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儒培
(茂名市电白区马踏中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优势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探讨了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初中数学 优势 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占据各学科教学的舞台,给教学带来深刻变化。所谓微课,指的是以精短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学科知识点所开展的富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新型网络课程。将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微课的优势越发凸显,本文就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1]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势
1.目标明确 突出主题
之前的课堂教学录像,包含的都是整节课的内容,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教学过程难免会显得烦琐而拖沓,但微课与整节课的教学视频不同,涉及的内容都是教学中的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也是围绕单一知识点展开,教学过程精简,确保突出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专门的录制“有序实数对表示坐标轴上的点,来显示坐标”的内容,这样比拿出一节完整的教学视频来讲解本节内容效率更高。[2]
2.情境真实 资源多样
每节微课都不是简单的教学视频,都涉及了众多的教学资源。除了最为核心的微视频,还包括了与教学视频相配套的其他教学资源:微课件、微练习、微教案、微反思。微课就是在这些资源的辅助下构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可以调取整个教学系统中的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隐性知识”的教学。
3.使用灵活 易于接受
所有微课的教学量都较少,视频的长度也都是3~10分钟以内,在课堂上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任意的时间使用视频,利用好课堂上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同时,短时间的教学也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完成这一时段的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思考。学生在课后也能借助互联以及U盘存储等多种手段反复观看学习,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4.半结构化 调整型强
微课与传统的固定教学视频有着本质区别,以往的教学视频都是限定内容的视频,封闭固化,一旦录制就不能修改调整。而微课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教学资源,具有较强的调整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不断地完善和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随时进行改变,添加一些新鲜内容,而且调整也更为便利。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讲解 夯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主要是借助教学视频,加以教师辅助讲解,完成数学概念、公式、例题的讲解。上述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导入新课,激活课堂。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成功的数学课的重要组成内容。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缺乏兴趣,这就更需要生动有趣的新课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时,学生的重点是理解平移时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就可以在微课中加入关于平移的图片和视频:移动的火车、电梯、推拉窗户……帮助学生对平移产生一个基本的认识,以便于在后面详细的展开关于图形的平移的概念。
第二,呈现知识,完成教学。呈现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这一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讲解数学新知识。例题的讲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例题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和强化。在传统的例题讲解时,都是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讲,学生在下面一步一步地算,最后再让学生记笔记。过程十分的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牢固的掌握例题知识。因此,在讲解例题时,要充分的使用微课,把那些抽象、难懂的例题形象化、具体化,可以用图形、动画等描述解题过程,这样就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形象、直观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3]
2.合理启发 培养数学思维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微课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笔者可以把学习和理解难点较大的知识分割成多个小的知识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制作微课,借助视频中动静交融、直观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步骤地进行研究性观察、探索,发展数学思维。特别是微课暂停和重复播放,可以把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过程完整的展现给学生。这些基础的推理、概念展示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平行四邊形》中“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需要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例题编入到“微课”中,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经过思考,实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点状复习 巩固教学内容
微课不仅可以充分地辅助教学,同时对于课堂复习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数学教学中,课堂总结和复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复习和总结往往是依靠做题、讲题完成,学生对于复习和总结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复习和总结时缺乏有效的方式,教学效率低下,不能收到应有效果。而借助微课则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点状复习,既可以复习一个章节的内容,也可以复习单一的知识点,确保复习内容简洁凝练,全面具体。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完整的知识网络,不必再依赖大量地做题巩固知识。特别是微课制作好后,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时间去反复观看,把理解消化和复习内容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复习直接开平方法,即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如果方程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或mx-n=±。教师在制作好“微课”后,不需要教师讲授只让学生观看之后,就能彻底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并会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其科学有机地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得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践研究,积极运用微课进行科学讲解、合理启发、点状复习等,并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教学反思,从而提高微课运用水平,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吕伟梅.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俪人:教师.2015(18)
[2] 田洁.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J].新校园旬刊.2016(9):59-59
[3] 周平.初中数学的微课教学应用浅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