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论析

2017-07-24 18:43龚琛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龚琛

摘要:缓解甚至消除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主动作为。为促进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教师需要深化认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应对。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赣州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对象选定与实施

1.概念界定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效能低下,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2.研究对象的选定

目前,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缓解策略,而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比较研究开展不多,关注度不够,特别是对一些刚刚转制的高职院校。为了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性的策略,笔者拟选定赣州市高职院校的62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如下,男教师17人,占总人数的27.42%;女教师45人,占总人数的7258%。高级职称教师12人,占总人数的19.35%;中级职称教师29人,占总人数的4677%;初级职称教师18人,占总人数的29.03%,刚参加工作的3人,占总人数的484%。年龄小于30岁的26人,占总人数的4194%,年龄在30~45岁之间的25人,占总人数的40.32%,年龄大于45岁的11人,占总人数的17.74%。

3.问卷设计及实施调查

在选定研究对象后,结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编制了“赣州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共计45题,第一部分调查了解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因素,第二部分根据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笔者对该问题的现有了解,辅以诱发职业倦怠的30个原因,以集中反映和体现职业倦怠的三个状态维度。在对所选定的62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向其他相关人员发放了100份问卷。

问卷第一部分主要调查了解可能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因素。

一是个人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学位、职称、获奖情况和婚姻家庭状况。

二是外在因素。包括学校性质、生源班级、教学设施、科研任务、绩效奖励、继续教育等。

三是工作方面的情况。包括工作量、工作压力、工作时间和工作位置。

问卷第二部分以集中反映和体现职业倦怠三个状态维度为核心,其问题分布情况如下:反映工作情感枯竭的问题10个,反映去人性化的问题10个,反映成就感的问题10个。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62份,收回123份,去除5份无效问卷,剩余118份为有效问卷,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4.问卷分析结果

根据SPSS 130软件的处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赣州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明显,具有普遍性;二是该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情感枯竭情况比较严重;三是教师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倾向,程度略强于低成就感和情感枯竭;四是教师群体低成就感倾向日益严重。

二、赣州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转制过来,英语作为一门文化选修课,处于学科边缘,教师科研压力小,科研基础薄弱。但转为高校后,英语课的性质和要求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出与其他教师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和学科的地位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这一点在高职院校尤为明显。该类高职院校原本是由中专升格过来,之前英语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科位置及教师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英语教师地位非常尴尬。

第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氛围差异较大。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相对而言,他们的能力要比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要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兴趣放在了专业课程上,英语教学质量没有保证。同时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因此学生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却只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英语教师总体上缺乏成就感。

第三,英语教材内容模式化、脱节化严重,偏重于知识的掌握,缺乏专业性。尽管目前高职院校都选用了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然而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教材非常少。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的英语教材相同,这就使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授课内容适合学生的能力,同时满足其专业需求。久而久之,英语教师必然会感到厌烦。

第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合理、有效。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导致英语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英语教学质量低下。

第五,教师自身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部分英语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形成教学梯队;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懂英语,缺乏对其他专业知识的了解,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容易导致失落感的产生;高校英语教师经济压力大,课务负担重,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少,沉重的科研压力也会使教師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

第六,高职院校教师得到的社会认可度远远不如本科院校。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不高,人们一直以来对高职教育不了解,甚至产生了各种偏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认可。这样就会使高职教师慢慢地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产生倦怠。

三、缓解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严重影响着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英语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缓解甚至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是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也是政府、社会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有鉴于此,高度关注高职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并在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是当前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工作。

首先,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关心、理解和尊重高职英语教师的社会风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英语教师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地位没有获得正确的认识,人们对他们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让不少高职英语教师背负着较大的压力。为改变这种局面,政府需要积极施策,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作用。一是要在教育投入上加大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二是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可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构建符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英语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标准除了要有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外,还要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及评价,逐步建立行业英语(ESP)评价体系,改变将书面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方式,从而体现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三是社会舆论应正确评价高职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师缓解甚至消除职业倦怠提供帮助。

其次,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与培养、教师工作条件与环境创建等方面主动作为,为高职英语教师搭建施展人生抱负的平台。一是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的优势,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师资素质与教学水平。二是高职院校自身应从原来的中专办学模式走出来,与时俱进,充分认清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师工作条件与环境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优化管理,关心爱护教师,切实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三是优化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建设,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压力,增强教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主动吸纳教师参与到学校决策中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切实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四是强化师资培训制度建设。以规范化、常态化、多样化和可持续的培训工作对英语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在德、能、勤、绩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切实为提高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高職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危害,主动查找问题症结所在,努力从自身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一是要正确审视自己,在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正视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乐观向上和奋发有为的正能量。二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定位,着力夯实自己的职业信仰,以正确的教师观为指引,用心体验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变工作压力为工作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三是加强业务自主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教师应积极学习,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密切关注高职英语知识前沿动态,在教学上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四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科研能力。高职院校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广大高职英语教师的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高职英语教师要主动关注英语教育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吉东.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压力源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2-116.

[2]姚培,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四维度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151-154.

[3]童颜,等.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

注: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对策——以赣州市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15WX318)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