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日对译语料库的汉语无标转折句

2017-07-25 11:13:34王丽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复句例文日语

王丽莉

(长春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基于中日对译语料库的汉语无标转折句

王丽莉

(长春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汉语转折复句分成有标句和无标句。无标转折句没有使用特定的转折关联词语,语义灵活,是转折复句研究的难点。“のに/但是…却”是日语反预期转折复句的代表关联词语,使用频率高。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汉语原文译成日语“のに”的情况,结果发现无标句占69.2%,说明汉语表示说话人意外、不满等强烈感情时主要使用无标记句。本文具体分析了无标转折句的类型,总结了汉语反预期无标转折句的四种常用句式。

转折句;のに;翻译

汉语复句分成有标复句和无标复句,也叫做形合句和意合句。邵敬敏指出:“有一些复句不使用任何关联词语,完全依靠语序以及前后分句的语义制约构成,这叫做意合法”[1]。无标转折句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是隐性的,理解起来具有灵活性。如:

(1)小顺子的妈妈虽然只有二十八岁,可已经饱经患难。

(2)小顺子的妈只有二十八岁,已经饱经患难。

(1)是转折复句,(2)是并列复句。并列句表达的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同转折句是不一样的:并列句同时肯定了两件事实;转折句不仅同时肯定了两件事实,还使两个分句之间具有一种转折关系[2]。但是,我们也可以将(2)理解为无标转折句。按照一般推论,小顺子的妈只有二十八岁,不应该饱经患难,但事实和一般推论相反,已经饱经患难。前一分句使用了限定数量的“只有”,增加了推论的必然性。无标转折句没有特定的转折关联词语,缺乏客观的判定标准,语义理解灵活性,是转折句研究的难点。随着我国汉语文献外译的增加,无标转折句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通过中日对译语料库,研究无标转折句的特点。

一、调查资料和方法

“のに/但是…却”是日语反预期转折复句的代表接续助词,使用频率高。渡辺学认为,“‘PのにQ’是指对已经实现或确定实现的事情Q来说,指出与说话人期望事情之间的不同,并对已经实现或确定实现的事情Q表示遗憾、难以接受,说话人心情的含义是‘のに’的词汇意义”[3]。也就是说,“のに”的语义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转折,另一部分是表示说话人遗憾、难以接受的心情。蓮沼昭子等将“のに”的用法总结为反因果、对比和反预想三种,其中反因果是“のに”的最典型用法[4]。

调查资料主要使用北京日语研究中心2003年制作的中日对照语料库。为了了解汉语无标转折复句的特点,我们从语料库抽取日语译文中使用“のに”的句子。

张斌指出,转折复句中让步性的关联标记有“虽然、虽、虽说、虽则、尽管、固然、诚然”,转折关联标记有“但、但是、可、可是、然而、不过、只是、却、倒”[5]。因此,我们将带有以上关联词语的复句规定为有标转折句,将不带有以上关联词语的复句归为无标句。其中,非转折副词“还、还是、又、也、仍然、依然”等为无标转折句。

检索数据如下:

表1 日语译文“のに”所对应的汉语转折句式

从表1可以看出,日语原文译成汉语,译成有标转折句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无标句。而汉语原文译成日语中,无标句译成“のに”的数量最多。也就是说,汉语表示说话人意外、不满等强烈感情时主要使用无标记转折句形式。日语译成汉语,会出现增加转折关联词语的现象。因此,本文主要以汉语原文无标句译成日语“のに”的句子为研究对象。

二、语义上的使用条件

分析语例,发现译成日语“のに”的语例主要出现在以下六种语境。

(一)前后分句使用程度、数量反差大的语句表示反因果

(1)我们这么闹,白老师一管也不管,她站在讲台桌后边,笑嘻嘻地瞅着我们,好象还挺高兴的呢。(《活动变人形》)

译文:僕らが大騒ぎしてるのに、白先生ったら叱りもしないで、教壇にたってニコニコ見てるんだ。

(2)“那你的头发为什么白得这么快?才四十四岁的人,已经白了一大半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当我对你不好呢!”兰香又是怜惜又是委屈地捋着我的头发)。(《人啊,人》)

(3)有一个人曾发感慨地对我说,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才有五十几个党员,一枪一炮皆无,短短的二十八年后,它居然拥有千军万马,而且夺取了政权,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呀!(《我的父亲邓小平》)

译文:ある人が感慨深げにこういった。中国共産党創設時には党員はたった五十数名で、鉄砲も大砲も全くなかったのに、わずか二八年後には大軍を擁し、政権を獲得したとは何とも凄い力だ、と。

例文(1)中说话人认为在教室里,学生闹,老师就应该管,但却一点也不管,大大跌出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表达了说话人吃惊的心情。例文(2)中说话人认为才四十四岁,年龄还不大,应该没有很多白头发,但事实是头发白了一大半。使用疑问句“那你的头发为什么白得这么快”与感叹句“不了解情况的人,还当我对你不好呢”表达了说话人疑惑、怜惜的心情。例文(3)中说话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才有五十几个党员,一枪一炮皆无,短短的二十八年间不应该发展很快、具有千军万马,但事实是中国共产党不仅拥有了千军万马,还夺取了政权。使用情态副词“居然”表达了说话人强烈的意外心情。

多使用程度副词“这么、那么、好不容易/あれほど、こんなに、せっかく”等表示程度高,使用“太、只有、仅仅、不过/あまりにも、しか…ない、にすぎない”或否定的句式“一…也不、连…也不/も…ない”等表示程度低。有时使用“竟、不料、谁想、居然”等情态副词增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二)转折语境中的“还/还是”

(4)(为了执行上级的指示,我千难万险不怕,生闲气、搭工夫不怕,就怕上级变了调子)。上边变了,我还在那儿咧着嘴瞎唱,最后闹个上下里外全都落不了好。(《金光大道》)

译文:上の方が変わったのに、わたしが相も変わらず馬鹿みたいな歌をうたっていたんじゃ、どうにも引っ込みがつかなくなっちゃいますからね」

例文(4)中,按照一般推论,上边指示变了,执行时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但是我并没有随着上边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调查了日语译文“のに”与汉语转折句对应的前十位关联词语,如表2。

表2 日语译文“のに”与汉语转折句对应的前十位关联词语

从表2可以看出,“还/还是”的使用频率最高,远超过转折关联词语“但/但是、可/可是”。“还/还是”除了与让步、转折关联词语合用构成“虽然…还/还是”“却还”之外,无标句中单独使用的“还/还是”有94个。转折句中“还/还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不因前件的变化而改变”,多采用“……了,还/还是……”的句式,转折义是由于上下文的语义相背而产生的。日语中多使用“いまだに、あいかわらず、また、まだ”等与“还/还是”对译。

(三)预想和现实的对比

(5)“他这一走,我想这回干净了,没想到走一个婆婆,又起来一群公公。(那几个上年纪的人,一天到晚疑神疑鬼,凑到一块儿嘀嘀咕咕,一会儿这个找你提意见,一会儿那个找你摆问题,闹得你心头烦,脑皮疼)”(《金光大道》)

译文:「あれがいなくなってさっぱりしたと思ったのに、ばばあが出てきたり、じじいが動きだすとはな。」

例文(5)中说话人认为他一走,就没有人再提意见了,结果又来了一群上年纪的人提意见。“闹得你心头烦,脑皮疼”,直接表达了说话人不满的心情。该种类型直接表示现实和说话人的预期相反。前一分句主要表示理想状态、说话人的愿望和期待。汉语用“本该/应该/我想/原以为/还打算”等形式,日语用“はずだ/と思う/たい/ようと思う/つもりだ”等形式。由于事实已经发生,期望只能是原来的期望,因此前一分句中日语多使用过去时态“た”,后一分句中汉语多用“没想到、谁知、没料到、没承想”等表示反预期的词语。

(四)人物、时间、场所等的对比

(6)(他说)“这样就不好。人家工人不分白天黑夜,放下活计就学习呀,开会呀;咱们三个饱一个倒,太松心,太显得散漫了。”《金光大道》

译文:「こういうのはまずい。労働者たちは、昼も夜もなしに仕事して、終わったら、やれ学習だ、やれ会議だってやってんのに、こっちは日に三回たらふく食って、あとは寝るだけだ。たるんでる、だらけすぎてる」

例文(6)中说话人认为人家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我们也应该努力工作,但事实是我们只是吃饱了睡觉。“太松心,太显得散漫了”,表达了说话人愧疚的心情。此类型直接表示人物、时间、场所等的对比。蓮沼昭子指出:“‘のに’不能表示单纯的对比,还含有因前后句不一致而带来的不协调、意外等语气”[4]。也就是说,只有带有不协调、意外等语气的对比句,才能译成“のに”。

(五)紧缩句

(7)(比如去年我们疏忽了一点,出了一股滥发奖金风,奖金一项发了约五十亿。)有些生产、利润都没有完成计划的单位也发了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译文:生産も利潤も計画を達成していないのに、報奨金を出してしまったところがある。

(8)你们这些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钟鼓楼》)

译文:あんたたち若い人は幸福なのに、その幸福を知らないんだから。

例文(7)中说话人认为只有生产、利润都完成计划的单位才能发奖,但现实是有些生产、利润没有完成计划的单位也发了奖。文中使用“一股滥发奖金风”,表达了说话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例文(8)中说话人认为年轻人应该身在福中知道福,但现实是不知道福。文中使用感叹句表达了说话人抱怨的心情。

紧缩复句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张斌指出:“紧缩复句一般由复句紧缩而来。‘紧’是指复句内部的语音停顿取消,分句间的联系更加紧凑。‘缩’是指复句间某些成分被缩略掉”[5]。例文(8)是由“虽然……也”紧缩而来;有些紧缩复句进一步凝练成固定短语,在句中做定语、谓语等,如例文(9)。日语中没有紧缩复句这种表现形式,所以译成日语时,仍然要根据语义关系翻译成转折句。汉语在转折的紧缩复句中常用“也、还、又、总、都”等关联词语。

(六)转折语境中的疑问句

(9)(她的闺女巧桂)小声问:“咱芳草地属我二伯厉害,他怎么怕我爸爸呀?”陈秀花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金光大道》)

译文:「芳草地じゃ伯父さんがいつもわがもの顔してんのに、どうしてうちの父ちゃんがこわいのかね?」「上には上があんのよ。豆腐はにがりで固まるし、」

例文(9)中说话人认为芳草地属二伯厉害,二伯不会怕任何人,但事实是二伯怕“我爸爸”。说话人使用疑问句表达了疑惑、意外的心情。汉语中多采用“p,为什么q”的形式,不使用转折词语。而日语使用pのに、どうして/なぜq的句式,使用“のに”,标记出事实与预期相反。

三、结语

“のに”不能表示单纯的对比,用对比是为了表达说话人意外、不满等主观心情,紧缩句是由转折复句紧缩而来。除去这两种,我们发现汉语反预期无标转折句的四种常用句式:(1)前后分句使用数量、程度反差大的词语表示反因果;(2)转折语境中的副词“还/还是”;(3)预想和现实的对比;(4)转折语境中的疑问句式。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49.

[2]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80-181.

[3]宮島達夫,仁田義雄.日本語類義表現の文法(下)[C].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5:557-560.

[4]蓮沼昭子,有田節子,前田直子.日本語文法セルフマスターシリーズ7条件表現[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150-152.

[5]张斌主编.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679,699.

TheChineseUnmarkedConcessiveCompoundClausesBasedontheCorpusofSino-JapaneseTranslation

WANG Li-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The Chinese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are divided into marked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and unmarked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Due to not using the specific adversative words, with its flexible semanteme, the unmarked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are alway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field of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The “のに/but” is the representative adversative words of the Japanese counter-expectation and it is widely used. Besides, by using the corpus of Sino-Japanese translation,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situation of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text into Japanese, and only find that the places in Chinese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のに” concessive clauses turn accounted for 69.2%. It illustrates that, in Chinese, when a speaker wants to show his strong emotion, such as surprise or discontentment, the unmarked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may always be his first choic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type of unmarked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and summarize the four kinds of useful expressions of Chinese counter-expectation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

concessive compound clauses;のに; translation

2017-01-09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日复句对比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49号)。

王丽莉(1976- ),女,副教授,硕士,从事汉日对比和翻译研究。

H146

A

2095-7602(2017)07-0110-04

猜你喜欢
复句例文日语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东疆学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18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假如我是……”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