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校校有体育特色生生有体育专长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彭茂发访谈录
◇ 本刊记者
记者:听说您是从一名体育教师成长起来的,做过校长,现在又担任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院长,现在回头来看,体育教师的职业对您的个人成长有什么影响?
彭茂发:截止目前,在我25年的教育生涯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校做体育老师,199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至宝安区西乡中学,靠着一种好学肯钻的精神,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二个阶段是担任宝安区体育教研员,1993年我调入宝安区教研室,负责宝安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第三个阶段是担任学校校长,2005年起先后在宝安实验学校、西乡中学进行了教育管理的实践;第四个阶段是2013年以来担任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现更名为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统筹宝安区学校教育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工作。从普通教师、教学研究者、校长、教育管理者一路的转变,因视角不同,使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产生了不少变化。我认为,体育精神、教育情怀、实践躬行,在我的专业成长中有着重要作用。体育精神指引我在工作中不懈精进,教育情怀让我对事业抱有浓厚的仁爱之心,实践躬行使我在现状思考中产生认识发展的动力。
记者:您工作开始就坚持“三个雷打不动”(每天6点到学校、每天锻炼1个小时、每天学习1个小时),做到这些需要坚强的意志品质、滴水穿石的恒心,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当前,部分一线体育教师认为领导不重视体育,个人发展也找不到方向,产生职业怠倦感。结合您的成长经历,请为一线体育教师解惑并谈谈您的建议。
彭茂发:我认为,当下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上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大的环境有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小的环境有“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入人心。作为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要善于借力政策的东风,推动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建议从3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要有团队意识,要与科组以及学校同事和谐共处,团队合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是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课外教学中要带出一支有特点的训练队伍。其三是要寻找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幸福点,有为才有位,工作更有滋味。
记者:作为一名教学业务和师资培训行政管理者,您认为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体育教师的教科研重点应该从哪里入手或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彭茂发: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应是作为核心课程而存在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体育是学生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体育能否在学校产生最大的育人功效,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科研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体育老师的教科研重点应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从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小问题做起,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运动水平或体质健康入手,也可以从自己的体育项目训练队伍如何发展成高水平入手。针对具体工作成效,由小到大的让自己发现问题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发现自己的办法不能解决时就会促使自己有意识地寻找与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在他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不断重复这样的一个过程,慢慢的就会形成教科研意识与能力。
记者:宝安区近几年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有哪些主要成绩?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与举措?
彭茂发:点滴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近几年宝安区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一是足球进校园工作取得成效。指导学校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团队训练两线共同推进足球进校园的工作方法,2016年6月举行的宝安区校园足球(宝安赛区)联赛,参赛队伍多达62支,比去年增长了14支。二是学生高水平运动项目得到发展。全区现有19个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其中高水平项目有9个,共覆盖53所学校。在惠州举行的2016广东省青少年田径冠军赛中,宝安区学生获3金、2银、1铜的好成绩。在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田径比赛,我区下十围小学与径贝小学包揽了小学组团体项目第一名与第二名。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强化了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现了学校体育工作显著进步,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良好率逐年提高。
我们立足“校校有体育特色、生生有体育专长”的理念指导开展工作,主要有这些做法:一是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培训和业务能力比赛为抓手,依托宝安本土名师与高校培训,主要以体育技能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为专题。二是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充分发挥区内中小学特色体艺项目的教学示范和课堂导向作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除足球赛事安排外,每年还有1大赛9小赛,1大赛是指宝安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2016年,在为期5天的比赛中,近60个参赛队伍的上千名体育健儿在78个项目中竞技角逐。9小赛是指篮球、网球、毽球、武术等具体项目的比赛,这些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有效载体。
记者:近两年校园足球从体育部门主导过渡到教育部门主导,作为教育部门业务和师资培训的负责人,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应该是什么?
彭茂发: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切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应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根本目标。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不同的,校园足球不是仅仅培养几个体育尖子,而是在于普及与提高。普及的意义在于全员学生参与,以足球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借以推动体育工作开展,让学生寻找自我的不同可能性。提高在于有运动基础,在培养足球爱好者的同时,才能真正发现与挖掘有兴趣走专业化道路的足球运动健将。
校园足球在观念上要先校园后足球。体育精神在先,运动技能在后,要在学校足球教学中形成学生健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要充分发挥校园足球项目在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公平竞争意识、学会科学健身方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育人功能,立德树人。在实施上要有课程观,课程上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做好每学期18节足球课的教学计划。开展足球项目的学校要保障每周1节足球课,做到课堂教学普及,并与大课间组合起来,学生上完课要有自主练习的机会。要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喜爱、教师积极、领导重视、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校园足球活动的良好氛围。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宝安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情况。
彭茂发:宝安区委区政府一向高度重视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工作。在推进过程中,2015年出台了《宝安区校园足球工作(2015~2017年)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校园足球保障,建立完善了组织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校园足球普及,立足课堂推广普及、举办联赛营造氛围、加强培训提升水平;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校园足球品位,创新发展模式、畅通成才通道、营造浓厚氛围。从2012年首届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校园足球参赛学校已由12所增至64所学校,参赛运动员由原来的24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千余人,教练员由原来的27人发展至200余人,分布在全区每所学校。目前已有18所学校成为深圳市校园足球定点学校。2016年深圳市校园足球赛的4个冠军,宝安区一举夺得3个冠军,分别是沙井中学高中队获得高中男子组冠军、沙井中学初中队获得初中男子组冠军、东方小学获得小学男子甲组冠军。目前,除宝安区东方小学、壆岗小学等学校被确定为“深圳市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外,新安中学、沙井中学、荣根学校、上寮学校、海湾中学、新桥小学等学校也逐步形成了校园足球特色,沙井中学更成为全市三所“足球高水平学校”之一。宝安区青少年足球队多次夺得全国、省、市青少年足球比赛冠军,同时,也向国家、省级足球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仅宝安区女足就已向国青队、国少队输送了十几名球员。近两年,仅东方小学就有5人被有关机构选派到西班牙和英国留学,并有2人进入国少队。沙井中学钟俊泽、陈俊杰、许冠斌、蓝文森、谢文斌等5名“大白鲨”球员被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选中,目前已在上海集训。
图右为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彭茂发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区学校教学研究主导部门,重视加强对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一是以赛事促发展。由宝安区教科院体卫艺部负责组织、协调各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审查及注册管理,2013~2016年共组织各个组别的校园足球比赛超过500场。二是推动校园足球课程的落实,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扩大普及面,在全区中小学落实足球课程,从2015年9月起,增加足球特色学校体育课足球教学内容比例。提高和巩固兴趣,丰富课外足球活动内容。全区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开展2次以上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全校80%以上学生每周有不少于两段(各1小时)的课外足球活动时间。在校园中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健康成长”的“校园足球文化”,并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三是建立足球长效赛事机制。完善校园足球联赛的竞赛体系,形成推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合力。定期举办宝安区“校长杯”足球赛,每年4月全区所有足球特色学校要举办以“校长杯”命名的校内足球比赛,竞赛办法由各校自行决定。定期举办宝安区“区长杯”足球赛。每年9月举办由区政府主办、区教育局和区文体旅游局承办的宝安区“区长杯”足球比赛,由各足球特色项目学校选拔队伍参加。四是开展足球教学评估。由区教科院不定期对足球项目学校进行专项督导和评估,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升校园足球的质量。
记者:当前,一些校长在谈到校园足球工作成绩时,过多关注校队的竞技比赛成绩,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彭茂发: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这一次搞校园足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口素质、为了中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我想,校园足球就是要回到学校体育的本源上来,通过校园足球的普及,提高每一名学生的足球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健全人格。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足球的快乐,每位学生成为学校体育的终生受益者。现在,校园足球的核心任务其实是体育教学和竞赛体系的搭建。一是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二是要开展比赛,保持足球的竞技性。有条件的学校要定期组织班级、年级联赛、“校长杯”足球赛、“区长杯”足球赛,要充分发挥联赛的杠杆作用,完善宝安区校园足球联赛的竞赛体系,形成推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合力。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会踢足球,在学会踢足球的基础上喜欢踢足球,在喜欢的基础上热爱足球。但每一所学校,不要急于拿成绩,一旦这两项基础工作做好了,取得好成绩是必然的。
记者:校园足球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建设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保障,宝安区在校园足球经费保障方面做得如何?
彭茂发:从2013年开始,宝安区区财政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中预算专项经费,用于全区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的组织、赛事等工作。从2017年开始,宝安区教科院也从区财政申请专项经费,将用于校园足球活动学校的学生足球夏令营训练组织与学校足球教学推动工作。
宝安区要求各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开展训练、参赛以及场地建设等方面经费的基本投入。学校设立校园足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训和聘请兼职足球教练员,以扶持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足球爱好者,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对校园足球活动给予赞助和支持。充分发挥足球项目在学校自身的协调和统筹能力,采取多渠道保证经费的支持,以此不断加大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经费保障力度。
记者:师资是当前各地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一大障碍,宝安区在足球师资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
彭茂发:现在宝安区每学期至少举办1期教练员培训班、1期裁判员培训班;定期邀请优秀教练员、足球运动员和足球社会指导员到足球特色学校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教练员观摩高水平赛事;与其他地区建立交流学习平台,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足球理念。
主要通过培训提高足球教师、教练员业务水平。培训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以学校专职足球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足球教练员等级培训;二是以学校普通体育教师为主的业务培训。定期邀请高水平足球教练员、现役足球运动员、足球社会指导员进入学校开展足球指导,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工作成绩优秀的体育教师、教练员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各足球特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方案,尊重足球教师的劳动,在工作待遇上给予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足球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定期组织教练员观摩高水平赛事,与其他地区建立交流学习平台,提高业务水平,更新足球理念。
记者:今后一个时期,宝安区在校园足球工作中有什么长远规划和目标?
彭茂发:在今后一段时期,宝安区将发挥“体教结合”的作用,建立全区教育、体育、财政局等部门联动机制,以各学区、各级各类学校为主线,积极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和各级别联赛,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足球后备人才质量,开创校园足球工作新局面。力争做到:一是形成宝安区校园足球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巩固足球兴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塑造健全人格。二是完善宝安区中小学足球联赛制度。积极组队参加市级以上青少年足球赛事,向国家、省、市运动队或大专院校输送足球优秀人才。三是做到宝安区校园足球全覆盖。发展校园足球队伍,期望2017年建立42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所有公办中小学均组织开展校园足球项目,做到校园足球全覆盖。其中,全区30%的中小学开设足球校本课程;足球特色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足球体育课,每周开展2次以上足球大课间活动,全校80%以上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