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研究现状及评述
——基于国内期刊文献的共词分析

2017-07-25 09:17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婷婷宋清
财会通讯 2017年17期
关键词:粘性管理者文献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婷婷 宋清

成本粘性研究现状及评述
——基于国内期刊文献的共词分析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婷婷 宋清

本文从知网收集了国内有关成本粘性的期刊文献,用EXCEL整理出每篇文献的关键词。通过研读文献、对关键词进行分类和梳理后发现,国内关于成本粘性的期刊文献研究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三类: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成因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篇关系,利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功能和共词分析法总结出热点关键词。结合热点关键词对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进行深度解析,对现有研究情况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国内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成本粘性 存在性 成因 影响因素

一、引言

企业生存在一个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当中,全球化的趋势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单纯的降低成本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优势。人们需要了解成本的性态,探寻其变化的趋势,而不只是降低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数字。Anderson等人发现成本具有粘性特征,这是对传统成本理论模型的挑战。传统的成本习性模型假设成本随业务量同幅度增减变动,而现有研究发现当成本随业务量变动时,业务量的变动方向不同会引起成本增减幅度的不同,即当业务量增加时成本增加量要小于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量,Anderson称之为成本粘性。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的不对称变化会对企业利润及日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了解成本粘性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准确地决策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成本粘性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的重视,笔者就此热点研究主题做了相关研究。本文以“成本粘性”为关键词在知网中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成本粘性的期刊文献(本文收录的期刊文献不包括学位论文及会议记录)。选择期刊的原因是其更新速度快,内容新颖,能体现出成本粘性最新的研究状况。笔者对检索到的期刊文献进行数量统计后在EXCEL中录入关键词并进行整理,利用数据透视功能和共词分析法总结出热点关键词。最后结合热点关键词对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述。

二、分析方法与结果

(一)数量统计与结果笔者通过知网以“成本粘性”为关键词在期刊条件下进行文献搜索,检索到关于成本粘性的期刊文献268篇,排除会计记录、期刊目录等与管理会计专业不相关文献,整理出共计174篇关于成本粘性的期刊文献。本文会依据文献的年份和不同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为了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本文将规范研究定义为:在提出问题和观点的过程中没有使用数据和模型;实证研究的定义为:以公开渠道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对预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验证。

国内成本粘性文献期刊研究方法分类统计表,如表1所示(以下简称统计表),国内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始于2004年,2009年开始逐渐增多,说明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据观察统计表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发现,2004~2016年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实证研究为主,规范研究为辅。表1所示实证研究数量在不断增加,且增加速度快于规范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成本粘性理论方面的规范研究相对较少,只占文献总数的三分之一,关于成本粘性的理论体系尚待完善。据观察统计表还可以发现,关于成本粘性的文献数量整体是呈上升趋势的。结合历年上涨趋势来看(由于数据选择的时间范围截止到2016年8月,2016年的数据不是一个完整年度的数据),2016年文献数据可能会超过2015年。成本粘性这一研究领域虽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据期刊文献地发表数量较其他学科领域而言还是相对较少,C刊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不到样本总数的20%。由此分析得出,我国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发展缓慢、文献数量较少、研究质量有待提升,而理论体系的缺陷可以作为后续研究方向中重要的一部分。

表1 国内成本粘性期刊文献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二)共词分析法与结果共词分析是一种内容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最早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提出。它通过对关键词之间的共篇关系,统计其共篇次数,不仅可以挖掘关键词之间的真实关系网络,研究关键词所代表的学科及研究领域的主题变化,还可以体现出一个研究领域的成熟度、知识架构、研究规模等(见表2)。一个领域内关键词的频数越多,说明研究热度越高,同时也是其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综述一般是按研究内容分类进行评述,很少将研究结果用量化的方式呈现。本文将用数字和图表的表现形式对成本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表2 关键词词频

笔者将174篇期刊文献的关键词录入EXCEL,并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将不同文献中出现的同类含义的关键词归为一类(如将成本粘性、费用粘性、成本费用粘性统一归类为成本粘性)。利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关键词频数,再根据Donohue提出的高频词低频词分界(其中T为高频词临界值,I1为关键词词频为1的数目,)计算出高频词临界值T。

由数据透视结果可知,词频数为1的关键词共计43个,通过词频分界公式计算得出T=9.77,故词频大于10的关键词包括成本粘性共计16个,但由于这16个关键词并不能全面的反映成本粘性研究现状,故将高频词临界值T降低为3,选取词频数≧3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共计32个。再用EXCEL表格将32个高频关键词输入表格,把数据处理成标准N*N的对称矩阵,根据关键词之间的共篇关系填写数值,最后用Ucinet6绘制共词分析图。根据共词分析图和关键词词频表结果,作者将词频数≧3的关键词进行总结分类,分析得出国内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热点集中于成本粘性表现形态及其特点。热点关键词有非对称性、成本反粘性、成本性态。(2)成本粘性成因研究,热点关键词有调整成本、代理问题和管理者预期。(3)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因素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热点关键词有于行业差异、宏观经济波动、产权性质。

通过观察共词分析图可以知道,这些关键词并不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网络。图中位于中心位置的成本粘性代表研究核心,周围分布着与成本粘性关系较为密切的关键词。关系越亲近,与研究领域的核心成本粘性距离就越近且结点越大;词频数越高,与成本粘性共篇的次数就越多。依据以上特点,从图1中分析得知,成本粘性研究主要领域是不同行业的差异研究,且多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成本粘性存在性态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为主,研究热点有反粘性和非对称性。成本粘性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管理者预期、代理问题和调整成本理论等,且管理者预期和代理问题是主流观点。

图1 成本粘性共词分析图

三、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评述

(一)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现状成本粘性具有普遍存在性、非对称性、成本反粘性、成本性态为热点关键词,都是关于成本粘性存在形态的描述。这些热点关键词体现了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的现状。关于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以不同的研究对象保留对成本粘性的存在性进行验证。孙峥、刘浩(2004)将费用粘性研究引入国内,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费用粘性行为。随后各行业的差异研究开始涌现,刘武(2006)对国内制造业、信息技术行业、房地产产业等不同行业成本粘性进行了验证,发现行业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共词分析图中也可以观察到行业差异是与成本粘性联系最为密切的关键词,这说明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分布各行各业;同时通过验证不同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对其差异原因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进一步深层次探索成本粘性成因及特点。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2007)在验证了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后发现,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与企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密集度正相关。陈灿平(2008)从地区差异角度检验了地理、历史、区域经济政策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丰富了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的内容。

另一方面,对成本粘性的变化方向的研究。目前关于成本粘性的变化方向的研究主要分两类后发现。一类是观察数据指标的变化幅度,收入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导致成本粘性出现反粘性。孔玉生等(2007)发现收入出现大幅度下降时,会使成本粘性变小,即反粘性。另一类是数据时间跨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数据时间跨度越长,成本粘性可能就会出现反向变化,即反转性。刘萍、何巍(2015)发现交通运输行业成本粘性中的反转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发现我国企业不仅存在成本粘性现象,而且成本粘性开始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这体现出成本粘性不同的变化特点。

(二)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现状关于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目前有两大分类:一是契约观、效率观、机会主义观(孙峥、刘浩,2004);二是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代理问题(江伟、胡玉明,2011)。本文依据关键词词频表,总结出成本粘性成因高频词为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代理问题,故选用后一种分类来分析成本粘性的成因。

(1)调整成本与成本粘性。调整成本观点认为企业在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时,管理者对企业所需资源进行投入承诺进而产生成本和费用,而收入的变化可能需要这些资源进行调整,从而产生调整成本。企业一旦签订长期契约,短期内变化的可能性较小。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管理者可能不会及时对成本进行调整,因为向下调整资源的成本要高于向上调整资源的成本,所以表现出成本粘性特征,也是管理者履行契约的结果。例如企业在收入下降时,管理者可能不会立即减少机器设备或者人力资源,一则机器设备这类固定成本很难进行调整,二则减少人力资源可能会对日后企业经营带来损失,管理者会考虑裁员所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一系列费用。涂柳媚(2014)综述总结中提到了依赖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源的企业调整成本要高于购买原材料和服务的企业。因此,企业实物资产和人力资本与成本粘性正相关。管理者的资源调整决策可能会加强成本粘性也可能会减弱成本粘性。华雯雯、耿玉环、张婧超(2015)验证了不同的决策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管理层在实现避亏盈余目标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资源调整决策会降低甚至消除成本粘性,而且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减少的作用更大。

(2)管理者预期与成本粘性。管理者预期是指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和经济走势过度自信或者过度消极。各种主观原因或者客观原因致使管理者对未来预期过于自信或者过度悲观,这种预期导致成本粘性的产生。面对当期业务量的下降,积极的管理者和消极的管理者资源调整方案不同。积极的管理者偏向延迟资源的调减,从而导致成本减少的速度降低,产生成本粘性;而消极的管理者将选择迅速调整资源,从而导致成本降低过快,产生成本反粘性。李粮、赵息(2013)对管理者预期对成本粘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管理者乐观预期程度越高成本粘性水平越高,支持了上述观点。但是,管理者消极预期的结果并没有通过实证检验。

吕亚娟(2013)认为,管理者的乐观情绪受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会使管理者对未来企业发展充满信心,即使收入出现下降也认为这是暂时性的,并不会做出降低成本费用等措施来止损,从而产生成本粘性。这与孙峥、刘浩(2004)提出的效率观有相似之处,只有收入持续下降时,对资源调整才是有效的。这对管理者预期只对短期内业务量变化产生的成本粘性做出解释说明。梁上坤(2015)同样验证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会产生成本粘性,同样验证了这种关系只存在于债务约束较弱的情况下,债务约束过强时,并不会显著提高公司成本粘性水平。

(3)代理问题与成本粘性。代理问题是目前成本粘性成因的主流观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股东与管理者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价值创造者,会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而增强个人意愿。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和风险规避动机使他们在进行资源调整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成本粘性随之产生。委托代理理论和理性经济人理论给管理者自利动机提供了很好地解释,当股东与管理者函数目标不一致时,管理者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如增加设备等固定资产、提高自身薪酬、增加手中可控资源等,使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且管理者通过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身份地位、名誉、权利等个人利益。谢获宝、惠丽丽(2014)认为管理者自利行为可能会让其不顾未来经济走势和企业自身收入情况,过度扩张、过度投资导致企业成本在收入下降时居高不下,使企业偏离最优资源配置水平,从而加重成本粘性程度。周倩、韩静(2014)发现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则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反向作用。在短期盈余目标下,管理者达到预期目标,可能会大量削减费用和成本,从而降低成本粘性。

总之,企业运行中,这三个方面的成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无论是调整成本、管理者预期、代理问题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粘性产生,在实际业务中,无法分辨各个理论的实际作用,分别验证比较困难。

(三)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依据关键词词频表,关于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文献中,研究热点集中于行业的差异、宏观经济波动、公司产权性质。实际研究中一般是以热点关键词为中心,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共同验证其对成本粘性的影响。本文结合热点关键词,对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进行评述。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以行业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为研究核心;内部因素则是以产权性质为研究核心。

(1)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波动、行业差异、行业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等。企业在复杂的宏观经济中生存,宏观经济波动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谢获宝、惠丽丽(2016)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波动给企业投资、融资、经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影响企业有效投资,在预期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非效率投资会使企业的成本水平及其增速变化,进而影响成本粘性。因此,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为学者观察企业在宏观经济剧烈波动时成本粘性变化的机会。江伟、涂柳媚(2014)以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为背景,从动态上考察了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竞争战略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但是没有研究金融危机和企业成本管理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也没有考察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竞争战略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成本粘性影响的可能变化,这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以上研究是以整体经济环境考虑,从局部角度分析,陈灿平(2008)以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区域成本粘性存在差异,中东部企业粘性最弱,中部次之,西部最强。地区差异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就是市场化程度。崔亚男(2012)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成本粘性存在差异,且成本粘性与市场化程度负相关,国有控股企业中这种负相关关系更显著。

企业所属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刘武(2006)就发现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存在较强的费用粘性行为。杨琳琳(2011)不仅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成本粘性,而且随着时间跨度的加大,成本粘性反而增强。这与孙峥、刘浩(2004)结果不一致,但杨琳琳并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也没有检验成本粘性出现增强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内部治理水平对成本粘性增强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王满、刘水、石瑞(2014)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成本类型的成本粘性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发现,各项成本费用在行业内的粘性程度也存在差异。科技型企业的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粘性尤为突出,这是因为科技型企业会高薪聘请技术人员,而薪酬在销售费用中比重较大,使得销售费用粘性较为突出。此研究根据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差异,验证其成本粘性差异。为企业针对不同行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研究成本粘性提供新的方向。

(2)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不同产权性质、薪酬结构、董事会治理、成本结构等。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由于其产权性质不同,企业的控股人监管程度和治理形式上的不完善,使得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表现出差异。而企业身处于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会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成本粘性,研究经常需要多种影响因素结合进行深层次探讨。

崔亚楠(2012)结合内部因素产权性质与外部因素市场化程度探究两者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公司成本粘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上市公司成本粘性与其所在地市场化程度负相关,而且根据产权性质分类,国有企业的成本粘性与其所在地市场化程度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吕沙、郑钰佳(2016)分析了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的相关性。管理层激励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减少管理者自利行为,从而降低成本粘性水平;而且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管理层激励方式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不同,薪酬激励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更显著;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更为显著。董事会治理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作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桥梁,能够有效的保障股东利益并更好的监督管理者,使其能够更好的为股东服务。戴子礼、罗玄(2015)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能够有效地抑制管理者自利行为,从而有效的抑制成本粘性。胡鹰(2016)在研究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决策的影响时发现,在考察成本粘性研究过程中,应把管理者长短期成本决策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这也佐证了调整成本理论对于成本粘性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数量统计和共词分析法对国内成本粘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图表分析,并结合热点关键词对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从研究数量上看,成本粘性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较其他学科还是较少。C刊数量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关于成本粘性的研究无论是从文献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提高。其次,从研究方法看,方法较少,主要是以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为主,且实证研究数量多于规范研究。最后,从研究内容看,涉及内容较广但研究方法单一,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对成本粘性成因及形成机制进行整理,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和深入,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现阶段关于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无法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针对目前的研究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和完善:

(一)研究方法多样化现有文献主要是以实证研究为主,规范研究相对较少。规范研究对于成本粘性的理论体系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来看,逐渐探索成本粘性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日后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增加个别“龙头”企业进行个案研究,目前并没有发现国内的案例研究。

(二)研究内容细化目前国内研究内容涉及到成本粘性存在性、成因、影响因素等。成本粘性存在性研究表现出形态多样化,如反粘性或者反转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可能会导致其不同的粘性程度。然而对其出现不同形态和不同程度的原因并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应对各项费用的粘性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行业或地区特征查找哪项指标导致粘性的产生。

(三)重视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关于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较少,还未得到学者的重视。成本粘性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企业的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对管理者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经济后果可能是学者应该重视的一方面,经济后果的研究也是为了更好的、有效的控制成本粘性。可以从如何预防和预测、跟踪其变化趋势、经济后果处理等方面展开研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信息依据。

[1]孙峥、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2]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3]刘武:《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基于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2期。

[4]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1期。

[5]刘萍、何巍:《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运输成本粘性研究》,《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6]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1年第9期。

[7]涂柳媚:《国内外成本粘性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14年第9期。

[8]华雯雯、耿玉环、张婧超:《保盈动机、所有权性质和成本费用粘性研究》,《财政监督》2015年第8期。

[9]李粮、赵息《公司高管乐观预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10]吕亚娟:《成本费用“粘性”成因综述》,《财会通讯》2013年第4期。

[11]梁上坤:《管理者过度自信、债务约束与成本粘性》,《南开管理评论》2015年第3期。

[12]谢获宝、惠丽丽:《代理问题、公司治理与企业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管理评论》2014年第12期。

[13]周倩、韩静:《基于管理层自利行为的成本粘性研究综述》,《商业会计》2014年第7期。

[14]谢获宝、惠丽丽:《投资效率、成本粘性与企业风险——基于宏观经济不确定的视角》,《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15]江伟、涂柳媚:《金融危机、竞争战略与成本粘性》,《财会月刊》2014年第9期。

[16]崔亚男:《市场化程度、所有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会月刊》2012年第11期。

[17]王满、刘水、石瑞:《基于行业差异和成本类型的中国成本费用粘性实证分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18]吕沙、郑钰佳:《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财会通讯》2016年第15期。

[19]胡鹰:《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商业会计》2016年第12期。

[20]戴子礼、罗玄:《董事会治理与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检验》,《会计之友》2016年第12期。

(编辑章迪)

猜你喜欢
粘性管理者文献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演化折现Hamilton-Jacobi 方程粘性解收敛问题的一个反例
管理者,你会给下属多少反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窗口和镜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中国建筑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实证分析
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相互影响机制的探究
三方博弈下企业成本粘性驱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