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过去十几年,零售行业的风向连续发生转变,从以线上为主的电商开始,过渡到O2O爆发期,到现在又重新转回到线下。
近日,由IDG资本主办的“新消费时代峰会”上,零售业大咖、新品牌代表围绕“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新媒体”四个主题,共同探讨消费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现场分享了她对新零售的理解:2016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电商增速开始放缓;与之相对的是,实体经济在经过几年的飘摇过后,从去年显示出全面复苏的迹象。未來将是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
闫怡勝判断,下一波新零售将由巨头驱动,从阿里收购银泰百货,入股百联、三江,推出盒马鲜生,到京东布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其次,“价格驱动购买”的时代已接近末尾,未来消费者会越来越看重品牌和品质,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新生代创业者会在未来10年~20年时间里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换掉原来的旧品牌;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新品牌,也会出现一批过百亿美元市值的消费升级驱动的新型服务公司。
基于消费者需求越发小众、个性化以及流量的碎片化,消费类公司需要重构原有的设计流程、供应链、营销方式、销售渠道和CRM等等,比如新媒体将成为未来营销推广的主要渠道,因为泛娱乐时代正在到来。
IDG资本执行总监孙宇含表示,当下零售业有几个明显趋势。
一是餐饮化趋势,很多业态都是结合餐饮,比如宜家家居内设餐饮区域,日本鸟屋书店也结合了咖啡店的形式,便利店也有盒饭区域。此类零售业的消费者有明显的共同特点——小家庭、女性受教育程度很高。可以参照的是邻国日本。近几年,日本恩格尔系数已经涨至26%,餐饮成本的增加,使得不做饭的人越来越多,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新概念——“中食”。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中食市场在过去10年内基本上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加。据此判断,速冻食品、大卖场餐饮成品、便利店里成品和外卖四种方式在国内都会有比较大的潜力。
二是近5年内,折扣店和便利店两种小面积业态增速最快。两种业态门店虽小,但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扩大能力,且具备非常强的变化性,可以随时调整,这种零售业态是具有互联网属性的零售业态。比如便利店,现在已经表现出迎来风口的趋势,各种互联网创业者蜂拥而入,尤其无人便利店。
国外有亚马逊Amazon Go线下超市的成功在先,国内阿里巴巴、娃哈哈、伊利等大企业近来纷纷布局无人便利店。不久前,国内首家投入商用的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A轮融资,更是频频被作为该业态迎来风口的注解。
对此,好邻居总经理陶冶倒是保持冷静。他在峰会上透露,确实很多创业者找到他,说要做无人便利店,他的桌上放着十几份类似这样的商业计划书。
“有同行评价,便利店不是风口,是门口。但我怕的是一打开门,前面是绿草地还是悬崖不知道。”陶冶提醒,便利店是他所从事过的行业里最难的一个,进入后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足够长时间的积累,可以先看看再说;其次,便利店目前的瓶颈并不是租金、人工成本的提高,而在于供给不足所带来的需求不足。便利店要找到优于小卖部的地方,要能够创造更加有效的需求。
陶冶认为,便利店目前还在集体培养的阶段,此时与有无店员关系不大,因为节约的人力成本有限。况且,无人便利店的食品安全保障、营业证照环节都存在问题。
“便利店确实是一个最有可能完成顾客数字化的线下行业,长期交付中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盈利,但还是需要经营者更加扎实地把顾客真正的需求比如中食、生鲜类做好。顾客愿意买,这个行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陶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