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娟
幼儿园里开展的线描画活动是一种作画工具最少的绘画活动,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又可以让幼儿获得审美情趣。我们带领幼儿玩线条、玩点点,经历了从“看我变”到“我想变”再到“我学着变”的探索过程。
一、主题选择生活化
1.幼儿感兴趣的热点话题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考虑绘画活动的主题时,我们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热播的动画片或经典的绘本故事。幼儿往往对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印象深刻,并愿意积极主动地探讨和创造性地表现。如有一段时间,幼儿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我们便引导幼儿进行表现。在活动前,我们先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谁,它长什么样。孩子们自发地用螺旋线表示喜羊羊的头发,用十字形线表现灰太狼身上的伤疤,用爱心装饰美羊羊的衣服。又如,幼儿对经典绘本《鼠小弟系列》兴趣深厚且印象深刻,因此我们引导幼儿以鼠小弟为主人公创编故事情节。幼儿在欣赏讨论的基础上积极想象,大胆创作,把鼠小弟形象表现得生动有趣。
2.幼儿身边的人、事、物
我们从幼儿身边的人、事、物入手选择主题,使幼儿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如画身边的物体(水果、饼干、毛线团、鱼、蜗牛、花草等)以及自己的身体(小手、头发、脚丫等),幼儿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
3.主题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
有些活动内容是主题课程背景下预设的,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图形碰碰乐”中,画半圆形的小雨伞、圆圆的棒棒糖、方方的手帕等;在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中,画秋天的花、枫叶等;在大班主题活动“冬日新年”中,画灯笼、“福字大变身”等。而有些活动是在主题课程背景下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及关注点生成的,如在生成的“江风海韵东洲美”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画灶头画、设计三星绣品、模仿蓝印花布上的图案等,创作方式大胆,深化了主题活动的开展,他们也乐在其中。
二、活动准备多样化
1.欣赏与发现——经验准备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我们引导幼儿欣赏精细的线描作品,观察点线的疏密、线与线之间的交叉组合等。如在活动“小鱼儿的歌”中,先让幼儿观察课件中鱼的种类,在了解基本特征后再观察线描作品“鱼”,细致观察鱼鳞花纹、鱼尾形状、鱼鳍大小、鱼眼变化等。抓住这些细节,幼儿可以运用线与点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从而使作品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活动中,我们提供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幼儿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说说自己的感觉,提高审美能力。幼儿在欣赏中发现不靠丰富的色彩,只用线与点通过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作品也很美。平时,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欣赏生活中常见的围巾、手套、衣服、家具、扑克牌、花瓶、餐具、拎包等上面富有美感的线条和花纹,为幼儿的创作带来灵感,提供经验。
2.尝试与表现——物质准备
记号笔是幼儿学线描画的主要工具,记号笔画出的线条流畅,有助于幼儿养成迅速、果断作画的习惯。活动中,我们根据需要提供粗细不同的各种颜色的油性记号笔,以满足幼儿不同的作画需要,使他们有更多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用单色,也可以用复色,或在黑线上加其他色线,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大班幼儿还可以学习用记号笔勾线,用彩色笔描边,黑白灰与彩色形成的对比效果非常独特。
活动中,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画纸,如卡美纸、牛皮纸、魔术纸等,让幼儿探究在不同颜色、质地的纸上画画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畫面会有什么不同。因使用工具的不同,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面貌。选择不同色彩和质地的纸张匹配不同的笔可丰富表现力,让幼儿获得新奇的体验。如在白色光洁的玻璃纸上用油性记号笔来画,在灰暗的牛皮纸上用水彩笔来画,在黑色的硬卡纸上用白色油画棒来画……同样是黑白灰的感觉却又有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
三、活动过程情境化
鉴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及喜欢游戏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的创设。
1.有趣的游戏情境
我们为幼儿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以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小班,我们把线条拟人化,创设幼儿喜爱、熟悉的游戏情境。如在小班活动“点线聚会”中,我们以“小点点变魔术”的情境贯穿始终,有形象鲜明的胖点点、瘦点点、方点点、圆点点,还有爱睡觉的点宝宝、会跳拉手舞的点宝宝等,然后设置“线宝宝跳舞”的情境,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于是,孩子们把一些常见线条想象为会跳圆圈舞(螺旋线)、爬山坡(曲线)、向左右扭腰(弹簧线)、长出尖牙齿(锯齿线)、掀起小浪花(波浪线)等的各种线宝宝,孩子们边玩边记住了线条的名字。这些点和线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夸张的形象比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适宜的生活化情境
我们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入手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情境,使幼儿乐于表达也易于表现。如妈妈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最熟悉的人,我们在中班让幼儿画“妈妈的发型”。在活动前,我们让幼儿观察妈妈的发型,如卷发、直发,短发、长发,披下来、扎起来,等等。在此基础上,还让幼儿把妈妈不同发型的照片带到幼儿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款加以表现。结果孩子们个个大胆地表现出了妈妈的发型,如像电话线一样的卷发,像马尾巴似的长辫,像刺猬一样的短直发,每幅作品都表达了幼儿对妈妈深深的爱。这些作品没有雷同,也不需要教师的范画,一切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独特创造。
3.生动的故事情境
我们借助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发幼儿创作的愿望。在中班“小鳄鱼找朋友”活动中,我们先通过“蛋宝宝变变变”引出鳄鱼的眼睛,然后追问:“鳄鱼除了一双凶恶的大眼睛,还有什么?(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扁扁的身体和连在一起的细细长长的尾巴,还有壮壮的四条腿和硬硬的鳞片)鳞片除了用锯齿线表示,还可以用什么线条表示?(弹簧线、波浪线等)”“你觉得鳄鱼是坏蛋吗?为什么?”“它一个好朋友都没有,谁来帮帮它?”“小鳄鱼以后不吃小动物了,它想找一个好朋友。小鳄鱼会找到谁做好朋友呢?”孩子们积极地创编起来:小鳄鱼走啊走,找到小鱼说:“小鱼小鱼,我以后不吃你了。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鱼高兴地摇摇尾巴。小鳄鱼走啊走,看见小兔子说:“小兔子,我们做好朋友吧!”小兔子高兴得蹦蹦跳。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每个幼儿都在快乐学习,表现的画面形象而生动。
4.愉悦的音乐情境
优美的音乐可以唤起幼儿的美感。活动中,我们经常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帮助幼儿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大班活动“熊出没”中,我们播放动画音乐和配音,那诙谐有趣的对话以及流畅的音乐,立刻让幼儿联想起动画片中的动物形象,如笨拙的熊大熊二、奸诈狡猾的光头强等。他们运用线条表现了复杂的树林大背景和主人公富有特点的表情、动态。
四、教学策略综合化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带领幼儿从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着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结合多种策略,使线描画活动开展得生动有效。
1.导入方法新颖
我们用谜语、儿歌、谈话、范例欣赏等多种手段导入活动,使活动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幼儿。如,在小班“小树叶去旅行”活动中,我们首先以课件导入,告诉幼儿树叶宝宝要去旅行,请幼儿想象它会去哪些地方,然后边配上散文诗边将小树叶旅行的足迹用各种线条画出来,使幼儿感受线条的不同形态。幼儿看课件时,教师将线条画在树叶上。如:“树叶飘过小河,留下了波浪纹。”“树叶飘过大山,留下了锯齿纹。”“树叶看见了蜗牛。”“树叶看见了小蛇。”“树叶看见了地上的小花和在太阳下快乐舞蹈的小朋友。”……教师以这种方法画出了花、人物、太阳等图案,供幼儿欣赏、感受,为下一步的表达表现做准备。
2.指导方法灵活
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在初期,幼儿由于落笔心里没底,涂改较多,线条呆滞,我们便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在思考之后再下笔。许多幼儿刚开始不敢大胆下笔,画的东西很小,我们便和幼儿一起玩拉橡皮筋的游戏,将一根短短的橡皮筋拉得很长很长,并以此鼓励幼儿把线画得长长的,从而把物体画大。另外,我们还根据情景引导幼儿做动作,将由小而大的动作迁移到画面中。如一次画“小鸟”,幼儿画的小鸟翅膀很小,我们便和幼儿一起玩小鸟挥动翅膀飞行的动作游戏:小鸟的翅膀由小慢慢变大,到最后变得很大,飞得又高又快。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在原先画的小翅膀外再加大一圈,然后在環内和原来的翅膀上进行不同的装饰。由于有前面的动作游戏作铺垫,幼儿表现时轻松自然,胆子明显变大,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让幼儿明白无论画得怎样,只要肯大胆下笔,都值得肯定。在这种有趣和谐的氛围中,幼儿越来越自信,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3.点评方法多元
评价是激发幼儿持续活动的兴趣和提高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中途随机评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幼儿一次次积累经验。一段时间之后,幼儿的画面越来越丰富、细腻了。“点线共舞”作品展示栏则让幼儿体验到了自豪感和成功感,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
幼儿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支持,幼儿一定会放飞想象的翅膀,给我们带来一次次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