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做烘焙蛋糕的企业,有一个中央工厂、50家直营店,年营业额1个亿。我们的管理是分散式的,60%的产品是工厂做,20%是自己店做,还有20%属于外购。
我们的存货周转率很高,差不多有29天。由于产品的品种丰富、上下市频繁,一旦产品下市后,对应的包材和原料就积压了,我们很头疼。另外,因为都是现金给付,欠款非常少,所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但是也会有死账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您指点。
刘兴爱 湖北优D妞妞财务经理
史永翔:要想管得清,先要耗品分得清。分清由工厂、店面、外购分别产生的包材量,分得越细就越容易管理。同时还要按品类来分,因为所有的包材都是来自品类管理,如果品类管理太粗放,会导致计划单不准确,从而造成损失。此外,你的销售管理和运营管理之间是脱节的,计划也就比较粗糙,所以你的品类和包材的管理还需要更细。
你可以用“事后追溯法”,就是每个月将所有损耗进行原因追溯,开会分析、讨论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把这项工作扎实地做满一年,在第二年做品类管理的时候就会上升一个台阶。
许俊峰提问:镜架代工企业如何压缩交付期?
我们是生产眼镜架的代工企业,产品有金属、板材两个品种,都是外贸订单,现有员工120人。
我们特别关心产品的生产周期、流动性,其次才是现金的流动性。以前的产品交付期从接单到出货是三个月,目前我们是两个半月。配货期原则上在1个月,但实际上会有10%的拖期。产品分半成品和成品,半成品还要发到外面加工,加上外协加工的时间至少要1个月,成品生产是10天。对于我们的产品交付期问题,希望能指点一下。
许俊峰 温州市森视光学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永翔:交付期是外贸中的硬指标,交付期管理不好,营业额就拉不高。所以,你要尽量压缩交付期,交付期越快竞争力就越强。
原材料的存货期应该是原材料从进货到拿去加工的时间,这个数据不是预估的,而是实际发生数,是需要财务提供给你的。在制品加工阶段,一部分是外协,还有一部分自己做,这也要数据作支撑,它会直接影响到你对客户的交付期。这些地方不划分清楚,接单时就会出问题。虽然外协会遇到许多变数,但你先要有计划,然后进行数据收集,比如外协需要多少时间等。这些数据的计划工作做得越好,你就越容易控制住交付期。
郑巧莲提问:工厂经常需要赶货,怎么解决?
我们是一家做帽子外销的传统企业,产品以夏季款居多,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我们在供应链、生产管理上有问题,相关数据统计得不准确,导致工厂经常赶货。希望您能给一些解决方法。
郑巧莲 宁波信宏帽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史永翔:你们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抓銷售计划。销售计划不准确没关系,但要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对于客户订单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明天要货了,今天才开始准备。第二,排计划。对于订单如何交货,让采购、销售、物流、生产全部把时间列出来,每个订单都要这样排列,然后让他们签字,任务拖一天就罚多少钱。因为你不懂,所以不需要管得太细,你做的只是责任的分配与追究。第三,立规。生产中一定会发生赶货现象,交付期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经理都会找客观原因,所以公司要先立规,他们签了字就要罚款。以上是你第一个月要做的事情。
从第二个月开始,凡是有延期的订单,将原因进行汇总并分析,是能力还是态度问题,是内部还是外部原因?追究责任不是最终的目的,重点是要经理们负起责任。领导人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找出问题背后的动因。如果是态度问题就要给他压力;连续交货不齐是他思想上不重视,让他换个人试试;如果是能力问题,就派人去协助他;如果是外协的原因,那就要换供应商。这些事情一定要自己亲自去盯。
三个月以后运营一定会有改善,这时就要开始奖励。一手罚,一手还要奖,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罚,而是为了把事做好。表扬要公开的表扬,但是批评则要单独地批评。
黄兆伟提问:老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变革?
我们是做环保手提袋的企业,产品品类丰富,可用于礼品、食品、酒类等,年营业额1亿元,废品率10%,净利润10%~20%,库存1000万元。由于供应商通过承兑汇票、现金、转账等方式付款,公司应收账款的周期较长,应收账款1000万元。
公司经营了20年,内部的亲戚朋友、老员工很多,管理变革缓慢。我在财务、仓库部门推行了一年多的ERP系统,虽然每个月都在做数据整理,但由于品种很多,物品堆放不清晰,最终整理出来的数据一直不准确。对于这个问题,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黄兆伟 四川省开璞环保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永翔:公司营业额1亿元,存货1000万元,废品率10%,废品和存货相当于是1:1,甚至废品率还超过了存货,所以周转很慢,公司成长率其实并不好。这个行业非常好,下游客户丰富,公司的产品与客户都不错,这就说明该公司没有利用好资源。
此外,这是国内一家比较典型的老公司,老观念、老员工以及亲戚都是阻力。他们会一直给你传递一个信息—不需要改变,也不可以改变,因为改变一定有风险。如今许多民营企业“未老先衰”,与此不无关系。因此,你公司最大问题就是员工心态的问题,但转变心态首先要从你自己开始,什么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变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