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摘 要 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对当时社会混乱的秩序的真实反映,流露出了对人们精神状态颓废的不安,表现了余华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焦虑和不满,以及对儿童成长环境的思考。
关键词 在细雨中呼喊 成长 关爱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细雨中呼喊》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回忆叙事的方式,以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现状为背景,以小说的主人公“我”(孙光林)为线索,通过描写“我”从童年开始到长大成人的成长经历和不幸遭遇,讲述了包括“我”在内的几个少年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经历,突显了他们在畸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孤独和绝望。小说反映了当时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儿童,不同程度的存在或是性格上的缺陷,或是心灵上的扭曲,或是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些现象不能不引发我们对社会、对生命以及对儿童成长的思考。
1于细微处见时代背景对人性的影响
时势造英雄,一个时代对一个人影响是巨大的,好的时代环境能造就一代优秀的人,相反社会风气不正的时代对人的性格、行为能产生极坏的影响。小说中寡妇的床上每天晚上都会有男人光顾,不仅仅只是孙广才和孙光平,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农村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精神追求。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在有些问题的追求上过于偏激,发生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人们生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思想被麻痹,行为被误导,对是非善恶分辨不清。在那种男尊女卑的年代里是理所当然的,男人在家里拥有绝对的威信和权力,正是在这种错误地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孙广才对家庭表现出的放纵的现象。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很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母亲在看到孙广才的所作所为却不敢有任何的指责和不满,心里的怨恨和委屈只能憋在心里,到死之前才把心中愤怒和委屈发泄出来。女性不平等的地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此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女性这一个群体,儿童在女性的影响下个性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健全的性格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关键作用,在社会现象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会感染、接受、学习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行为,特别是对是非对错缺乏判断力的儿童少年,所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对生命、灵魂的呼喊
人是一切的根本,是作为最重要的东西而存在,所有的事物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小说中的死亡变得麻木、自然了,对人的重视程度有时候还不如一个动物,孙光明的死对孙广才来说只是家里少了一个人而已,甚至最后想利用孙光明的死来获得一官半职,使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在孙有元仅剩不多的日子里,内心期盼着他能早点死去,时不时地去看死了没有,甚至抱怨怎么还没死,最后发现死了之后如释重负地笑着说终于死了。生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活着的东西,有时候连一个动物都不如。自己的妻子死的时候还在对门寡妇的家里,丧失的道德底线的孙广才连自己老婆死了都没有去看一眼,直到真正看到妻子的棺材如土了才意识到是真的死了,才看到了他还有人性的一面。坏事做尽的孙广才晚年整日都在酒精的陪伴中度过,终于在酒醉后掉进粪池淹死了。不重视生命不珍惜生命对待生命的人最终也会失去生命。小说中写的弟弟、苏宇、父亲、母亲、祖父、王立强等人的死亡,有些人的死是那么轻易而毫无尊严,就像鸿毛飘过一样。在以人为本的年代里,人的生命是得到充分的重视的,作者描写小说中各种不珍惜、热爱、善待生命的现象,借小说中对生命的蔑视,对生命的呼喊,唤起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真情和关爱是成长的土壤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爱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人是情感动物,感情是行为的先驱,缺乏情感的人是一个心理发育不健全的人。真情和关爱让儿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社会的温暖,这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中描写“我”在家里被忽视冷漠,遭受无情的对待,孫广才对待家人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都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亲情在他的字典中找不到,他眼里只有利益和欲望。还有苏宇之死、国庆被抛弃,都是亲情缺失的表现。父亲孙广才对“我”的影响直到他去世之后还存在着,他对“我”童年时的殴打造成的阴影一生都挥之不去。“我”的家庭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弟之间的亲情都是那么浅,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对“我”像陌生人一样漠不关心。相反苏家兄弟儿童时代在南门玩耍嬉戏的那段描写却是亲情的温暖体现。通过两个截然相反的对比,深切地感受到真情能温暖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童年时期在情感上是一片空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在这张白纸上画上属于每个人的个性。童年是性格、心理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这是他们成长的土壤。这个时代需要爱,这个社会需要爱,人与人之间需要爱。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奉献的心、关爱的心对待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怀着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生活,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也会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对待生活。
参考文献
[1]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1).
[2] 徐小凤.《在细雨中呼喊》的儿童视角的质疑[J].中国文学研究,2006(3) : 85.
[3] 王宏,刘媛媛. 解读余华的儿童文学视角诗学[J].文学教育,2010(5)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