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春英+王啟苗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宁国市在山核桃林间开展紫云英试种及紫云英上山种植的成效和主要做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紫云英上山的体会。主要包括:遴选对象、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完善模式、示范推广等。
关键词:紫云英;上山;成效;做法;体会;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76-02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过渡地带,交通便利,是皖南山区的县级小市。市域面积2487km2,其中山地543km2,丘陵1594km2,平畈350km2。全市5个乡8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103个行政村;全市38.6万人,31.2万农业人口,19.8万农村劳动力。全市常年农作物(含山核桃、茶园、中药材等)种植面积7.43万hm2,其中山核桃约3.33万hm2,茶园0.5万hm2,中药材0.17万hm2,是宁国市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12年9月宁国市被列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县,启动实施绿肥——紫云英种植项目。几年来,宁国市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基础支撑作用,大胆进行紫云英上山探索,在山核桃、茶园、木本药材、果园等开展试点并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紫云英上山的成效
2012年率先在南极乡龙川村桦树村民组山核桃林间进行紫云英试种,获得成功。2013年7月初开始受1个多月晴热天气影响,山核桃受旱严重,至8月11日山核桃受旱面积达1.93万hm2,直接经济损失4.94亿元,不但严重减产,而且山核桃饱满度差,籽粒偏小。然而在林间套种紫云英的山核桃林,由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提高,山核桃受旱相对减轻,减产幅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空子率小于全市平均水平(15%),产量和品质有明显优势。通过影响带动,2013年秋在土壤有机质提升—紫云英种植项目没能及时招标实施的情况下,农民自发采购紫云英种子1000kg,开展山核桃林间套种紫云英33.33hm2。加之2014、2015年土壤有机质提升——紫云英种植项目的支持和倾斜,南极乡山核桃林间套种紫云英面积分别达133.33hm2、266.67hm2,同时,在茶园、木本中药材、果园等地开展紫云英种植并逐年增加,且林间紫云英产量平均达到了22500kg/hm2左右。经紫云英鲜草大部分还林,年均土壤容重降低0.02g/cm3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0g/kg以上,土壤全氮提高0.04g/kg左右,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提高0.5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均值提高4.0mg/kg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长了0.3%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林地有机肥投入,培肥了地力;同时,充分地利用了冬季光热资源,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又抑制了山地水土流失,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为经济作物提供肥源,节约了化肥,不但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而且产品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 紫云英上山的主要做法
2.1 先行试点,成功带动 针对多年山核桃过度经营和林间大量使用除草剂的状况,结合林业部门实施的山核桃林生态修复与重建项目。2012年会同南极乡林业站及农技部门选定在龙川村桦树村民组山核桃林,在山核桃采收前后(9月20日以前)将紫云英种子按22.5~30kg/hm2抢墒播种。出苗后,通过加强紫云英在地管理,紫云英长势良好,吸引了不少林农前来观摩,起到较好地示范作用。
2.2 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宁国市种植业局土肥站积极与南极、万家、甲路等各山核桃生产乡镇分管领导及农、林业技术人员联系,深入宣传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紫云英种植项目的重要意義,得到乡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乡镇遴选1~2个村、组,确立在山核桃林间开展紫云英种植示范,并牵头召开各示范点村、组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发放技术明白纸,提高广大林农开展紫云英林间种植的思想认识。
2.3 连片种植,核心示范 选定的紫云英种植示范点要求集中连片种植达到3.33hm2以上,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分户管理的模式,起到以点带面、做大影响、发挥示范作用。在示范点内建立0.33~0.67hm2的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采取统一拌根瘤菌种、统一播种、统一集中技术指导的方式,使核心示范区紫云英平均产量高达28650kg/hm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积极摸索开展紫云英在茶园、木本药材、果园等林间的种植。
2.4 摸索技术,培训指导 在紫云英种植示范点,一方面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地势、土壤质地和朝向等安排小区对比试验和示范展示试验。通过试验摸索出山地种植紫云英的关键技术,为下年度紫云英上山种植推广和应用储备第一手技术资料。另一方面召开山地紫云英种植技术培训会。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邀请了有关技术专家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使农民掌握紫云英种植的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并发放技术资料,指导林农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2.5 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紫云英上山在林间种植同样按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的要求,采取合同管理,进行严格考核。根据各乡镇申报的面积和示范点,合理分配紫云英种子。市农委种植业局、区域站实行分级负责,在紫云英种子分发后及时对各乡镇示范点、实施面积、种子下地及长势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没有建立示范点、种子普遍散花以及种子没有或没能及时下地的,取消下年度项目支持资格,严格监督管理,确保紫云英上山取得实效。
3 进一步推进紫云英上山的经验体会
3.1 遴选对象,先行先试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创业和务工,滞留在农村的劳力大都年龄较大或素质偏低。针对山核桃单户经营的格局短期内很难改变以及从事山核桃生产日常管理的农民大多为妇女、中老年人的现状,要选定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够接受新技术、乐于助人、责任心和沟通交流能力较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户开展紫云英在山核桃林间进行种植试点。同时,要保持信息联系畅通,便于紫云英上山种植的技术指导。
3.2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根据山核桃立地条件、土壤质地、坡度大小、朝向等情况,区别开展紫云英在山核桃林间种植。试点期间先选定朝北、坡度小于30°、较为平缓的壤土或沙壤土林地,按田间播种量抢墒播种,出苗后指导开沟排水、增施磷肥、配施适量氮肥、适时翻压,提高绿肥产量。朝南的沙壤土或砾石偏重的林地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抢在秋雨绵绵时节播种。遇秋旱要利用抗旱蓄水池进行浇水,并逐步摸索技术,试种到山腰、山顶。
3.3 完善模式,示范推广 通过2012年山核桃林间进行紫云英试种成功,2013年山核桃受旱相对减轻的启示,大胆探索紫云英在旱地、山场种植,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栽培模式,把紫云英种植推向更广的领域;要充分利用旱地、山场等各种可以利用的空间,消灭“空闲地”“卫生林地”,扩大紫云英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林地、茶园、果园绿肥;增加投入,制订优惠政策,补贴紫云英种子、肥料等,进一步扩大紫云英上山的面积。
3.4 继续探索,综合利用,助推紫云英上山 为进一步推进紫云英上山种植,要选择林间紫云英长势较好的平地或缓坡地进行留地收获种子;不留种林地在紫云英生长盛期翻压时可按每m2预留5%的面积不翻,让其种子成熟自然脱落,第二年秋季气候条件合适时便会发芽生长。同时,在紫云英长势较好的连片林地(3.33hm2以上)放养土鸡、山羊或割回养猪等,开展紫云英的综合利用,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使紫云英种植在“绿了山场肥了地”的同时“富裕农民”,助推紫云英上山。
3.5 修复生态,保护植被,提高产量和品质 紫云英为冬季绿肥作物,要结合山核桃林生态修复与重建,通过在林下推广种植百喜草、白三叶等,开展林间紫云英种植,建立林地植被,改善林地生态环境,减少山核桃病虫害的发生。通过紫云英种植还地来提高山地有机肥投入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改土培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同时,抑制山地水土流失,增强林地土壤截蓄、保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来提高林地经济作物产量,改善产品的品质。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