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研究十年

2017-07-25 09:21黄玲琼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途径维度

黄玲琼

我国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研究十年

黄玲琼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844000)

针对如何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和教育统计分析技术搜集了近十年来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相关数据。宏观维度下,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及相关研究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别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三次发展变化。微观维度下,具体分析了每一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和研究者提出的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精辟观点。旨在整体把握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发展脉络,并为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具体的方法策略指导。

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

学者王维(2008)指出,2004年以来,国内逐渐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展开研究,且以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文献法对相关论文展开全面的梳理及回顾,近年来国内此类研究呈增多趋势,但这些研究通常是基于单一视角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特征、组成要素、影响因素,或形成路径等问题进行不同的解读,缺乏梳理与总结,而往往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探讨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维度对应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对相关研究形成系统且透彻地认识。

一、文献宏观分析

2016年03日25日,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篇名”关键词,检索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核心类和CSSCI类期刊论文,共找到160条结果,无关结果3篇(其中2014、2010、2008年各一篇),故共计157条相关结果。自2008年以来,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较之往年(2004~2007)日益增多,换言之,教师实践性知识这一领域逐渐为教育界所重视。其中2014年的21篇更是继2010年后再次达到了峰值。但2012年,可谓一个“转折年”,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论文数量仅占2010年的一半左右。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发展变化过程,或许可以简单划分为两个阶段:一、起步阶段(2004~2007);二、发展阶段(2008~至今),在第二阶段又经历了三次发展变化,第一,快速发展(2008~2011);第二,发展遭遇瓶颈(2012);第三,创新发展(2013~至今)(见图1)。这不难理解,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或许都只有反复经历快速发展、遭遇瓶颈和突破困境创新发展的变化过程,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为我们所用的具有生命力的体系。纠结于某一阶段或某一细节,不如跳出历史局限,对相关研究形成系统且透彻地认识。

图1 以“教师”、“实践性”和“知识”为关键词找到的结果

二、文献微观分析

(一)起步阶段(2004~2007)

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4年相关研究论文共1篇,分析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而尚未涉及其形成途径问题;2005年相关研究论文共5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3篇,占60.00%,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这一问题初步进行了探讨;2006年相关研究论文共6篇,同样未涉及形成途径问题;2007年相关研究论文共6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3篇,占50.00%。可见,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这一问题虽早在2004年就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但对其形成途径问题的探讨尚处于稀疏寥寥阶段。

蒋亚平(2005)指出,在传统教师知识观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失,而应用对话、反思并结合叙事的研究方式可作为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方法。更有学者李德华(2005)用睿智的眼光捕捉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期——新手教师阶段,并通过叙事研究发现新手教师正是基于循环反复地实践与反思,教师实践性知识才得以构建和不断地更新,而逐渐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周国韬(2007)进一步研究指出,教师叙事研究为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且将叙事研究分为预设型叙事和追溯型叙事两类。此外,有教育管理者意识到校本学习与教师实践性知识二者的相关性,主张通过校本学习这一方式,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如王传金和王琳(2007)提出与李德华类似的观点,指出应当重视职前教育阶段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重构职前教育阶段中的实践性知识课程体系,加强理论研究及制度创新。在这一阶段,有学者逐步意识到新手教师或职前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关键期,而总结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大致包括对话和反思(或实践与反思)、教师叙事研究、校本学习、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二)发展阶段(2008~至今)

第二阶段经历了三次发展变化。

第一,快速发展(2008~2011)。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相关研究论文共11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6篇,占54.55%;2009年相关研究论文共18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6篇,占33.33%;2010年相关研究论文共21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9篇,占42.86%,结合各教师发展阶段及创新方法,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问题进行了探讨或个案研究;2011年相关研究论文共21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5篇,占23.81%。总体来说,对教师实践性知识问题的研究大幅度增加。具体来说,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问题的研究趋于稳定。该阶段具有如下特征:

特征一,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问题的探讨,经历了向多类型学校、多学科、教师发展多阶段维度的研究变化趋势。如,继蒋亚平之后,王维(2008)探讨了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教师实践性知识失语的缘由,并对此症结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崔学荣(2009)对音乐教师习得实践性知识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指出应当为在职的和职前的音乐教师搭建一个合作共享的平台。此外,有学者对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建构问题进行了探讨。

特征二,该阶段拥有大量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革新类的研究论文。如,刘东敏和田小杭(2008)提出,通过网络、个体教育实践及实践性知识共享等创新途径来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张菁燕(2011)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的路径,包括网络平台建设、专业对话和团队学习,且提出对合作文化、激励措施二者应予以相当地重视。王鉴和徐立波(2008)认为教师日常教学实践与反思、校本教研及进修培训都是教师实践知识获取的基本途径。姜美玲(2009)提出与王鉴类似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通过个人生活史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等途径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学者做出了补充,认为在不断推进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应当以教师为主体,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此外案例教学、激将法等方法被创造性地提出,被认为是生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实践教育、经验教育、角色教育和案例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是我们走的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色之路,此观点颇有新意。

在这一阶段,基于现代信息网络、网络平台建设、专业对话和团队学习、校本教研、进修培训、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创造、案例教学、激将法、角色教育、经验教育等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方法、途径,无不可圈可点,也是以往及后续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第二,发展遭遇瓶颈(2012)。2012年相关研究论文共12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6篇,占50%。该阶段研究论文总体上数量减少,具有创新性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途径论文较少,且拘泥于学科与教师发展阶段研究维度,但相关应用研究凸显(见表1)。如丁亥福赛对甘南州三位数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进行了剖析;如曲霞和周盼盼(2012)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验证了理论知识和反思对实习生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作用。

表1 2004~2016年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相关的应用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论文篇数

第三,创新发展(2013~至今)。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3年相关研究论文共14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12篇,占85.71%,结合信息化,各学科,各教师发展阶段及创新方法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形成途径及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共21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5篇,占23.81%;2015年相关研究论文共21篇,形成途径维度论文7篇,占33.33%;2016年形成途径维度论文1篇。从整体看,该阶段研究论文数量呈回升趋势。从局部看,该阶段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维度研究论文所占比重小,但渐趋于稳定。

该阶段具有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特征,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途径问题,进行了广泛且透彻地探讨与总结。如,与问题情境和实践共同体中的重要他人进行互动,是实习教师获得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被后续研究者提出且证实,这与前述提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观点不无相通之处。此外,李利(2014)更是以“实践共同体”作为分析框架,进一步探讨了其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改进相关实践共同体的构成。有学者探索了创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方法——课例教学模式,这同样与前述提出的案例教学观点类似,但具体内容着实却又新颖。江淑玲和李梦瑶(2013)探讨了从实习生转变到新手教师的过程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连续发展变化过程,指出我们应当完善相关的指导教师制度。面向信息化,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问题开展了新一轮的探讨。而对于职前教育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失与构建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王录梅(2015)认为,其中缺失缘由不仅包括传统教师发展观,还包括实践性知识的隐晦性特征和教育实践机会少的原因,而提出教育实习和观摩,微格教学与案例教学三者的协调统一是构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良好途径。这一阶段,以上学者提到的诸如实践共同体中的互动、实践共同体、课例教学模式、微格教学与案例教学及信息化的方法观点和建议等等,笔者认为,他们与前人提出的诸多观点不无相通之处,却有相异之见,可谓诸家之言,百花齐放,虽不能生搬硬套,但都是值得我们去细细揣摩并多加运用的。

以一言以蔽之,众多学者呕心沥血之方法、途径、建议等,都是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应当去重点把握和深入研究的内容。此外,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途径这一问题还应上升至宏观层面,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便循迹可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并加强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献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蔡亚平.2005.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2):16-18.

崔学荣.2009.音乐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02):64-68.

姜美玲.2009.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13):6-11.

江淑玲,李梦瑶.2013.从实习到入职:新手教师班级管理的实践性知识建构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01):22-27+34.

李德华.2005.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从教师生活史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12):26-30.

刘东敏,田小杭.2008.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04):16-20.

李利.2014.实践共同体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基于教育实习的叙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01):92-96+80.

曲霞,周盼盼.2012.理论性知识与反思在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基于实习生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02): 61-65.

王传金,王琳.2007.论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J].教育理论与实践,(19):51-54.

王鉴,徐立波.200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 125-129.

王录梅.2015.论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失与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4):54-56.

王维.2008.职业教育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J].职教论坛,(24):35-37.

周国韬.2007.教师叙事研究:挖掘和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0):25-27.

张菁燕.2011.共享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江苏高教,(03):91-92.

The Studies on the FormingWays of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in China in Last Ten Years

HUANG Ling-qio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Kashi University,Kashi 844000,China)

ract: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get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the technology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alysis have been used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 in the past ten years.In the macro dimension,the formation of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related research experienced respectively two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the horizontal,and three changes in the vertical.In the micro dimension,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researcher's penetrating view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The aim is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practical knowledge,and provide the concret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obtaining the teachers'practical knowledge.

rds:teacher;practical knowledge;forming way

G451

A

1671-055X(2017)01-0048-04

10.16595/j.1671-055X.2017.01.011

2016-03-09

黄玲琼(1992-),女,四川邻水人,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1029711883@qq.com.

猜你喜欢
实践性途径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光的维度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