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莉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华章美文值得我们去研讨,通过对这些古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和语言能力,也能陶冶情操,达到完善的人格。但是学生们往往对学习古文兴趣索然,认为那些文章太过艰涩难懂,因此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文并热爱古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读懂古文,理解文字是关键,应该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达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从而进一步理解并欣赏文章内容。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注意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和积累,并要掌握一定的文言句式,让学生在高中文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养成以下的好习惯:1、重视课文注释2、勤查、善用工具书3、联系初中所学,构建知识网络4、尝试标注、旁批等积累的方法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古文中展现出来的天文地貌及其他独特之美。如游记类散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描述性语言翻译文段,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如传记类作品,可补充穿插一些史实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特定环境下的历史人物的认识,激起他们求知的愿望。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可穿插讲一些司马迁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可以知人论世,进一步了解文本主旨,还可补充一些和氏璧的相关故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鸿门宴》中可以讲一些项羽刘邦的相关事实及小故事,以让学生可以更立体的看待人物形象。
还可在课堂上设置几个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畅所欲言,从而顺利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例如,教授《苏武传》时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苏武为什么能在匈奴坚持十九年?李凌和卫律的劝降谁更有说服力?通过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拨点评的方式进行。笔者通过试验,发现学生都是以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其中的。
第三,古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文章,如同美味的牛肉干,越嚼越有味道。在教授这些美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中优美或富有哲理的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多评鉴,写作时候多灵活运用。同时,教师在评讲作文时,可将学生作文中那些引用了古人名句,角度新且构思精巧的段落或句子当堂诵读或者以文页的形式印发出来让大家共同品味、评判,以鼓励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总之,教授古文,教师需要多引導,多讲讲古文学习的方法,并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文章的内涵,让学生觉得学习古文既有趣味,又颇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无味,教师很累”的局面,真正让学生爱上古文并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