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云
(石桥镇乐民小学,贵州六盘水,553504)
一、交通安全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上学的出行更加关注,开始有意识对孩子上下学车接车送。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减轻长途奔波赶路之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在路途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交通事故频发,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在交通事故中被无情地夺走,许多的家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學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维护学校交通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 较大一部分学生上下学乘车出行,改善了学生们求学的路途。学生出行安全存在着诸多天生的缺陷。道路交通隐患主要表现在:
1.接送学生车辆杂牌严重。奔驰在上下学路途上的接送各种车型都有:电动车、机动三轮车、农用车,面包车、轿车甚至半报废车。
2.机动车驾驶员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车辆拥挤、学生打闹的现象严重,一部分驾驶员是没有取得驾驶证的。
3.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农村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但是,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险、窄、陡、弯形成了农村公路的特点。农村公路等级低,标准不高,学生上学出行便会受到制约。道路两侧村庄、树木较多,弯道无标志,交通安全设施严重匮乏,农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4.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差。目前,但受经济的限制,绝大多数接送车辆为电动车,车况不良是这些车辆的共有特点。这些车辆年限长,安全运行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大部分车主很少检查、维护和保养车辆,这样周而复始的高频利用,车辆很容易发生各种故障,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5.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群众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
6.农村交通管理出现监管盲区。由于农民出行需求巨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农村开展交通违法监管出现盲区,无法配备警力全方位加强监管,无法对违章违法进行有效监管,缺乏有效的整治。
二、乘机动车是广大学生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小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安全常识。
1.要选好车,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有准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2.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在车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前排的要主支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
3.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4.车到站后,下车不可拥挤抢下;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5.在交通活动中,首先应该做好交通安全的防范工作,避免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尽管如此,有时也还会有预料不及的危险出现和事故发生。一旦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如果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和进行一些救护、自救,那么就会争取时间,缓解险情,减少或者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培养文明交通习惯。
为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保护能力差、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等行为特点,扎实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1.交通安全进校园。每学期组织进行两次“交通安全专题教育会”,重点向学生讲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出行时应注意的交通安全事项,培养学生树立遵守交通法规意识。上好每周班会课,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同时教育学生争做交通安全小主人,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
2.实行路队管理。
3.加大宣传引导。将交通安全知识制作成展板,或利用广播、图片、声音等媒介形式,随时随地强化宣传引导,向学生们敲响交通安全警钟,时刻牢记交通安全。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监管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同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为学生上下学安全保驾护航。由学校出面组织,联系学生家长、交警、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各方均有监管之责,随时保持信息互通互联,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切实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学生乘车安全。
总之,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自觉维护交通法规,达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全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中小学生以及全民的交通安全就一定会得到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