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盐改形势下年鉴编纂工作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中国盐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十年回顾

2017-07-24 16:03张君
中国盐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编委盐业年鉴

■ 张君

扎实做好盐改形势下年鉴编纂工作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中国盐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十年回顾

■ 张君

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正确指导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06年中国盐业协会会同全国各级盐业公司和部分重点制盐企业,征集稿件,收集文献,审核数据,与专业的排版单位进行合作,完成了第1册《中国盐业年鉴》的编写与出版。此后,年鉴一书坚持每年一鉴,截至2016年年底,已经顺利编写并在行业内发行了10册。

作为《中国盐业年鉴》编辑团队的一员,我认为有必要以10年编写体会和经验总结为基础,总结回顾10年年鉴的编写之路,梳理经验、分享心得、交流体会,为在新时代变革潮流下继续做好《中国盐业年鉴》的编写工作提供确切可行工作思路。

一、10年编撰史志的意义

从行业发展历史角度分析,编写行业年鉴是必需的,年鉴出版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整编行业历史,重大事件数据可查询。《中国盐业年鉴》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行业文献,一年一鉴,逐年累积,它是一种高密度的资料工具书,具有“集万卷于一册、缩一年为一瞬”的特点,能够及时、系统、全面地记录历史的进展与成就,真实地留下了编年的记述,以备后人查考。

数据准确权威,企业经营决策可参考。从资政作用看,编写年鉴可以为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由于它是一部汇集各方面信息的百科全书,纵有深度、横有广度,它汇集的资料全面、精确且具有权威性。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说是一、两个学科的行家里手,但却不能通晓百科,要实施全面高效的领导,及时准确地制定或调整经营管理战略,就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中国盐业年鉴》则可以成为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收集当年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盐业政策、相关的法规、分设不同的专题、集中相关的文献资料、还有全行业的大事记和各类统计资料,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是各级领导、各个单位做出重要决策的重要参考。

资料公正客观,学研经管运销可借鉴。年鉴刊载全国各省盐业的信息,为盐行业各地区、各企业开展横向联系、交流情况提供方便,实现了“领导不出门,便知盐业事”的编写目的。随着参加编写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年鉴一书在行业内部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对内宣传了各个企业,各个单位,对外宣传了整个盐行业的风貌。由于年鉴是客观地收录史实数据,不附加任何主观性的描述和评价,不仅可使行业内部企业事业单位收益,对于行业外的学校等科研机构研究学习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都能够作为资料库发挥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中国盐业年鉴》编写历程回顾

年鉴的编写意义在于记录行业发展历史,并以书中真实的史实和数据为业内外的领导和从业人员提供各类资料,以此协助他们的日常经营决策工作。

搭建编写框架,逐步完善内容。2006年年鉴一书创刊,改变了中国盐行业没有年鉴工具书的状态,在当时缺乏编辑经验、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中盐协会发动了行业35家省级盐业公司(盐务局),汇聚行业上下全力,收集了当年国家各部委下发的7份重要文件,来自所有编委单位的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等文件,相关活动的重要资料以及由行业统一归口统计、经由国家统计局认可的统计数字。全书所设的“重要文件”“行业要闻回顾”“地方篇”“图片展示篇”和“统计篇”五个部分构成了基本编写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2007年,中盐协会在最初设计的编写框架基础上,根据2006年度国内外经济情势的变化情况,酌情增加了“全国盐业产销分析”以及记录食盐专营政策颁布和实施10周年取得成绩的专题篇“食盐专营十周年”。此外,为了给盐业企业,特别是重点制盐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展示企业发展风貌的平台,增进企业之间的了解和互动,2007年的年鉴框架中开始增设“全国重点制盐企业展示”专题。自此,年鉴一书在保持七大固定篇目不变的基础框架下,增加或者减少相应的篇幅内容,确保内容收录和编写及时准确,全面完善。

确定参与对象,不断扩大范围。自2006年开始,编委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将制盐企业和其他有关企业如碘盐标志生产企业、盐业包装企业以及科研院校等内容增加到全书编写中。“地方篇”“重点企业展示篇”“专题篇”等篇目成为企业最为关注、最乐于积极参与的栏目。经过10年努力编撰,最新一版的《2016中国盐业年鉴》一书中“地方篇”收录盐业公司材料39家,制盐企业41家,科研院校3所,“展示篇”收录制盐企业材料13家,盐业企事业单位的内容覆盖面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改变编写模式,组建高效编审团队。2010年,《中国盐业年鉴》的整个编写工作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调整。编委会依托已经基本完整成熟的编写模式、趋于稳定的编写团队,效仿专业性年鉴的编写方式,采用条目编写全书中的行业情况篇目。为了实现编写方式转型,编委会特地组织了编写前培训,邀请了轻工行业年鉴编委会主编为全体编委授课,并于当年成立了稿件审核小组,分担编校工作。同年,编委会规定自当年开始重点制盐企业同样以条目式编写本单位地方篇内容,保证年鉴地方篇部分覆盖全行业95%的重点企业,内容和框架也因采取的条目式写法更加便于检索。截至2016年底编撰工作完成之际,编写团队已经熟练掌握了条目式编写方法,并能够根据每年编委会提出的编写要求及时组织稿源、收集图片、准确编写、准时报送。年鉴审稿小组在过去五年中也圆满地完成了每年编写审稿任务,做到按时审稿、及时准确地提出修改意见,保证稿件质量。

确保基本内容,及时反应要事 。2007年,年鉴开始设专题篇,收录有关食盐专营工作十年成果的内容;2008年,年鉴设盐政工作专题,首次收录了2007年召开的盐政工作会议有关材料,并摘选了全国盐政工作总结中汇集的案例选编。2009年,年鉴设立了“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中国盐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专题”,此外,为了配合碘盐商标的宣贯活动,当年的年鉴中还特别增设了“碘盐标志专题篇”,收录了关于碘盐证明商标的各种说明性文件、行业标准、使用管理办法等一整套文件,还收录了当时部分碘盐标志生产、使用企业的情况介绍,是行业内首部收录涉及碘盐标志工作全部内容资料的汇总;2010年,年鉴收录了第九届世界盐业大会重要报道专题和中盐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专题;2011年,年鉴收录了2008年至2010年相关重要文件,设立了食盐专营体制下开展市场化运作的专文专题;2012年,为真实记录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重大食盐抢购风潮事件,年鉴一书设立了相关专题,收录各个省级盐业公司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市场稳定供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整个事件的全过程;2013年,年鉴整体收录了2012年在北京举办的大型科普展览《盐的故事》的全部内容;2014~2015年,年鉴收录了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届一次理事会的专题之外,设立了全国盐产品和非盐产品名录,便于查找行业各类主营产品和代销产品。

编排装帧稳重,定期调整出新。从2007年开始,年鉴采用图文混排的编辑方式,全书采用全彩套色印刷。2014年,经编委会讨论决定第二次修改外观设计,在原有的突出行业特色、突显行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第二版对排版设计进行了改变,实现了行业特点与时代特色的相结合。2016年,年鉴的设计吸取了工业设计等专业理念的精华,确保收藏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年鉴编排和装帧,提升年鉴整体的审美度。

三、年鉴编写10年的心得和启示

十年历程,年鉴作为一部行业工具书,深入人心、作用明显。

一部好书,需要领导重视。创刊伊始,在缺少编写经验、专业编辑人员和相似经验的情况下,协会领导非常重视,委派专门的团队亲自监督全书的设计排版,在行业内组织征订。十余年来,各级盐业公司、盐务局和各省盐业协会的领导同事们关心重视盐业年鉴的编撰工作,在人员和资源方便给予编委会极大的鼓励和支持。经过几年的调整完善,年鉴本身的意义不断凸显,很多行业内外的领导和同事都重新看待年鉴的编写,不少新调入行业的领导或者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常备的一本工具书就是《中国盐业年鉴》。10年来,年鉴能够不断提高质量,丰富内容,顺利出版印刷,首先要感谢广大编委单位的悉心支持和配合,正是因为强有力的行业基础,年鉴才能按时编写、稳定发行。

一部好书,需要高精团队。10年历程,年鉴编委会组建了一支文字功底较强、工作态度积极、工作作风优良的编辑队伍。从2006年开始,年鉴保持着一年一鉴的编写出版周期,一整套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所有编委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特别是编委本人的悉心参与。年鉴编纂是一项时间跨度长、涉及精力多的工作,需要编委本人根据每一年的编写重点,结合本地区和本单位上一年度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完成文字与图片的收集、编纂工作;为确保年鉴的发行到位,编委们需要根据部门、人员的调整,协调多个部门完成诸如确认征订数量、征订明细、征订金额、开具发票等事宜。从最初创刊时期的40余名编委开始,随着参与单位的不断增加,更多热爱行业工作的新人也逐渐加入了年鉴编委会的队伍,并迅速成长为编写骨干,承担了本省、本地区的出版任务。有人为了提高编写水平而不断鞭策自己磨练文字功底,有人为了推广本地区、本单位的发行而在主管领导、重要部门和下属企业之间积极奔走;有人为了提高图片质量而自费配备专业器材,学习各种制图软件;有人为了确保数字的准确程度而反复核算上报的各项数据。一些编委不但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编写任务,还有效地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入到审稿环节工作中,有力地保证了年鉴稿件的质量和整体编写出版进度。

一部好书,必须千锤百炼。年鉴一书的诞生与成长,进步与成绩是整个行业万众一心、群策群智、积极努力的成果:书中记录下的每一篇文字、每一组数据、每一条报道、每一幅图片都历经了重重审核、几番论证、几次核实、几番琢磨、几番审校才能确认收录;每一章篇幅、每一行文字、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段落都是全体编委悉心安排、用心布置,以实现内容既反映时代变革的趋势,又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的编写目标。十余年来,年鉴编委会严格律己,在编写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对每一年度的稿件悉心打磨,二次审稿,三次校对,凭借着极高的责任心和对盐业历史的热爱完成年度编写工作。

四、今后工作面临的难题

关于编写:多年来,年鉴编委会一直要求各编委单位提高稿件文字水平和图片质量,并针对编写内容的范围、编写方法、编写细节都规定了相应的规范和细则,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能够做到按照规定组稿和编写。但是,仍然会出现编写工作不够细致,对于本单位稿件收录的内容避繁就简。此现象;文字水平、内容的充实程度、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对比性与其他高水平年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关于展示篇:展示篇幅是专门为各个企业,不仅是制盐企业,也是各省级、地市级、自治区级盐业公司的展示窗口,将企业规模、员工风貌、改革动向、未来发展战略等突出特点,新开发的产品、新建成的项目、新取得科研成果等差别优势传播给行业上下各类企事业单位,以此获得相应的关注,获取新的商机、合作机会等等。除了年鉴的展示篇幅之外,协会主编的《会员通讯》以及主办的网站上也都有供各类企业展示的平台。

关于征订:多年来,年鉴一书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征订数量,然而在新形势下年鉴工作也面临着市场化运作的挑战,如何将这项已经运行了10年之久的工作长期开展下去,是一项必须正视的难题。如今年鉴的征订依靠省级公司和省级协会,依靠参与展示企业的额外订购,这种方式虽然稳健,但是也限制了发行的范围。行业内发行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宣传目标,为攻克这个问题,建议将行业年书的发行范围推广到行业之外,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宣传展示,形成良好的工作循环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展望未来,确定编撰重点

走过十载光阴,《中国盐业年鉴》有了今日的成书规模和发行覆盖范围,是行业一心,奋发进取,如琢如磨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才取得成绩。编好年鉴,使之作为一部成熟优秀的行业工具书,公正客观地记录行业的发展历史;编好年鉴,使之作为一部行业内权威的数据和信息图书,提供最一手、最准确、最全面的行业文献和图表数据;编好年鉴,使之作为一部反映现代盐业企业风貌的展览之窗,承载更多盐业人关乎行业和企业未来的梦想。今后,我们要确定以下编撰重点:

突出新。盐行业正在进行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很多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都将面临新一轮整改,新的精神、新的动向、新的政策是今后编辑每一年年鉴文字的重点。

突出异。变革之后,如何在国内外大市场谋求发展之路,是企业必须关注的迫切主题,标新立异,突出自我特点特色,强调产品、企业实力等异于他人的主题,是企业展示部分的重点。

突出变。年复一年重复的内容,图片难以吸引多数读者的目光,只有每年更新内容、拍摄新角度、新焦点的图片才能使年鉴的文字和图片更有新意。这是各部分文字和图片内容的着眼点之一。

突出强。企业如何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自身的优势和强项需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势进行说明。强者自强,是年鉴展示篇需要反应的企业风貌。

突出热。盐业体制改革后,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将不断出现。年书作为一年中记录行业大事和要事的工具书,必须每年着眼于行业发展变化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设置专门的篇幅组织稿件和图片,收集评论文章等等,这是年书一书中专题等题材栏目的征稿重点。对于这类分目下特别优秀的原创文章,编委会将考虑给予一定的稿酬。

年鉴编写本身是一项长期性、团体性的工作,需集行业上下之力,群策群智,在保证年鉴内容客观正确、符合历史的前提下,实现编写质量逐年提高的目标。这项工作非一人之功,仍需整个行业上下齐心、全力配合、亲力亲为,一如既往继续支持配合此项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盐业协会)

(编辑:梁辰)

猜你喜欢
编委盐业年鉴
编委简介
唐宋以来盐业古官印辑考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本刊编委简介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中国盐业》杂志倾情关注影响盐业发展改革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