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一 郭佳樑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城市综合体立体交通改善方案探讨
叶平一 郭佳樑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以城市综合体的立体交通解决策略为研究对象,从立体路网、立体步行系统、立体停车多个维度,提出了设计优化的方向,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综合体内部及与城市接口的人车交通形式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城市综合体,容积率,立体交通,道路
良好的交通系统是优秀设计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型商业综合体功能运转的重要支撑,一个“安全、舒适、高效、有序”的出行环境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综合体的工作效率,保持区域的经济繁荣与活力,更能带动周边环境的经济开发和创造,促进城市的发展。当城市中心出现越来越多复合业态、高容积率的城市综合体时,希望能在外部市政改善条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从基地内部着手,以立体交通为设计理念,通过多维度的尝试,解决优化内部交通压力。城市综合体立体交通策略涵盖城市综合体内部交通和与综合体连接的外部城市交通。通过立体交通空间组织,不但可以通过平面交通联系各个空间,还可以竖向联系不同标高的多个区域。为了实现打造优秀城市综合体,提供完善配套支持的设计目标,竭力打造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立体交通体系,特对立体交通下的不同子项进行探讨,为类似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新兴城市综合体,由于区位、用地成本等因素,往往容积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多由甲级办公楼、公寓、综合商业、文创中心等组成。旧有区域改造升级以后,由于到发人群的层次和出行方式发生一定改变,进而带来了交通出行模式和差异的出行特征变化。一般而言城市综合体交通不可避免的将面临以下问题:
1)开发强度大,交通出行聚集。城市综合体大多位于城市人口聚集区,高强度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交通设施之间矛盾突出。
2)业态复合,各自交通诉求及特征迥异。交通出行方式多样化,出行高峰时段不一,交通系统需要满足各类客流的综合需求。
3)停车规模大,地下资源有限。高强度,高层化的综合体停车需求大,容易产生缺口。大规模的地下车库又对内部交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交通组织复杂,客运、货运动线叠加。综合体货运交通需求多样、流线组织和场地设置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5)地标建筑的成功需要大量人流汇集,人车矛盾相对尖锐。既有开放空间的流通需求,又需要独立空间的安全和私密保障。
针对以上综合体开发中面临的交通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之一在于“立体交通体系”的建立,通过多维度的空中、地面以及地下交通体系的有机结合和优劣互补,共同打造低碳高效的交通运行环境。本节试图阐述综合体“立体交通体系”的设计内容与原则,立足于综合体自身协调优化,通过建筑自身在人流交通、机动车交通、地铁交通、静态交通等方式间形成立体接口,达成一个综合的交通解决策略。具体的立体交通设计在城市综合体空间中主要分为三个子项:道路立体,步行立体,停车立体。
1)道路立体:由于车库规模较大,业态复杂,未来高峰时段的集散车流会对地库形成较大的压力,所以有序、高效、可控的车辆进出系统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地面道路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主要考虑为构建地下车库外部环路通道,即在停车区域周边布设环路通道,环路端点连接坡道出入口,内部结合收费闸机布设开口连接停车区域内部主通道。根据外部环路管理模式可设置为封闭式环路亦或开放式环路。地下环路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地内部地面道路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内外部衔接的缓冲带。整体车库,形成大共享,小分区的概念。
2)步行立体:为了避免机动车与行人在地面层的冲突。除了采用让车流尽快进入地下车库尽端式坡道以外,可以考虑打造地下地铁、地面公交、地上连廊的立体分层人流的引入,形成了立体行人网络,以配合创新性的多首层概念,同时避免人流的过度集中于局部区域。
随着轨道交通承担越来越高的出行比例,对于地铁规划站点,需协调设置好相关接口形式,无论是统一地下开发亦或是独立开发通道联通的形式,未来大量人流都将会通过地铁引入综合体。综合体内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相连,形成地下空间客群的循环。
同时改造或增加过街天桥,设计空中连廊等步行通道系统,有效连接其他各个方向的公交站点和人流集聚区域,形成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无风雨步行环境。
3)停车立体:为了满足综合体的停车需求,在不考虑机械停车位的情况下,若受限于地下车库的层数和规模,可考虑竖向停车楼设计。如在综合体主立面背面,将商业价值较低的地上部分设置为停车楼,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地面通道及开口,引导商业车流使用地上停车库。停车库采用平接各层商业和购物中心主体的方式,在减轻了地下停车压力、丰富了地面流线组织手段的同时,也为高层商业提供平层的人流供给,真正实现交通上的多首层概念。
项目位于郑州市主城区的城市综合体,容积率达到了8,由5A甲级办公楼、公寓、综合商业等组成,涵盖高端公寓、商务中心、娱乐消费等多种生活元素,总建筑面积约为77万m2,规划车位近5 000个。基地与主城区、周边商务中心及临近综合体联系较为紧密,从城市范围来看,具备一定区位优势。从周边路网的维度来理解,其毗邻主干道,进出车辆可快速集散到城市路网,但同时也受地块形状条件限制,可供开口的位置有限。未来地铁公交发达,与地铁换乘站直接相连,到发条件较为便利,但同时周边商业积聚,背景交通量大,道路资源受限。
设计方案通过提出“立体交通、人车分层、客货分区、出入高效”的交通策略,打造出内部微循环立体交通体系,成为连接各个功能区的有机纽带和各活动场景迅速转换的快速通道,既使得该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市政交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与自身建筑群相互协调。
结合基地自身的特点和限制条件,构建多层地下环路系统,扩大内部道路资源,解决地上平面空间受限问题。同时打造立体步行系统,构建二层连廊,预留地铁无缝接驳,实现多层引入人流,加强地块间吸引,实现人车分层。在公共交通层面,强化公交,零距离换乘,无风雨接驳,倡导“绿色出行”。停车系统智能管理,高效进出,采用“地下车库+停车楼”模式,环路系统整体联通地下车库,停车楼多层平接商业。
方案改善1:打造3层地下环路,连通各片停车区域,倍增内部路网容量。
方案改善2:建设7层停车楼,平接购物中心,交通和商业双赢。
方案改善3:地铁建设预留,地下商业与地铁站厅层形成无缝衔接。
方案改善4:改造现有天桥,串联周边各区块以及购物中心2楼,方便行人过街。
方案改善5:增加空中连廊,步行直接抵达临近商业,互通互融。
地下环路管理层级图见图1。
成功的综合体设计不仅具有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基础特性,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城市现代化、展示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窗口”。而良好的立体交通体系则是保证城市综合体高效运转的基础支撑。本文在总体空间有限的城市综合体设计中,提供了“立体化、智能化、高效化”的交通设计策略及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交通系统的整合设计,以商业为核心,打造多维度的交通体系,无论是慢行,公交,地铁,机动车等多种到发客流均可以便捷的、自由的在内部流动。同时通过全方位、多层面的内部交通设施供给和外部交通组织策略,提供了一个外部衔接高效,内部运行顺畅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本文希望通过立体化的交通组织设计及优化理念,结合案例展示,给各专业的设计工作者提供交通视角的综合体设计原则,共同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1] 向 科,李玉华.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系统规划探析[J].城市建筑,2014(13):33-35.
[2] 龙 慧,冯 枫.城市综合体交通组织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2):1-2.
[3] 王莹玉.城市综合体项目停车共享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2):123-128.
[4] 何 川.“城中城”的纽带——城市综合体立体交通空间设计与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Discussion on improvement plan of urban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Ye Pingyi Guo Jialiang
(ChinaArchitecturalDesignInstituteCo.,Ltd,Beijing100044,China)
Taking the solution and strategies for the three-dimension traffic of the urban complex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optimization for the design from the three-dimension road network, three-dimension pedestrian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 parking, and explores the traffic means of people and vehicle in the traffic complexities and urban joints by combining with the cases,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urban complexity, capacity ratio, three-dimension traffic, road
1009-6825(2017)17-0018-03
2017-04-06
叶平一(1980- ),男,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 郭佳樑(1991- ),男,硕士
U412.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