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军
(黑龙江省大庆市交通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1000)
摘 要:每件事都需有始有终,记叙文的写作也不例外。那在实践中要如何做好这“始”和“终”呢? 这就需技巧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记叙文教学 技巧
下面就是我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心得,略谈一二,还请各位同行修正。
一、令人钟情的“凤头”
“凤头”即文章开篇,如果它是靓丽的、耀眼的,那么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使他们有阅读的兴趣,这样文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反之,如果“凤头”毫无色泽,黯淡无光,读者肯定是见了就烦。所以开篇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结合教材介绍几种较引人注意的开篇技巧。
1.直奔主題
即在开篇点明文章主旨。这种方法简洁明快, 不拖泥带水, 使人一眼就能清楚知道文章的主旨。 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者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他的背影”。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就笼罩了全文。
2.制造悬念
有很多人喜欢推理小说,为什么呢?奥妙就在于作者善于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环环相扣, 把读者的“心”紧紧抓住,使他们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同样,在写作时如果使用这一方法,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样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为什么会停止脚步呢?”相信每个读者看后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开篇留下这个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然后随着情节的展开而解悬。
3.设置疑问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 而问题的答案, 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提出问题“谁是最可爱的人”引发读者思考,接着文章从三方面为我们解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4.先抑后扬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 即作者为肯定和褒扬某人某物,先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因此,“抑”不过是虚张声势,撩人眼目;“扬”才是真情所寄,实指所归。事物的价值,就在这一抑一扬、一起一落中表现得更充分、更彻底。如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一文中,作者目的是要赞扬张继不甘沉沦、不甘寂寞、不甘失败的精神,开篇却先“抑”,写他因落榜而羞惭、沮丧的心情,这就为后面的“扬”蓄势,更突显了张继的精神。
5.环境烘托
“一切景语皆情语”,开头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或抒发感情,能够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也容易迅速把读者带到指定情景之中。如高风的散文《金黄大斗笠》,开头写道: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 偷偷溜来一团乌云, 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 梯田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这是一幅夏日暴雨来临前的景象, 为下文的送斗笠设置特定环境, 从而展现了姐弟间纯真的情谊。
6.对比村托
对比是一种修辞, 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从而起到衬托效果。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开头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让人在比较中具体领悟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给人的印象特点鲜明,突显主题。
介绍以上的几种技巧, 目的是使同学们写作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如交待写作缘由,引用名言警句等,这些都需要大家多实践,才能“生巧”。
二、虎虎生威的“豹尾”
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开端, 也需简洁有力的结尾,使文章余味无穷。因此,结尾也需注重技巧。
1.篇末点题
即在文章的结尾把主题加以概括, 用简洁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在写作中较常见。如张洁的散文《挖荠菜》的结尾:“想想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作者在此发表议论,点明主旨,希望青年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2.首尾呼应
这种技巧出自于对文章结构的完整性的考虑, 与开篇相照应可使其更加严密, 这种照应可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还可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如朱自清散文《背景》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结尾就起到了与开头气氛、情调相呼应的作用, 反映出父亲生活道路的坎珂, 透露出当时社会的阴冷, 也加深了背影形象。
3.提出问题
作者在结尾处设疑, 让读者自己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发思考,从而起到警醒作用。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一文,在叙述了“查问木雕——曾送木雕——取回木雕”事件后,让文中的“我”发出疑问:“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一结尾掲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4.峰回路转
结尾处不按惯常思维运作, 而是以出人意料之外的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局, 这样可使文章产生新奇效果。
5.升华情感
作者在写人、叙事中蕴含着自己的情感, 这些情感就像涓涓细流, 渐渐汇集, 在结尾酝酿成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深化主题。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 作者最先是讨厌蜜蜂, 接着因荔枝蜜而了解蜜蜂赞美蜜蜂,最后情感不可遏制,在结尾处写自己做梦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表明自己要向蜜蜂学习。如此一来,就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深化,作者的情感也获得升华。
以上几种结尾技巧, 都力求用得自然、精巧, 使文章收束有力, 留有韵味!
总之,无论是“凤头”,还是“豹尾”,都是文章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在实践时一定要多注意它们的写作技巧, 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