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宏
1959年复旦人的一张珍贵合影
李北宏
家中的老相册中有一张照片颇为珍贵,照片上标有“黄山参观访问摄影,1959年8月”字样。照片上的人物是复旦大学各系的教授及复旦党委领导。
大学教授聚在一起合影这在民国时期是没有什么机会的,因为当时大学是聘任制,一般一年一聘,新的学年校方可以续聘也可以不再聘用,不再聘用,你就失去饭碗得另谋生路;如继续聘用,受聘方自然也可以接受聘用或拒聘而另择门路。学校聘你,你是教授;解除合约,你什么都不是。所以,那个年代教职人员流动较多。另外,过去学校没有坐班制,没有政治学习,有课就来,没课则很自由。于是,教授之间来往不多,有同好、谈得来的除外。比如,家父李振麟当年喜欢打桥牌,和数学系崔明奇、新闻系赵敏恒、外文系全增嘏、索天章聚在一起打牌,家父用的是克柏森定约叫牌。
新中国成立后,教授为单位所有,这种变化是巨大的。一方面,可以说职业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则身不由己,丧失了“自由身”。单位在管控方面力度大了,业务上不一定有什么高要求,政治上需要听话,否则有可能被打入地狱。当年复旦的孙大雨、张孟闻、赵敏恒、王恒守等在政治上都先后遭到清算,经济待遇一落千丈,同时也丧失做学问的权利。
这张照片摄于1959年暑期,应该是在1957年反右派运动后的第二个暑假,是复旦党委组织在反右运动中经受了考验、没有被划成右派的部分教授的一次旅行。照片的背景是颇有气派的“黄山宾馆”,应该是安徽黄山当时最为高级的宾馆。
照片上有30号人,辨认下来,从前排到末排辨认分别是:第一排右起:(不详)、谈家桢、郭绍虞、(不详)、全增嘏、曹亨闻;第二排右起:张熏华?、朱东润、陈望道、卢于道、卢鹤绂、胡文淑、蔡葵、蔡淑莲;第三排右起:杨师曾、朱伯康、徐常太、吴文祺、王鸣岐;第四排右起:江泽宏、谭其骧、黄有恒、李铁民、戚叔含、周同庆、陈传璋、李振麟、徐积功、鲍正鹄、(数学系,名不详)。另外,崔明奇、方令孺、殷玉芬等亦前往,但不在照片中。照片指认胡庆沈(全增嘏教授之子)多有帮助,李南田、朱见亦有贡献。
从照片中的蛛丝马迹分析,这次旅行有几个特点。
一是旅行的名义有点诡异。照片说明打的是 “黄山参观访问摄影”,几个字颇费思量。黄山是国家旅游胜地,除了山川美景之外,还有什么?山川美景岂能参观访问?有点语焉不详,相信这不是什么语言文字的毛病,套上个“参观访问”很可能是言不由衷,也可能是避嫌。
二是党的领导十分明确。照片中的徐常太(离休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当时任复旦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长,此行由他带队应该没有疑义。杨师曾是老复旦,重庆复员来的地下党,任统战部副部长具体执行也很自然。党委副书记王零没去,但是妻子殷玉芬前往了,有可能是代王零去的。复旦党委组织领导的这次旅行,完成党的统战工作的使命,用意明显。
三是安抚大知识分子味道明显。1957年的那场反右运动声势浩大。开始是让知识分子参与党的整风,给党提意见,接而风向一转,开始执行毛泽东的“阳谋”,打击右派分子。全国有50多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知识分子被整得灰头土脸,没了方向。这次旅行可谓恰到好处,给了大知识分子面子。党委领导亲自率队,与民同乐。
照片中,复旦的多数教授出席了这次活动。数点一下,似乎也有几个看点不可忽视。
看点一, 名教授荟萃。1956年复旦评出正教授报中央批准,其中有六名一级教授,分别是陈望道、苏步青、陈建功、周同庆、周谷城、郭绍虞。卢鹤绂当时借到北京,培训原子弹科技人员,在北京评的一级。陈建功后调杭州大学任校长。这次上山除了苏步青、周谷城外都去了。足见大家都比较重视,当时政治待遇一说已经深入人心,这在过去知识分子是不懂的。通过反右运动,知识分子“被成熟”了。
看点二,民主党派负责人不少。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复旦教师以参加民盟、九三、农工为主,且都担任上海地方负责人。这次上山,民盟上海负责人有陈望道、谈家桢;九三上海负责人有卢于道、卢鹤绂;农工上海负责人有吴文祺、李振麟(主委周谷城不在画面中)。这说明中共是看重民主党派工作的,即所谓“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看点三,都是各系代表人物。物理二系的卢鹤绂被美国人誉为“发现原子弹秘密的人”,还兼任上海原子能研究所所长。谈家桢是摩尔根大弟子、摩尔根学派的代表人物。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已经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志。其他诸如物理系周同庆、哲学系全增嘏、中文系朱东润等都是中国学术界翘楚,指点江山的人物。
看点四,已形成复旦杂交体系。1952年,政府开展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复旦得益很多。诸如圣约翰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沪江大学、浙江大学不少系科的名师来到复旦,使得复旦实力大增。照片上的周同庆、全增嘏、李振麟等出身清华,谈家桢出身东吴,卢鹤绂、谭其骧出身燕京,卢于道、戚叔含出身东南等,他们当中不少人以后又去国外深造回国后在名校任教。他们汇集到复旦,不同门派的交叉使得复旦有了百花齐放的条件。
看点五,注意到培植俊彦。照片中不乏新面孔,突出的是徐积功。徐积功生于1924年,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农工学院硕士学位,普渡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10月,我在他的上海老屋,他夫人涂医生给我看了徐教授的上面两张文凭。他学的是化学专业,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回国任副教授。时年只有35岁的他,也被请到黄山。非常可惜的是1981年他胰腺炎突发,英年早逝。这是后话。还有一位经济系的江泽宏,1922年出生,算是照片上第二年轻的才俊。照片中年纪大的要算是陈望老(1891-1977)、郭绍虞(1893-1984)等,多数则在1910年前出生。
当时的干部比较低调,照片中徐常太、杨师曾等都站得靠后,放到今天是不可能的。一些文人已经少有独立人格,鞍前马后毫无体统,干部被前呼后拥是常态。
复旦是反右运动的重灾区,党外的有孙大雨教授,党内的有王中教授等中央钦点国字号大右派。知识分子挨整以后,需要安抚一下,压压惊。建设社会主义还是需要知识的,知识分子的作用少不了。为了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让这些在思想改造运动、反右运动中已经灰头土脸的教授振作起来,也许才有了这次黄山之旅。除了有恙、有公务、反右运动中箭落马的“右派”之外,多数教授到了。因缘际会,众教授有了这张难得的合影。
(注:文中“第二排右起张熏华”,几经了解,有不同解答。最近,询问张熏华夫人宁荫(92岁),是否正确,她认为不是张熏华。)
(作者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编辑委员会原副主任 )
责任编辑 沈飞德 章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