣人、大恶人,还有一些亦正亦邪之人,他们“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踏上生的旅程的,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吧。所以,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