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剑鸣
1
“两杯青毛。”我一边吆喝茶老板,一边跟朋友何先生拈最靠边的竹椅坐下。
“今天热头还是这么好啊,这个年过得热和哦!”邻座有人感叹。
“听说初五起要降温了。”茶老板一边搭话,一边端来两杯热茶,轻轻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小茶几上。
“初五?不就是明天吗?”我不无惋惜地说,“唉,明天晒不成热头咯!”
知道晒太阳补钙,可以延缓衰老。有资料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大多需要依靠晒太阳而获得。国外的有钱人,跑加勒比海沙滩去晒,赤条条地晒。我们中国大山深处的普通百姓,就在坝坝茶摊上晒,不是专门为了补什么钙,就图个暖和。
2
过年这几天,天气特别好,每天都有大太阳。我去乡下给祖先上坟,又去岳父家拜年,到昨天才回。何先生去乡下陪父母,也是昨天才回来。今天下午,我们相约来坝坝茶摊晒太阳。
小城这样的坝坝茶摊很多,价格便宜,三四元一杯上好的青毛。几把竹椅,几张木茶几,廉价的玻璃杯,解决几个人就业,解决一批人休闲。但是,不出太阳的日子,绝没有生意,坝坝茶摊纯粹是“阳光产业”。小城里这样的茶摊很多,报恩寺广场,文体中心旁边,河堤广场,飞龙桥下,富华篮球场,都有。有人站在飞龙桥上,俯拍了一张富华球场坝坝茶场景的照片,跟腾讯斗地主游戏的画面一模一样。大家不止为了喝茶,更是为了晒太阳呢。
太阳最公平,晒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样暖和,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引车卖浆者。普通百姓喜欢这样的太阳,坝坝茶摊上坐的全是普通百姓。我们拈比较僻静的阳光最好地方晒。冬天里,我跟何先生常常如此。上了年岁的人,不图闹热,身心有些寒冷,就圖个热和。
我跟朋友何先生安静地坐着。阳光轻轻抚过我们的脸,拂过何先生的夹克,照射茶几,投上茶杯。玻璃杯里的茶叶在阳光里游泳,自由自在地舒展,起浮,沉落。白色的热气袅袅上升,和着阳光,慢慢飘散,不禁让人想起“和光同尘”的佛谶偈语。我们有时候闲谈几句,漫无目的地谈,有时候各自摆弄手机,玩玩游戏,更多的时候,就静静地坐着,因为晒太阳才是主要目的。周围的茶客们,有的打麻将,有的打扑克,也有人是谈天说地。受李伯清影响严重,四川人每人都会散打几句,内容广泛,涉及中东战争,南海扩礁,钓鱼岛争端。还有人正在争论,金正恩跟金正日是不是同字辈兄弟,奥巴马和普金谁的官大。喝清茶,晒太阳,还免费欣赏评书散打,何乐而不为?
3
我也曾去小城背后的北山老城墙根晒太阳,常常是下午去,有时一个人去,有时跟妻一起去。弄一捆茅草铺垫,背靠老城墙,面对夕阳。我背靠老城墙,仅仅是背靠砖石而已,心里没有产生出背靠厚重历史的感觉。但我的确晒到了照耀北山数万年的太阳。远离了小城的汽车喇叭和店铺的叫卖声,小城的房屋街道都沉静在夕阳暮霭的红尘烟霞之下。天空像老妇人的布衫,久未清洗的那种分不清颜色的老土布长衫,灰蒙蒙,浑浊浊,脏兮兮。微风吹拂树林,偶尔传来鸟雀的鸣叫,或者是在歌唱,或者是在吵骂。有时还看得见颜色斑斓的锦鸡竹鸡,在荆棘中嬉戏、觅食或追逐。偶尔还有乖巧的小松鼠,跳到我们跟前,望着我们,讨要我们刚刚削下的苹果皮。其实,听觉和视角的审美不重要,重要的是太阳暖和,晒得舒服,就足够了。
晒身体,更晒内心,驱散一切一切的阴暗和寒冷,还世界一派温暖。我们在北山晒过太阳的人,都感恩太阳。生活中难遭免寒冷侵袭,越是感到寒冷的人,越珍惜和感恩太阳。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有冷有热。小城地处盆周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几乎只有冬夏两季。农历九月初,头天还是艳阳暖日,第二天就霜雪凌厉,寒气突袭。来春清明,外地都要穿短袖了,这里还可能穿羽绒服。青藏高原的寒潮来得早,去得晚。到了五一节,这里又进入难耐的酷热了。大热天,我们要躲太阳,寻阴凉。但半年的霜季,寒冷侵入身体,浸入肌肤和骨髓,浸入五脏六腑,我们就特别渴望晒晒太阳。太阳慷慨,廉价,不仅人喜欢,就是草木鸟兽,估计也都很喜欢。
4
从几岁到十几岁那十来年里,我曾在磨刀河畔一个叫庙湾沟的山坡上晒太阳。
我那时放牧一头秦川牛,有本地黄牛两三个那么大的个头,威慑力特强,本地牛都退避三舍,社员们没有谁敢去放牧。养父命令我去放养。不是我胆子大,是迫于无奈啊!每天放学后,放牛是我的主要功课,幸好那时只上半天课。放了寒假,放牛就是我的全部生活。我顺便还养了一只山羊,特别乖。有太阳的日子,牛羊在山沟里寻草吃。我砍好一背篼烧柴,准备回家时背。把柴背篼搁好,就可以晒太阳,放松自己。选一处茅草厚实的向阳山坡,把自己放平在草丛上。背朝太阳,免得晃眼睛。太阳晒在背上,暖烘烘的,周身舒坦。因为劳累,我会很快睡着。说不定还打齁,只是没有谁听见。醒来时,口水已经沾湿衣领。山羊正卧在我的脚前,昂头反刍。我以为它在陪我,一激动,就把它的颈项紧紧抱住。其实,它也跟我一样,在享受太阳呢。
牛正在吃草,我便继续躺在草坡上晒。感觉有点热,就脱掉袄子,脱个光胴胴。那时候,没有衣服穿,冬天只穿一件袄子,里边没有单衣可套,周大爷说我穿的是空心袄。有人的时候,不好意思脱。若干年后,读到魏晋名士的故事,才知道,扪虱清谈,居然是一种雅士的风流。他们那太阳晒得呀,才叫有质量,有水平,有趣味。竹林边上,大家脱掉棉衣,裸露上身,把棉衣翻卷在膝上,一边讲经论道,一边捉几只虱子,比比谁的大,在笑声中,格格蹦蹦掐虱子。估计周围人还羡慕那个虱子大的人呢!他们周围肯定还有人,朋友,书僮,侍女。
现在觉得,在庙湾沟,不该不好意思。方圆五里,除了我,除了那头偶尔长哞一声的秦川牛,那只偶尔咩咩咩叫几声的山羊,就只有山鸡、野兔、雅雀和满沟树木荆棘荒草。它们不懂得笑话我。而且,我没有捉虱子,虽然身上有虱子,随时痒得难受。某个晚上,我睡觉了,婆婆会烧一锅开水,把我的袄子烫一遍,再在火塘上烤干,第二给我天穿。我即便捉了许多虱子,也无法跟谁比比大小。因为我要放牛羊,同龄的娃儿没法跟我一起玩。最近的邻居也有半里路,他们在自家的院子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打扑克,谁也没有我这样孤独。他们即便跟我在一起,我们也不会脱衣裳捉虱子呀!
秦川牛是公社的财产,全公社九个大队共有的唯一一头良种种牛。羊是我的私有财产,幸好单家独户,没有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羊喜欢吃咸味,我撒泡尿在枯草上,它会把那株草啃光。有时候揣几颗盐巴给它舔舔,它便跟我寸步不离。那时磨刀河的人都吃所谓的青海颗儿盐,拇指大小的半透明晶体颗粒,硬如石头。秋收后的土地里,尚有掉落的黄豆荚。我拾些豆荚,剥出些豆粒,摊在手板心,“咩咩咩”呼唤几声,羊会从老远跑来吃。庙湾沟的山坡上,黄牛,白羊,穿着黑色棉袄的我,枯黄的树木和草丛,在太阳底下,也是一道风景吧?
山羊又去寻草吃了,牛儿仍在溪水边找草吃。一冬无雨无雪,唯馀干冻,草全冻枯了。到处一片枯黄世界,牛很难寻到可食之草。它只能在背风的旮旯,艰难地寻几株尚未枯尽的草叶草茎,嘴皮挨着地面,啃食草茎,勉强充饥。那时代,人挨饿,连畜生都吃不饱啊!寻草要紧,它就顾不得晒天阳了。
虽然有太阳,但庙湾沟的天空,黄澄澄的,浑浊浊的,像谁蒙了一层滤豆腐的纱布,没有洗干净那种纱布。多么怀念初秋啊,幽深的蓝天,如絮的白云。我披上袄子,继续在草丛上翻来覆去晒太阳,同时也想想我的寒假作业,想想我的学校生活,甚至居然想到了我将来该干点啥呢。那时的作业,简单,除了几道算术题,就是背诵几段领袖语录。算数题一个下午就做起了。背诵是开学后小组长检查,不难,何况我早就会背了。至于将来,当时绝对没有想到“理想”这个词语,我只是把当木匠,当篾匠,当泥巴匠作了比较,看哪样能挣钱,挣了钱好卖布买棉花缝制一件新袄子穿。我还想到了当医生,给人拿脉看病,给人打针抓药,这是受了养父的影响,近朱者赤。但就是没有想到当教师。那时候,我的几个老师,随时都被画个大花脸,挂个小黑板,反剪着手臂游街,或者揪上高板凳挨批斗。唉,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我居然就当了教师,一当就是四十年啊。这恐怕是当年我晒的那轮太阳也想不到的吧!
山沟把天空夹成长长的东西走向的条状,太阳就顺着南山山边向西走,南山的影子便向着东北压过来。我在北山坡上晒,晒的时间长些。山沟里很安静,安静得有些沉闷,空气里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鸟雀们都去远处讨生活了,连蚂蚁都没有出洞来玩耍。有时候正晒着,天突然阴了,太阳被云遮住了。但是,前一刻的温暖还在,在身上,在心里,在血液里,在骨头里。
5
两组老年人晒太阳的镜头,深深地植入我的记忆。
上小学之前,大约五六岁时,磨刀河畔观音寺一大四合院人,就我一个发蒙前的孩童。养父常年在外出诊。除了我养母一个敬老院管理员稍微年轻点,其余全是七八十岁的老人。生活艰难,老人们几乎都是骨瘦如柴,弯腰驼背,走起路来颠颠簸簸,靠杵路棒支撑着蹒跚前行。他们很冷,大热天常常还捂着棉衣。冬天里遇着出太阳,那便是他们的节日。
五六个老大爷老太婆,聚在观音寺南墙根下晒太阳。墙根下垫着几捆玉米杆,或者是几捆谷草,坐下来软和。他们或躺或坐在上面,秸秆发出“琪琪歘歘”的响声。他们头缠黑色布帕,身穿蓝布或者黑布袄子,像是十年没有洗过一般,脏兮兮的。腰上拴一根黑色的布带,黑裤黑鞋。黑色,恐怕是最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颜色。
蒋大爷背靠墙根,卷一烟锅旱烟,啵嗤啵嗤地咂,嘴角翻卷起灰白色的烟雾,先笼罩脑袋,再向远处飘散,烟雾在阳光里,显出几分惨白。
王婆婆垂头膝上,专心致志地打瞌睡,不时还打几声齁。齁声不论是否响亮,另外几个老人一定会笑出“咔咔”声来。笑声干瘪,像折断枯木柴火的声音。
周大爷偶尔来了文艺兴致,哼几句戏文:“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上——”声音不大,但还是吵醒了王婆婆。王婆婆瞟一眼太阳,伸出枯皱的手背,揉揉眼睛,乜一眼周大爺,抱怨一声:“热头都晒不清静!”说完,垂头又睡。
杨婆婆脱掉袄子晒太阳,嶙峋的瘦骨毫无光泽,胸前垂下两个半拃长的松松垮垮的肉袋,引不起周围人的兴趣。她在袄子上捉虱子,眼睛几乎贴着袄子,鸡爪般干枯的手指,在布缝里抠寻——当然,与竹林边扪虱的魏晋名士们,没法相比哦。
此时,他们只是晒太阳。他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贫穷,为什么饥饿,为什么寒冷。他们一生都在阴森寒冷的苦难河流里挣扎,不曾沐浴到多少阳光,也不知道他们今后还能够享受多少阳光。垂垂暮年,晒太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和人生的最高享受啊!
南墙前边本来是一块空地,好像专门供鸡狗休闲。几只黑色的老鸡婆在空地中间弹几个灰坑,蹲在坑里晒天阳。一条老黄狗蜷伏在周大爷脚边,骨瘦如柴的样子,蜷缩成一团,把头蜷进前腿中间,晒背,似乎一团黄色蒲团,摆在天阳下。要是夏天,它会匍匐在地,吐着舌头哈气。畜生也怕寒冷啊!此时,阳光下的鸡、狗、人,都很安静,都很享受。
冬日昏黄的夕阳,斜映着破败的古寺庙的赭红色南墙,枯黄的秸秆,黑色的老人,灰坑里的黑鸡婆,空地边的黄狗,都毫无生气。只有他们脚前几株低矮的冬寒菜,鸽蛋大的叶子,尚有些许绿意。这是一幅怎样的镜头怎样的画面啊!
另一个镜头,是一部电影里面的。那电影讲的是上世纪中叶的故事。彩色还是黑白,包括片名,都记不得了,但一个晒太阳的镜头记忆犹新。著名演员黄宗洛饰演一个农民老汉,穿一身破破烂烂灰不溜秋的厚棉袄,跟一个同样穿着灰不溜秋棉袄的农民老太婆,蹲在灰不溜秋的石墙根下晒太阳。他们双手笼进袖子里,面朝太阳,背靠石墙。他咧嘴说笑,说的什么,我记不得了,只记得他那口缺豁的牙齿,黑黢黢的。很像黑白无声影片。那老太婆也笑,浅浅地笑,似乎有几分羞涩。太阳洒在他那满布褶皱的脸上,似乎给他们洒满了幸福。
晒太阳,是大多数生物最低的却最幸福的生活需求啊!
6
一直生活在阳光里的人,不会觉得阳光有多么珍贵。但身处黑暗和寒冷中的人,会对太阳产生格外亲切的感情。
捷克人伏契克囚居在阴暗潮湿的267号,从门到窗七步。寒冷的恶魔无情地咬噬着他的肌肤、骨髓和灵魂。他非常渴望阳光。但纵有太阳,也只从南窗缝隙里挤进一缕,转瞬即逝。伏契克赞美太阳,说它是个圆圆的魔术师,给万物创造奇迹。仅靠着见到那一瞬间的阳光,伏契克坚韧地熬过了寒冷的漫漫长夜,直到走出了267号。这是阳光给生命创造了奇迹!
若干年后,我偶尔一次乱翻古籍,在故纸堆里读到了《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看来,这个宋国田夫晒太阳的确晒出了心得。
我一辈子都生活在涪江源头的大峡谷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跟这个宋国田夫一样,是“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的人。山高地远,半年寒冬,加之年岁不饶人,就常常感到寒冷。于是,出于生物的本能,寻找温暖,便是晒太阳。从仲秋至仲春,去坝坝茶摊晒,去北山坡上晒,也获得了“负日之暄”的乐趣。
太阳晒在所有人身上,都很暖和。但寒冷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感觉得到。《列子.杨朱》里这个宋国田夫对他老婆还说了半句话:“以献吾君,将有重赏。”不知这个田夫算是高尚呢还是算很市侩很庸俗。姑且不说如何阳光敬献,就算有办法敬献,那君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看得起你的敬献吗?在古代文献里,为什么宋国人老被嘲笑呢?
观音寺那些老人,就是为了把自己晒暖和。黄宗洛饰演的那个老人,把自己晒得很幸福。我跟朋友何先生绝没有想到把太阳的温暖送给别人那样的高尚,更没有要敬献给君王以求封赏那样的市侩庸俗。没钱去加勒比海沙滩晒,我们就在坝坝茶摊晒。补多少钙不重要,就仅仅享受这“负暄之乐”而已。
“老板,收茶钱。”
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我们付了茶钱,起身往回走。我想借着阳光的温暖,熬过寒冷的日子,迎接春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