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岳 杨蓉荣 吴文勤
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更是实现创新、抢占未来的关键制高点。无锡这座工业名城,制造业发展取得过辉煌成绩。但在新阶段,无锡制造业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推进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再造无锡制造业增长新优势,重振无锡产业雄风?2015年,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产业强市发展战略,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在新的起点上重振无锡产业雄风。近几年,无锡正在以“四化”引领,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一、新方向:“四化”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业模式再造、商业模式演变、创新模式重构,带来了价值链的颠覆性重塑,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计划,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市。
以智能化引领制造模式革新。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将引领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革新。站在制造业腾飞的“风口”,无锡把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这是必然选择。一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把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精密传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集成并广泛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促进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行为的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制造技术智能化。加快建设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形成一批满足重点领域需求的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新产品。着力开发一批智能技术和智能产品及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產业链。三是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加速装备智能化更新,深入推进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龙头骨干企业和国际化信息技术企业。四是推进企业管理智能化。以智慧化改造提升企业精益生产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计算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以绿色化引领发展理念升华。绿色化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无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绿色化发展是无锡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约束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新上项目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标准和要求,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加快化解过剩产能。三是全面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鼓励钢铁、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的高耗能企业加大先进绿色工艺装备和先进工艺流程的应用力度,建设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试点开展能效对标,促进制造业能效水平明显提高。四是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推进以汽车零部件、机床、电机等为重点的产品再制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大幅减少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以服务化引领产业能级提升。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特征。无锡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企业从产品设备供应商转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一是以服务化改变产品形态。引导企业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促进企业从产品设备供应商转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制造业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延伸制造企业服务链条。二是以服务化培育骨干企业。依托制造业优势,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迈向价值链高端,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三是以服务化引导业态创新。实施“互联网+”计划,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无缝对接,引导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能级。
高端化引领产业价值链延伸。高端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检验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站在“微笑曲线”两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性转变。一是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加大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力度,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等七大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二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通过“强链、补链、建链”等措施,集聚资源加快推进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三是推进价值链高端化。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标准引领力度,深化产品品牌培育,形成“无锡制造”的品质影响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四是推进市场链高端化。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秉持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抢占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不断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新趋势:无锡制造业发展稳中向好
近年来,无锡市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促进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无锡制造业发展焕发出生机活力,发展质量有所改善,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好、稳中有进的较好态势。
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扭转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境况,制造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工业投入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1.51万亿元和3075亿元,分别增长3%和5.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2%。主要指标好于上年同期,部分指标省内领先。2016年,无锡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数分别达到13家和22家,连续十年居全省首位。长电科技、透平叶片、远景能源、俊知技术等一批企业成长为行业内“独角兽”和“小巨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项目应用获戈登贝尔奖,兴澄特钢、阳光集团获亚太质量组织授予“全球卓越绩效奖”,法尔胜、双良节能获“中国工业大奖”。华光股份入围2016“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取得了出口海外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产业发展呈高端化趋势。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的高端攀升,站在“微笑曲线”两端。2016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顺利,新兴产业规模逐步扩大。近几年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16年,物联网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幅连续四年超过20%。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2.7%。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无锡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传统低端产业呈现较快下降趋势。2015年,传统纺织行业中化纤行业、传统钢铁行业、石油加工行业和造纸行业的产值分别下降了9%、37%、5.96%和11.2%。
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2016年,全市研发投入246亿元,其中95%以上是企业的投入,以企业为主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4件,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无锡已经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6家,国家、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0家,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9家,省级外资研发中心41家,省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家,入选“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84家。清华、南大、复旦、哈工大、华中科大、东北大学等高校在无锡均设立了研究院。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获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引导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各环节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水平。千企技改进展顺利。2013年以来累计开工和竣工项目600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开竣工项目1428个,至2016年底全市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65%左右。一汽锡柴重型车用发动机智能制造项目入围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市39家企业的车间被评为省示范智能车间。目前,全市17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4家服务机构列入国家推荐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名单。无锡是全省继南京之后第二个列入“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的城市,现拥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园区、两化融合服务产业示范园8家,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省级示范企业30家、省级试点企业219家。在全省制造业大会上,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无锡长江精密纺织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6家企业获评智能制造先进企业。
绿色制造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与环境效益取得双丰收,规模工业能耗呈现出逐年下降态势。2015年,规模工业综合能耗2322.63万吨标准煤、规模工业企业原煤消费总量为2278.42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期末下降30.5%和15%;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业等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1786.57万吨标准煤,总量占全市规模工业能耗的76.9%,分别比“十一五”期末下降56%和6.7%;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累计削减27.26%、25.25%、32.32%和31.56%。2016年,全市共有17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投入资金5.56亿元,产生经济效益2.53亿元,实施清洁生产方案2140个,实现年节能3.95万吨标煤、节电17064万度、节水100.79万吨。实现节地8800亩、节能73万吨标煤,减少SO2排放1.78万吨、粉尘排放359万吨。
三、新任务: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砥砺前行
在全面总结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无锡的制造业仍存在诸多困难,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制造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提速,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改善环境,破解难题。
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普遍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加快打造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健全完善创新载体和合作平台,优化整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以及高新区、科技园、创业园、众创空间的平台资源,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大创新基础设施、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无锡,集聚更多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中创新资源,突破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打造竞争新优势。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创新工程,聚焦两机装备、高端船舶和海工装备、新能源车、智能装备等装备重点领域,研制开发一批自主、安全、可控的高端装备。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建立产学研用风险分担机制、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深度协同合作。
推动产业高端攀升优化发展。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紧紧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物联网的龙头作用,协同带动高性能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高端软件系统集成、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信息设施等领域建设发展,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实心化、形态高端化、发展加速化发展,形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具有鲜明特色的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突出打造鴻山物联网特色小镇,加快推进物联网特色专业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全力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技术创新核心区和应用示范先导区。重点建设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园、无锡新吴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继续把无锡建成全省集成电路领军城市和全国集成电路先进城市。加快无锡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建立一批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打造信息服务高地。
引导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和提升智能装备制造水平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加快智能制造推广应用,推进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引导企业进行车间智能化改造,积极开展“千企技改”装备升级行动。推进两化融合建设,充分发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优势,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全流程和工业产品全过程的深度渗透和全面融合。开展装备和产品智能化发展行动,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开发一批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和可穿戴设备,推进智能制造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一批智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智能装备产业园和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以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抓手,着力构建开放型、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区域创新平台。
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加强质量和技术标准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围绕全市产业发展特征及产业链构成,大力推动制造业质量技术创新,攻克一批关键共性质量技术,突破技术产业化瓶颈。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企业质量信用评级,积极引导重质量、讲诚信的企业创建质量信用先进企业。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壮大国际知名品牌、中国名牌、省级名牌等品牌群体,提高品牌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鼓励企业以品牌为载体、以资本技术为纽带,实施品牌辐射、品牌联营、品牌输出,打造品牌“航母舰队”。深化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产业集中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质量效益好的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加速全市品牌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建立健全企业品牌管理体系,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超额营利能力,提升“无锡品牌”的价值水平。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
着力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制造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实施创新做强、投入做大、人才强企、和谐发展战略,提升行业领军企业能级,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力度扶持优势企业发展,通过创新升级、上市融资、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壮大主业,攻克高端瓶颈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构建全球性资源供应保障和产业链生态体系,提高全球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和咨询诊断平台,加快形成一批小型化、特色化经营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内的单打冠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产业配套对接洽谈会,搭建中小企业配套加工信息与大企业配套要求信息对接的平台,提高大中小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重点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服务面广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创新金融、科技和保險制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小企业二次创业。
(本文系江苏省党校系统2016年度调研课题“无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与路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