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齐推长兴实体经济发展之路

2017-07-23 13:55徐义方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3期
关键词:长兴县实体经济

徐义方

摘要:曾经打造转型升级下的浙江省工业经济长兴样本,如今再掀县域实体经济振兴的新热潮,长兴县“六力”齐推“实体经济”这一最有效的创新驱动器和最适宜的技术验证场,成为全省18个获得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支持的县(市、区)之一,振兴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实体经济;长兴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作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建设试点、全省唯一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兴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再度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主动权,长兴全面落实“双十”行动与“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的具体部署,围绕三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蓄电池产业向新能源升级、非金属制造业向新材料升级、纺织化纤制造业向时尚产业升级)和两大新兴产业培育做强(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高端装备),打造全省“以全面改革创新支撑制造强县建设”的县域典范。

一、创新驱动加“动力”

打造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生动力”。每年评选“优秀企业首席科技官”,组建“县企业科技官协会”;通过“企业首席科技官”对内理顺企业各项科创工作、对外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加大对国家级、省级研发载体认定的奖励力度;实施追踪技术创新前沿的产业创新试点项目,单个试点补助最高达200万元。

构筑开放创新平台体系的“外加动力”。发挥长兴“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特色,三年内培育省级军民融合示范企业10家以上。发挥“飞地”众创空间的特色,深化探索跨地区的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模式。发挥中德(长兴)产业合作园等国际平台特色,开展全球创新资源对接,推进中德、中俄、中法、中美新能源研究院的建设。

建设成果转化承接体系的“催化动力”。积极培育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支持和奖励专利权人合法维权。完善“首批”全省成果交易技术大市场建设,形成集成果评估、在线交易、经纪培育、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创新综合体”。推进“首个”县域股权市场“长兴科技板”试点,强化金融投资体系对科技成果转化承接的全过程保障。

二、腾换并举减“阻力”

稳妥推进存量优化。持续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引导有意向的落后过剩产能“抱团”有序转移;稳妥处置“两链”特困企业,畅通简易注销通道;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推进“空间换地”,鼓励“零土地”技改项目,加强区域性“亩产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加速推进结构优化。建立开放型的技术研发中心、工业设计基地和公共服务中心,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促进传统领域价值链重构升级;支持蓄电池、耐火材料等企业发展工程咨询、工程总包等增值服务,支持企业增加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等软实力投入;加强政府采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三、制造模式提“能力”

以“智能制造”,换生产方式。深化“机器人+”与智能升级,提升制造过程中全要素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协同化控制;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双创”平台汇聚众智,培育推广一批“浙江制造智能精品”、“机器换人”先进适用装备。深化“互联网+”与服务升级,探索实施“数字+”和“设计+”新模式。

以“绿色制造”,优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实施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以蓄电池、化纤、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深化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推进污染物减排以奖代补与差别化排污权配置;鼓励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精准管控。深化工业循环经济试点,重点推进铅蓄电池回收和再制造基地建设与锂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

以“优质制造”,促产品提档。推进质量升级行动,争创一批“浙江制造”精品;依托国家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提供质量管理全过程服务。推进品牌建设行动,推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推进“标准化+”行动,鼓励企业参与标准研制,推进团体标准建设。

四、三大抓手激“活力”

以平台提升,筑发展载体。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工业物联网、智慧管理、云计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新型众创空间,提供“一站式、全要素、全链条”双创服务体系。构建新型示范平台,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完善长兴平台的跨国发展协调机制。

以企业创强,育经济主体。以“三名”、金象金牛、“50强”企业为重点,建立企业重点梯队培育库,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挂牌上市,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企业;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创建一批“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部署实施“千家双创”企业引育工程,推动创业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

以招才引智,强智力支撑。坚持“整团队成建制” 引培高端人才,畅通高级专家离岗来长创业的绿色通道,加快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现代企业家队伍,优化完善“企业经管人才培训班”系统;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探索“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深化“中德职教合作”机制,深入推进长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五、六大工程强“实力”

按照创新驱动、腾换并举、制造模式提升和主体抓手建设的方向,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切实强化长兴实体经济发展實力。

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依托全县研发平台载体,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到2019年,力争建成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到2019年,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密度达200台/万人以上,开发智能化新产品(装备)100项(台、套)。

产品升级与工业强基工程:到2019年,新增省、市、县政府质量奖企业20家,国家级、省级工业品牌20个;深入推进长兴电子厂国家工业强基项目建设。

绿色安全制造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7到2019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用水量下降幅度每年分别达到3.5%和3%。

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推进画溪新能源小镇建设,加快构建绿色新能源产业生态,打造新型制造业发展空间。

制造企业创强升级工程。到2019年,全县销售收入超百亿工业企业(集团)达3家,超十亿工业企业(集团)达18家,引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00家以上。

六、机制创新添“助力”

突出长兴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创建优势,以四大机制创新的持续探索为重点,突破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和机制难点。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各乡镇(街道、园区)配备知识产权管理员,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组建县公安局知识产权保护中队,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档案。

降本减负推进机制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用地、用能成本,积极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降低物流、外贸成本,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全面规范港口经营性收费、进出口环节收费。

产融结合发展机制创新。依托太湖资本广场,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优化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做强长兴县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发展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向优质实体经济项目集聚。

智力要素支撑机制创新。深化“科技镇长团”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推进重才爱才“好伯乐”表彰活动,落实科研专家离岗创业政策,深化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制度,完善多元化职业技能评价、技能人才“互联网+”市场配置等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长兴县实体经济
红雉领航护平安 创新治理惠民生
——记长兴县公安局雉城派出所
逗鸡
努力进取,不断成长
——浙江省长兴县第四小学青年教师施燕燕
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My family
浙江长兴县太湖街道:从民富村穷到民富村强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