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艳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活动“小小配音师”选用的是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系列中的《鼹鼠和毯子》,讲述的是鼹鼠发现毯子、清洗毯子、和毯子和睦相处、成为好朋友的过程。主人公鼹鼠善良、真诚、可爱、机灵,整个故事情节丰富,配乐也特别讲究。动画片中虽然没有人物对话,但角色的表演活灵活现,特别可爱,招人喜欢。
该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较为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并借助图片、动画支持幼儿讲述。考虑到动画片的特殊性和幼儿观察、记忆的特点,配音环节中添加了截图欣赏,从而让幼儿在配音环节有据可依,能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编鼹鼠和毯子的对话。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根据故事情节创编角色对话。
2.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准备:
视频《鼹鼠和毯子》(扫文末二维码可获取该动画片的视频文件),动画片截图图片六份(每份6张),河马、企鹅手偶各一个。
过程:
一、欣赏手偶表演
1.教师进行手偶表演。
师:在刚才的表演中,你看到了谁?你听到谁在说话?是真的河马先生和企鹅宝宝在说话吗?老师为什么要帮它们说话呢?
2.教师小结。
师:像刚才这样的表演,我们叫它手偶表演,老师帮助小动物说话叫配音。在动画片中,我们听到的人物、动物之间的对话,其实都是由配音师在为它们配音呢。
(析:用手偶表演引出活动,能帮助幼儿比较直观地理解什么是配音,以便为后面的配音活动做好铺垫。)
二、观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鼹鼠和毯子》
1.幼儿观看动画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师: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你看过没有配音的动画片吗?如果动画片里没有配音,你看得懂吗?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没有配音的动画片《鼹鼠和毯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师幼观看动画片。)
师:这部动画片里讲的是鼹鼠和谁的故事?
师:鼹鼠在哪里发现了这条毯子?毯子一开始是什么样子的?
师:鼹鼠和毯子最后成为好朋友了吗?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析:由于幼儿仅通过观看一遍动画片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故事内容,所以这一环节的提问比较简单,主要针对人物角色、主要情节,以帮助幼儿明确主要内容和最后结果。)
2.幼儿再次观看动画片,教师配以动画片截图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观看图1
师:鼹鼠和毯子是谁发现了谁?如果毯子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观看图2
师:鼹鼠一开始喜欢这条毯子吗?你觉得鼹鼠为什么不喜欢毯子?它会说什么?
●观看图3
师:鼹鼠想干什么?毯子愿意吗?它们又会说什么呢?
●观看图4
师:毯子到哪里去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试试给这里的鼹鼠和毯子配音?
●观看图5
师:毯子怎么样了?鼹鼠在做什么?鼹鼠这么伤心,会说什么呢?
●观看图6
师:鼹鼠跟毯子变成好朋友了。它们飞到空中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想一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析:幼儿有了第一次观看动画片后整理情节的经验,第二次观看时就会更有目的性了。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節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转变,为更好地创编对话做好铺垫。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提供截图,以便幼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三、理解动画片内容,创编对话,为截图配音
师:我们大班小朋友真能干,虽然动画片中的鼹鼠和毯子都没有说话,但是我们都能看懂故事的内容,可是小班的小朋友却看不懂。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小配音师,给这个动画片配上声音,再去给小班小朋友看。
(析:任务驱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大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幼儿自由分为六组,每组一份截图内容,根据截图内容为鼹鼠和毯子创编对话,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讨论、创编情况。讨论结束,请每组幼儿推选代表给动画片配音。
(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学习配音时,教师先配以截图辅助,帮助幼儿慢慢熟悉,最后才播放动画片让幼儿配音,以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延伸活动:
幼儿自由结伴商量好角色分工,边观看动画片边给角色配音。后续可以在语言区分阶段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继续参与配音活动。
附动画片《鼹鼠和毯子》的剧情简介
鼹鼠丢垃圾时,发现垃圾桶里有一条好看的毯子,忙使劲将它拽了出来。但毯子实在太脏了,它又把毯子丢下了。谁知这条毯子竟是一条会飞的魔毯,它尾随着鼹鼠来到鼹鼠家门前。鼹鼠从家中取出拍子拍打毯子灰尘时,毯子又飞起来一头扎进水中,原来鼹鼠受不了鼹鼠的“虐待”,要自己把自己洗干净。
鼹鼠把干干净净的毯子摊在花丛上晾干,毯子顿时漂亮了许多。当它准备将毯子收起拿回家时,毯子又飞了起来,不过这回是载着鼹鼠飞行,鼹鼠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