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现实一种》看人性之恶

2017-07-22 18:48鲍俊杰
牡丹 2017年14期
关键词:皮皮余华冷漠

鲍俊杰

余华在其小说《现实一种》中,以冷酷深邃的笔法为读者展现了其观念意义上的现实,这种现实中充斥着人性的冷漠自私、情感的淡漠疏离。作者一反常人的慨叹悲鸣风格,以“局外人”的冷漠叙述者的角度,用看似“无意识”的手法客观展现了现实世界以及复杂人性的真实本相。

余华是先锋小说作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现实一种》作为余华的早期作品,规避了对温暖真情、质朴人性的赞扬,而是以冷漠的叙述口吻对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自私冷酷、麻木无情、残忍暴戾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露。余华以冷静且带有黑色幽默的笔法,将小说中的人物编织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中,通过一种无我的叙述方式来展现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以一个冷漠叙述者的视角直截了当地让读者看到现实世界的冷酷黑暗以及人性中趋于兽性的一面。

一、对人性之恶“无意识”的冷漠展现

余华在创作转型之前,都用极其冷酷极端的笔法来勾勒世间百态、生命本相。他的小说中充斥着阴谋、暴力以及死亡等人性阴暗面。人的思想世界中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阳光,人性当中温情的一面被束之高阁,反而以欺负弱小、残害无辜为乐事,美好人性被扼杀、被扭曲。从余华的文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人性中“恶”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十分强大的,只是人们用理智与意志控制了它,才使得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得以发挥作用。但是,这种“恶”真实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当理智与意志无法压制的时候,便会无意识地展现出来。

从主题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连环报复式的小说情节在各种民间故事中并不罕见,通常意义上来说,这种复仇母题的小说都会有一个事件起因,而且较为琐屑,一旦在特定条件下受到某种外界因素的催化,就会爆发、扩大,愈演愈烈,显示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远远敌不过恶劣的一面。但是,余华的创新点在于将故事情节中的起因取消,将这种亲人之间的残忍仇杀视为一种盲目冲动,并将仇杀的对象主要设置在两兄弟之间,使人性中的恶性因素以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将一个古老的复仇主题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

余华在《现实一种》中正是以一个无意识冷漠叙述者的身份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小说以一个大家庭中亲人间环环相扣的仇杀为背景,揭露了人性中的压抑暴力倾向,兄弟之间、夫妻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真情都被冷漠悲情所阻隔。这个冷漠的叙述者将这一残忍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叙述出来,不进入故事剧情,也不过多地剖析人物的心理世界,更不作价值判断,好似一双从天外俯视世间一切凶残与愚昧的眼睛,从各个不同的视点,将仇杀时鲜血淋漓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描写皮皮摔死自己的弟弟、山峰踢死皮皮、山岗又杀死山峰这一系列的场景中,人物的行为并不是处心积虑、算计重重的,而都是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作者并未对人物的心理意识活动进行特意刻画,而只是对其外部动作、简单感觉与直接的生理反应做了客观描写,这种写法正是有意识地将人物设置成失去理智的物种,符合小说中的盲目仇杀情节,也符合余华自己对世界与人性的观点。

二、对人性温情的淡漠与疏离

在《现实一种》中,人们几乎看不到人与人之间温馨柔软的情感关系,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处在一种游离状态,对周身的一切都采取漠不关心的姿态。山峰与山岗的母亲,也就是家中的祖母,处于家庭关系中最年长的地位,但是对自己的孙子皮皮丝毫没有祖母该有的宠爱与呵护。皮皮偷吃了一点咸菜,也会惹来她的满腹牢骚,家庭中的一对祖孙相处之间没有一点爱,有的只是自私与冷酷。皮皮在大人们上班后站在屋檐下听着雨声,当他听到有四种雨声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去跟祖母分享这一新鲜感受,而祖母只是打了一个响亮的嗝,并未说什么,孩子对祖母充满着厌恶之情,祖母对孙儿的感受淡然视之,祖孙之间的隔阂就此产生且越来越大,皮皮看着祖母身上表现出来的丑陋人性,幼小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一个没有建立世界观、人生观的孩子心里,长辈就是他所效仿的对象,他们的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在皮皮看来,社会人生就是如此,冷漠便是它的本来面貌。所以,在这样一种亲情关系疏离淡漠的家庭中长大的皮皮,对生命没有客观真实的认识,没有珍惜与尊重,从而就那么轻易地将还在襁褓中的弟弟像包袱一样丢掉,最终致使惨剧的发生。

除了祖孙关系的疏离,还有夫妻关系的淡漠。夫妻关系本应该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的,但在小说中,夫妻之间的爱是极为稀薄的,他们之间没有精神上的支撑与共鸣,有的只是毫无人性的暴力冷漠。山峰夫妇的儿子死了,在伤心悲痛的情况下,夫妻二人没有互相安慰,妻子用眼泪来表达沉重的丧子之痛,而丈夫却将妻子视为了宣泄愤怒的工具,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对妻子施暴。这种行为使夫妻之间最后的一点情感纽带也瞬间断裂,人与人之间本该最亲密的关系最终却被暴力与伤害摧残。这种生命的悲凉感还贯穿于兄弟、母子之间。山峰、山岗两兄弟,因对孩子的本能维护而反目成仇,即使在悲剧没有发生之前,二人也从未有过过多的交流,上班路上也只是各走各的,默默无语。而他们的母亲,在看到两个儿子相互厮杀的时候,也并未产生一个母亲该有的悲痛与焦虑,而只是顾着关心自己胃里腐烂的感觉,面对两个儿子之间日渐尖锐的矛盾冲突,母亲只是视而不见,以自私冷漠的态度面对眼前的一切。人性中的冷漠无限放大,善良美好的一面逐渐被压抑至消失。

三、人性之恶的传承与延续

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或者多重方面,人性中同样有着善与恶的两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会通过意志与理性将人性中恶的那一面压制住,克己自律。但是,潜藏在其中的惡性因子是不会消失的,它会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就像小说的结局中所写到的,山岗的遗体被捐赠,然而所有器官都未移植成功,唯有生殖器官成功移植,作者以一种荒诞滑稽的结局为人们暗示了一种象征:冷酷、暴力、阴谋、死亡这些恶性因素是会世代相传的,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姿态绵延下去。

这种人性的阴暗面体现在大人身上可能并不会给读者带来太多的震撼,但是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就会引起大众深深的震惊与思考。小说中的皮皮,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在他的人生认知体系还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以欺负弱小、伤害弱小为快感,皮皮身上的这种暴力品行充分展现了余华对于人性之恶的表达深度。余华以异于常人的方式,规避对童真童趣的褒扬,而是再一次以冷峻深刻笔触宣告了美好人性的覆灭。这样的写法告诉人们人性本恶,这种恶性因素已经浸染了孩子纯真、洁白的内心,那么,早已在社会大染缸中游走的大人们就自不必说了。

所以,人生来便有欺凌弱小的变态心理,现当代文学史上也不乏描写这种主题的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中,丑陋痴呆的丙崽是鸡头寨人们的重点“培养”目标;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阿Q同样也是未庄人所嫌弃、鄙夷的对象。皮皮看到父亲曾对母亲打耳光,于是他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了婴儿弟弟身上。人天生具有模仿和学习的能力与素质,他将这种潜在的恶性因素学成后,便会在某一特定时机特定环境下进行运用,“恶”的种子会在不经意间被无意识、不自觉地传承下去。

人性在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逐渐趋于完善,在良好适宜的环境下便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缔结出优质的果实,这便是人性之善面的成就。但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人性的发展并不像植物生长那般简单直接,人性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人性中善的一面一旦被压制覆灭,恶的一面就会发挥出极端负面的作用,这便是人性之恶面的弊端。正是人性中的善恶两面赋予了世间万物真正的意义与内涵,因此,人们应当正视自身存在的原恶,以理性冷静的姿态抑制恶的散发,避免善的缺席。

(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皮皮余华冷漠
过度冷漠是种病
一颗假糖的温暖
突然之间
东霞
一颗假糖的温暖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考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