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一点做法

2017-07-26 08:20朱玉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技巧兴趣

朱玉梅

摘 要: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朗读为主线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关键词:朗读指导;兴趣;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51

依照“新课标”的描述,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有所“感知”“感悟”,并培养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用于永正老师的话说,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进而引领学生“去领悟课文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起,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一、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对朗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就有必要结合所要朗读的课文,给予学生一定的认知背景介绍和朗读兴趣激发。这实际上也是情境教学所提供的两个维度——“境”与“情”——所欲达成的目标。为此,在朗读教学之初,教师有必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并明了朗读可以带来美好的感受。如朗读《杨修之死》一文,就可以采用“影像+语言描述”的形式。在朗读前借助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的精彩片段,并配合如“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的语言介绍,对杨修进行一定描述。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杨修其人历史形象的认知期待,从而产生朗读兴趣。而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教师可采取“歌曲+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经典歌曲《但愿人长久》,以引发学生对该词的初步认知。以此为基础由古人对该词的评价,如清人胡仔之所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来引出相关问题:为什么古人对该词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这样,引发学生对该词之美、之所以会成为历史经典的探究欲望,进而产生自主朗读的行为。

这里,所采取的形式应与不同的课文类型和内容相适应。其一,教师对于所提供的情境创设,可以灵活掌握、切换并综合应用,以真正使学生的朗读活动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替代的在语言和精神之间进行融通的桥梁,从而使文章的主旨在朗读中显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尊重与理解文字背后所暗含的情感与思想。其二,信息技术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起到了优化进程的作用。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趣味化,也使得它不仅是学生朗读兴趣的启动器,也在很大程度上内化了学生的朗读动机并成为其催化剂,并让学生在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中感受到朗读的音乐美。

二、示范朗读

教师范读,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朗讀之美的同时,更为重要的目的,也是范读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的“教”,即从大的阅读策略的角度教给学生如何去朗读一篇文章。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通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神情理趣”,进而求得“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由是观之,范读并非仅仅是读的示范,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朗读方法的示范。

一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读中的景与情。恰如前述,以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般人的感情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即便表现在学生的课文朗读中亦是如此。所以,教师范读应以自我想象示范和语言描述示范来向学生展示自我朗读中感受到的文中世界。如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教师的朗读,在头脑中创设这样的情与景:中秋月夜,银光皎洁;诗人遥望蟾宫,似身处瑶池,在酒后的轻狂中与嫦娥共舞……以此“身”入文本与“神”入文本,才有可能让朗读者达至“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的朗读境界。二是要引导学生表达朗读中的感受。朗读不仅是文字的发声,也是朗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交流,并有可能会在交流中产生自己的个性化认知。故此,教师要将范读中的认知、感受或议论等,予以表达,以此影响学生有样学样进行类似的表达模仿并形成习惯。如在朗读《杨修之死》时,教师忽而有感于前诗中“聪明杨德祖”“身死因才误”两句而说了句“此‘聪明乃‘小聪明,此‘才非真才”,激发起学生的不同见解表达。三是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教材内很多课文在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下都有“熟读课文”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在深度阅读课文的背景下通过“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叶圣陶语)等方式来深刻领悟有关文章的语言、思想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个性化认知。如朗读《杨修之死》一文,就有学生在朗读后表达出“恃‘才放旷非真‘才”“做人要低调”等感悟。

三、科学指导

教师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更多的应指向朗读技术层面的内容,如朗读要领等。具体如对句子朗读时的停顿位置、时间、轻重音、语速快慢、语调把握等。如《星星变奏曲》一诗的第一句,“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第一次和第三次停顿的时间就应比其他停顿时间稍长一些,语速稍慢,语调较为平缓,而在其后的句子“谁/还需要/星星”中,则应在较长时间的第一次停顿之后,以较快的语速和较为高昂的语调来进行诗意的表达。这样才会读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并为后面的递进式比喻和一系列的美好意象张本。又如对句子节奏的把握,教师应告知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形按音节或者意义单位来划分,都是可行的。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前者以音节,后者以意义单位划分均无不可。同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划分,亦是如此。当然,这里的技巧指导,也会涉及朗读操作的方面。如朗读的时机(初读或讲读过程中的朗读)、形式(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分寸(读的数量的分配与读的质量的获取等)等诸多方面的把握等。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朗读教学既是文学的也是审美的,既是语感的也是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才能使学生读出实效、读出语文学习的坚实语感。

参考文献:

[1] 杜二飞.书声琅琅,“读”领风骚——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140-141.

[2] 余耀清.中学语文课朗读和默读形式的选择及方法运用[J].教育探索,2015(2):36-39.

[3] 沈冰君.比较·想象·朗读——初中语文古诗词意蕴体会引导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7):39-40.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技巧兴趣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