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表皮在空间建构中的新运用

2017-07-24 00:09贾奕明王依涵马晓婷杨扬
消费导刊 2017年4期

贾奕明 王依涵 马晓婷 杨扬

摘要:竹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生态材料。既能作为取代木材的速生材料。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当今在生态与人文关怀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竹材运用在空间建构上显得尤其重要,而竹表皮更是突出的特色。文章试先分析竹表皮的优势、后从竹表皮在空间建构中的运用以及未来趋势等多维角度阐释竹表皮多样性。以开启竹表皮运用的新篇章。

关键词:竹构建筑 临时建筑 空间建构

一、竹表皮在现代所具有的优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生态与人文关怀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建筑的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地球资源越来越有限,仅仅只用钢材与混凝土为70亿人构建高质量的房屋是不可能的。为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自然材料的使用至关重要。而在自然材料中,竹材料更是相比其他的材料更是脱颖而出。

竹材对比与其他材料,价格低廉,造型美观,笔者概括归纳出以下这些优点:

1.经济性:竹材建筑重要的优势是成木低而且不降低建筑物的质量,还经久耐用,占用空间极少。相同面积的建筑搭建,木材加工麻烦、取材不方便,竹材不仅加工容易,甚至可以就地取材,大大缩短工期达到经济型。

2.文化性:《易经》有曰:“震为苍琅竹。”震为八卦之一,象征雷霆。释震为竹,足见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竹的坚强秉性。后于先秦用竹作符或节,代君主天上威严的凭信物。颜师古《汉书》注曰:“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像竹节,因为名。”因此,一方面代表了君主、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另一方面,使臣要做到人在节在,以示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贞。而赞美竹品质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竹的运用,体现的不仅是其美观经济,而其文化价值体现不容忽视。中国作为“竹之王国”,竹的广泛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3美观性:竹材自身带有美丽的固有色,而且易于加工,形态上也多种多样,桶型、切片型、成丝状等等,大大丰富了表现能力,使得表皮精美丰富。

4.坚固柔韧性:竹材由于质量很轻、弹性超好,而且竹表皮依旧有部分承重能力,可作为辅助承重工具。除此之外,竹子的抗震抗压功能非常优秀。据报道,在日本的7.6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45座竹房屋都保存完好,而且周边许多混凝土房屋建筑和旅馆设施全部倒塌而且难以修复更换。

5.环保可持续性:为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自然材料的使用至关重要。与木材相比,竹子生长周期短(4-6年就可砍伐利用),栽植容易,是可再生的绿色资源;而木材生长周期漫长(20年甚至50年以上),属不可再生资源,过量的砍伐会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经过恰当处理的竹子使用寿命可达25年之久。况且,随着对竹的研究与运用,竹的结构性能就如同其外观与独特性一样出色。通过使用非标准化、自然、本土化的建筑材料,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将越来越大,从而丰富当代建筑文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也是在可持续发展同时,顺应建筑多元化的趋势。

二、竹表皮在现代竹构建筑中的新诠释

(一)竹表皮在建构中的单体表现与整体统一

在二十世纪有三大建筑巨匠,其中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尝言道:“上帝存在于单体之中。”这句话昭示着“单体中的上帝”,这里的“上帝”指的是信仰,如何体现这种信仰,自然便是在形式与造型上展示了,因此我们常常去分析与探寻现代建筑语言。建筑的表现如此,材料表现力亦如是。所以在研究竹表皮构造之前,首先就要先分析其单体表现,再将其推之以至整体。

竹表皮的单体表现指的是运用竹材使用的逻辑性设计,这不仅指竹表皮的自身设计,还包括了竹表皮与建筑互关的整体设计。竹子作为建筑表皮,单体表现力主要通过表面处理或者运用原竹,在其色彩、形状、肌理和质感等给人一种视觉体验与冲击,用最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现出来。

竹表皮作為单体表现时,主要抓住其最根本的形态特征,也就是其固有形态与固有颜色。因为大部分竹材运用通过加工,所以在直接运用原竹比较少见。在竹材料上,现在运用比较多的是竹材胶合板、竹刨切贴面材料、竹原纤维以及竹复合材料等作为竹表皮。因此在固有形态上来说就显得形式多样,桶型、切片型、成丝状等等,只要能够想象以运用,就能够加工并创造出来。由于如此丰富的形态造型,使得能够表现出复杂的立体造型、表面肌理、质感与视觉质感。竹表皮单体表现的丰富性,更适应于现代不同建构设计要求,使表达更为精致。在色彩上主要以固有色为主,即使竹材进行加工成材,仍不能抛开固有色。

在单体表现完成后,就要注重竹表皮与整体的统一性。与整体的统一主要体现在竹表皮与周围材料的融合。例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采用最直接的竹材料——原竹,进行表皮的直接创作。在竹表皮表达过程中,其一是运用毛竹自然生长的随意开裂,形成一种“自然,肌理。其次在博物馆大厅,用极其简单的体块,衬托墙面原竹表皮的自然开裂的杂乱肌理,相辅相成,以达到现代与乡土、整齐与紊乱、人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并以乡土材料的布局构造与现代材料的技术方式相融合统一,表现出虽矛盾冲突,却对比含蓄的艺术效果,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唤醒人们的回归乡土意识,突出当地的地域文化。

(二)竹表皮在建构中的群化秩序与平衡

多种材料重组共生的建筑表皮是建筑表皮发展的趋势,我们常常见到一栋建筑由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表达建筑的整体形象和个性特征。在材料的群化堆叠中,如何在建筑表皮中处理好多种材料的和谐问题,如何让多种材料在表现建筑的同时表现自身,达到秩序与平衡。

(1)群化中材料与形体的组合表现。竹表皮的“形”与“质”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的。小竹片、竹筒排列而成的竹表皮可以丰富点缀单一的面,产生趣味性;单体竹不经处理,并排排列或捆成组的竹表皮充满流线速度感和整体感;劈成片编织成面的竹表皮是轻柔、细腻的代表。以点至面,竹材个体的变化影响竹表皮质感,从而会影响到建筑形体的比例、尺度与视觉重量。

单个体量组成的竹表皮有粗糙的肌理,可以给人短距离的感觉,编织式竹表皮的细腻肌理,则可以给人长距离的感觉,运用这一特征,可以拉大不同面前后的层次感,突出图底面关系。

竹材形状的尺度影响人对建筑外表皮尺度大小的认知。强调这个面的长宽度。当一整面用小竹片排布做表皮,人们关注于细节排布的小尺度,便不会意识到面的大尺度。碎片化竹材而组成的竹表皮可以减小一个面的尺度感,强调建筑的细腻程度。

在竹材的纹理走向与形体的走向一致时,会加强形体的方向感,反之则削弱。直接用竹条排布一个面,由于竹条向上的流线走势,能够突出建筑向上的延展,当竹表皮方向与建筑形体的方向相同,可以使形体获得明确的方向感。

(2)群化中质感和肌理的组合表现。材料也具有情感,反应于本身的质感和肌理。当少量其他材料叠加作用于竹表皮之上,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特征的建筑表皮,对于竹表皮来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丰富。材料的表达语言在建筑表皮表现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表现域材料的性质,另一方面表现光线的照射,竹材效果,分别与触觉和视觉有关,质地的光滑与粗糙,轻与重。

竹材与砖石:以实写虚。竹材与砖石的组合体现了光滑与粗糙、轻与重的鲜明对比。细腻的竹片形态轻柔,冷峻的砖石演译沉重,强烈的对比有冲突却也有趣。在整体上,整洁平滑的砖石可以统一变换丰富的竹表皮,实现有整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在整体中,粗犷石材的实体感可以凸显出竹材的灵动、纤细,使得建筑表皮不表现出过于沉重、气闷的情绪。

竹材与金属:对比相融。一方面,竹材与金属的组合与砖石的相似,情感上的冷暖、质感上的硬软,总是权衡对比,主次明显。另一方面,不同于砖石,金属锈化后表面斑驳的锈迹作为另一种表皮纹理,与竹材明晰的纹理如出一辙,在自然神来之笔下够能巧妙相融;颜色上,棕黄的竹色和棕红的锈纹都属于暖色暗调,遥相呼应。在4维空间下,随时间变化风味、逐渐和谐。

竹材与玻璃:以虚写实。玻璃作为工业化生产下的现代建筑材料,带着现代化的气息以及通透的质感;竹材与生俱来来着自然和质朴的材料情感,两者碰撞出虚实相承,明暗相接的表皮效果。玻璃不仅真假建筑的通透性,而且丰富了竹材料的表现形式。例如表皮由玻璃和竹材作为主要元素的低碳竹屋,玻璃与竹片序列排布,玻璃的透光性与反光性,反射出竹影重重,虚化部分表皮,以突出实体竹表皮细腻的质感。

(3)群化表现的基本方法:首先就是序列感,排列是最好的组合,重复是最美的韵律。多重材料的组织要有一定的秩序感,不能杂乱无章。整体表现为一种节奏的控制。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进行重复,形成有节奏变化的秩序感,在视觉表现上会有一种运动性秩序性还可以表现为渐变的秩序感。其次为平衡关系,平衡作为形式美的法则之一,在建筑设计的材料表现上的应用是很重要的。再者便是对比关系,通过差异明显的材料组合,使得建筑表皮呈现出坚硬与柔软、平滑与粗糙、光亮与灰涩以及透明与不透明的表现效果,并由此可以转达建筑空间的明暗、虚实变化。在竹表皮的材料群化中,竹材始终是主要的材料,其他材料是衬托或强化效果的作用,在色彩、光泽度上要配合竹材来表现建筑整体。

(三)竹表皮的非特征表现

如果说,建筑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也就是说建筑的创作与纯艺术创作更为相近,将一种不可视的事物,通过造型,仰或具象,仰或抽象,暗示以人,形成共鸣与理解。

我们身边的建筑表皮用砖块或用金属构件等构成,使建筑显得稳重、宏伟等。而运用竹表皮作为建筑表皮,自然已是一反常态,给人比较生态及活泼的感觉。

一般来说,竹表皮给人的印象是质地坚硬、死板,但通过特殊的材料处理,以及独特的设计手段达到其柔软性和透明性等。竹表皮的柔软性其一是通过将竹材料搭建与捆绑,形成大跨度穹顶的灰度空间,使人产生对竹表皮本身柔软的视觉效果,其二是通过竹材成丝状或者将其进行成组编织,以达到一种“柔软”的视觉效果。竹材的透明性主要是通过排列组合,平铺、叠加、交织等手段,形成竹表皮之间的空间缝隙,其次对竹材料进行处理,亦可达成其透明性的效果。

三、竹表皮运用于竹构建筑中的前景与展望

(一)现状

如今竹表皮早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角角落落,因其独特性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方面的关注。然而,目前经研究也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竹表皮建筑地域分布的现状分析。在经济方面来说,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在材料的选择上,若因价格而选择质量偏低的竹材,将直接影响设计方案落成实际之后的质量;在技术方面来说,虽说竹建筑在我国历史追溯较为悠久,然而大多数是源于竹材本身的取材、搭建的便利性所出发的简易设计,也鲜有前车之鉴。

众所周知,现代所使用的竹材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国外的经验及结论,我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基于地域差异,我国竹材与外国竹材的使用标准是必然是不能完全通用的。按种类分,我国還相当缺乏对其进行相应的实验工作,测试出对应的数据。专研究竹的相关专业在各大院校也并没有开设,缺乏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回顾当下,可以说,我国没有主打研究竹表皮的设计师,缺乏建造经验。也缺少专做竹表皮施工团队,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当在进行实地设计时,缺乏有经验的建筑开发商与专家的现象可谓是令人深感痛心。应注重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来推动科技。

在设计理念的变化上,竹材也不仅仅像过去的传统竹楼那样用于支撑、结构作用,更多的设计师利用竹材表皮来做建筑。借用与竹相关的诗词句,赋予竹独特的文化气息。更多将竹表皮用于体现意蕴的设计,造就竹表皮建筑精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世界上,我国的竹材的产量是首屈一指的,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然而我国竹材贸易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却很小。显而易见地,推动竹表皮建筑的发展应站在世界的角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将目光放向世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来推动发展。

(2)国内竹表皮应用的探索与分析。当代竹文化的缺失,是需要深刻反思的。据当代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印象,竹材是相当古老又原始的一种材料,甚至是“廉价”、“落后”的代表,很难联想能用竹表皮来做出一些高科技的建筑,这实际上侧面反映了竹传统的消失,似乎随着时代的发展,竹文化被时代遗忘了,停留在老祖宗们的记忆中。那么如何打破固有的思想,运用竹表皮来构建现代建筑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

而反观现今已出现的竹表皮建筑,又不禁发现,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下,我国建筑中竹表皮的运用尤其是材料的表现不免具有趋同的特征,给人一种极其相似的印象。应在对比多元中找到“趋同”的根源。

竹材看似原始的材料,实际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很高。竹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例如虫蛀。现今的竹表皮建筑做工仍然比較粗糙,与此同时粗糙的施工工艺结合单调的设计令人感到失望。部分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缺乏诚意,缺乏负责任的态度。亟待我们了解竹材的特性并配合施以相应水平的工艺。

(二)意义

在经济上,竹材的成本对比来说相对较低,取材便捷,便于运输,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低能高效,获取利益最大值;在文化上,继承了大中华延续千年的竹构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气息。在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下,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历史文化,构筑了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竹表皮建筑。

现代设计师利用其肌理美感,从形态、材质、色泽等方面与空间美学的关系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带给人巨大享受的感官享受,在精神层面上给予鼓舞,设计究其根源是为了改善人的生活,而竹表皮建筑带来的色泽与芳香有效地调节了人的生理与心理,竹表皮满足了生理与心理尺度的需求,体现出设计以人为本。

在生态上,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区别于其他建筑材料会产生相应的污染,竹材是天然的,取之源于自然而又终归于自然,竹表皮的使用又与环境相融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有绿色环保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三)趋势

竹表皮的材料性表现在现代建筑设计动态中呈现出来就是个性表达,有其独特的魅力建筑语言。在近几年兴起的乡村改造活动中,竹表皮又重新成为了设计师们的关注焦点。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地域文化特性显得至关重要,建筑中运用的材料日益增多,运输也日益便捷,但随着发展进行,却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千城一面”的景象,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并不明确,大同小异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丧失了属于自身的独特个性。如今人们内心的渴望觉醒了,怀念本土文化,渴求塑造属于自身城市形象的文化。其次,因竹材本身所具有的可循环利用性,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资源浪费和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相协调与共生,建造和谐的竹表皮建筑来构建和谐的环境。

未来的建筑设计走向更多地融合艺术性,使建筑具有生命与活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与自然相融合,与自然相发展。

(四)展望

竹表皮还待发现和深度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要对竹表皮重新定位,进行真正创新,运用新技术去推动竹表皮的发展,突破传统主材料在应用技术上的限制,突破人们既有的惯性思维和审美,再加以新的规律,赋予新的意义,实现竹表皮建筑的升华。

在构建未来的竹表皮建筑时不能华而不实,过分夸大艺术表现性而忽视建筑本身该考虑的问题。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过分牵强地去使用竹表皮,这在实质上忽视了竹自身的基本属性,如此的建筑是没有生命的,背离了设计初衷,注定走向死路。要用适宜的材料做适宜的设计达到适宜的形式与功能。

建筑材料有多种选择,从科学角度出发,竹材料并不是唯一可使用的,竹表皮也是如此。掌握各个材料的优缺点,了解材料相互搭配的效果,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利用材料的弹性和特质,做出更多样化的设计。

与此同时,竹表皮虽然拥有诸多优点,但也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并不是万能建筑材料。我们应研究如何挖掘竹表皮的潜力运用到设计中,达到继承发扬与进步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