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7-25 21:46李建国陈磊张成利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榆阳区发展对策水稻

李建国+陈磊+张成利

摘 要:该文阐述了榆林市榆阳区水稻生产现状,分析了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榆阳区;水稻;生产效益;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44-02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地带。全区总面积7053km2,辖14镇,7乡,总人口55.4万,其中农业人口35.7万。全区耕地面积93520hm2,年平均降雨量400mm,年平均气温8.3℃,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2900h,大于10℃有效积温3000℃,平均持续时间160d,作物生长期间昼夜温差11.7~15℃,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对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极为有利。境内210国道、西包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连通周边城市,交通便利,是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人口聚集,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优势,是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的理想区域。榆溪河、无定河流经7个乡镇,两岸土地肥沃,灌排设施齐全,是历史悠久的水稻种植区,生产的大米曾获陕西省优质农产品证书。

20世纪90年代,榆阳区水稻面积达到666hm2。由于土地由农户分散经营、种植水稻投工投劳多、劳动强度大,加之榆林矿产资源大开发,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流向工矿企业和城市。无定河、榆溪河上游来水减少,城市、工业发展与农业争水的矛盾加剧等原因,到了2008年榆阳区水稻播种面积减少到33hm2。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落实,地方财政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榆阳水稻生产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机械化作业的支撑下,水稻面积逐年恢复,涌现出一批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富硒大米”、“富硒蟹田大米”,种植水稻的效益逐年提高,2016年水稻播种面积恢复到667hm2。本文现以榆阳区鱼河镇“四娃圆梦家庭农场”种植的富硒水稻和鱼河农场郑家沟分场的“富硒稻田养蟹生产”为例,进行了榆阳区水稻生产的调研分析。

1 水稻生产经营者概况

榆阳区鱼河镇“四娃圆梦家庭农场”是一个以家庭为基础的水稻种植户,家庭人口6人,劳力为3人。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水稻41hm2,种植方式为机械直播,种植品种为“长粒优”,肥料以农家肥为主,补施硒肥。全程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管理,从整地到收获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辅助,农忙时雇工。榆阳区“金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鱼河农场10名职工组建。2016年种植水稻15hm2,种植方式为机械插秧,种植品种为辽粳371,肥料以农家肥为主,补施硒肥,放养螃蟹,无公害绿色管理。经过近四年试验实践,形成了选用优质品种、工厂化育秧、机械播种插秧、配方施肥、补施硒肥、节水灌溉、病虫统防统治、稻田养蟹等系统的水稻栽培技术。2015年,榆阳区财政投资150万元,在“四娃圆梦家庭农场”建成一条日产50t的大米精加工生产线,满足了周边种植户稻谷加工要求。

2 水稻生产效益

按照市场价格,富硒稻纯收益38025元/hm2,普通稻田纯收入17322元/hm2。通过效益分析得出(表1),科技投入产出比为1∶3.6,以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及产品的价值,是提高单位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3 发展水稻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増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榆阳大米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效益较高,水稻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也不断高涨。但榆阳水稻产业恢复发展还存在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3.1 品种制约 由于榆阳水稻产业恢复刚起步,目前水稻品种多由种植户自行引进,品种多而乱,产量不稳,品质差异大,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3.2 栽培技术制约 稻农根据经验,按传统方式生产,榆林市≥10℃有效积温只有2900℃。特别是机械直播水稻,苗期气温低,生长缓慢,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后期气温逐渐降低,灌浆慢。加上全球气候变暖,风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水稻生长后期病害増多,致使亩有效穗少,秕粒多,产量不稳定。

3.3 生产方式的制约 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在榆阳区的人力资源成本逐年升高的背景下,水稻生产人工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也不断增加,水稻要实现规模化种植并且获得较高的收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势在必行。

3.4 水资源制约 榆阳区地处半干旱区,平均年降水量400mm,随着无定河、榆溪河上游工矿业,城市人口的用水量增加,加之渠道渗漏严重,每年水稻播种插秧和水稻需水临界期灌溉用水紧张,制约着水稻生产发展,也是稻农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

3.5 生产经营规模制约 随着农业税费的取消,各种补贴的实施标准提高,农民惜地意识增强,土地流转成本逐年增加。现有的种植户通过流转土地增加种植规模,成本还有上涨的可能。通过改良撂荒盐碱地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15000元/hm2以上的改良成本,对于刚发展起来的种植户来说,负担过重,制约着水稻种植规模。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效益较低。

4 榆阳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榆阳水稻生产要恢复到一定的规模,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栽培品种、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机械配套作业、精米加工包装及市场营销,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榆阳生产条件的集成技术。

4.1 调整品种结构,引进筛选适宜本地栽培条件的良种 应立足本地栽培条件,引进筛选、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的水稻主栽品种。同时系统地培训稻农水稻栽培技术,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水稻生产区应尽快完善水利设施,改变传统的水稻灌溉技术,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推广节水栽培技术,降低水稻生产需水量,彻底解决水稻灌溉缺水的问题。

4.3 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 榆阳水稻产区进行土地平整,并且耕地逐步向种植大户集中,适宜大型农机联合作业。成立“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购置专业机械,重新整合现有的农业机械,配套成大型联合机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逐步实现水稻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

4.4 适度经营规模,提高规模化种植水稻效益 积极引导农民按“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让土地经营权逐步向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大户集中,使他们大胆的投资农田基础设施,专心投入到水稻产业当中。通过适度规模经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5 大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提高水稻副加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功能食品消费市场前景看好。“金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四娃圆梦家庭农场”开发的“榆阳富硒大米”,价格比普通大米高2倍,在榆林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效益较高。

4.6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保障规模种植户利益 榆阳目前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只针对玉米,政府应增加水稻的政策性保险,解除种植大户的后顾之忧。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榆阳区发展对策水稻
陕西榆林榆阳区:盘活伙场资源 拓宽增收渠道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榆阳区文化馆:“魅力榆阳 多彩非遗”榆阳区首届泥娃娃节系列活动
追赶超越看榆阳
榆阳区紫花苜蓿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