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飞正传》人物的悲剧性

2017-07-22 21:22冯秋香
牡丹 2017年17期
关键词:阿飞舞女生母

冯秋香

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先生以叔本华“生存意志论”为基础,引入老子和庄子的观点,提出人生之痛苦在于欲望。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王国维进一步提出:“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恶也。”“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因欲望而产生的苦痛和迷茫常常会引发悲剧,悲剧的价值就在于展示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揭示人处于纷繁世界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这困境不仅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冲突,也来自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人生投射的电影作品,对于人之欲望和欲求不达的悲剧性主题有着多种表现形式,这种悲剧意味在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体现。本文试图用王国维美学思想对这一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进行解析。

长达百余年的殖民历史造就了香港的“无根”身份,尽管香港已于1997年顺利回归,但可以说,这种“无根”的漂泊感始终萦绕在香港人的心头。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完成于1990年,电影内容反映的是1960年代香港年轻一代“漂泊”“寻根”的精神状态,其实也映射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人的思想状态。电影《阿飞正传》中,无论是主角旭仔、传统女性苏丽珍、舞女露露,还是旭仔的继母,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某一种欲求与追寻、希望与失望、迷茫与压抑的悲剧性特质。这种悲剧性与个人命运有关,与性格特质有关,也与当时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各种因素错综复杂,造就了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同样令人唏嘘的悲剧性命运。

一、旭仔:虚幻的“无脚鸟”

王国维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即在于人有欲望,对欲望追求的过程是痛苦的;一旦欲望满足之后,人又会产生一种空虚和厌倦。因此,人生就在这种苦痛与厌倦的两端不停地游走循环。旭仔的身上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人生在苦痛与厌倦之间的“钟摆”式往复,而这种往复都是围绕欲望展开的。

由张国荣饰演的旭仔是一个浪荡公子的形象。他一出生即被生母抛弃,由继母抚养长大,虽衣食无忧,但母爱的缺失让他始终无法拥有正常的交际与情感。他有着帅气的外表、迷人的气质和高超的挑逗技巧,但是在与每一位女性在一起之后不久,又会心生厌倦,继而与之分手。他的生命就在一次次的游戏、捕猎与抛弃之中循环往复。

旭仔的悲剧性首先在于小欲望满足后的空虚。因为被生母抛弃的遭遇,他也一次次地抛弃身边的女子,无论是传统女性苏丽珍还是开放的舞女露露,他都能轻易俘获,又随意抛弃。这可以视为对生母抛弃他的报复,但更多的是因为与这些女子在一起后,他内心的需求仍然不能被满足。片中的“对镜独舞”十分贴切地传达出他的这种空虚与厌倦感。在死一般的寂静中,他打开唱机,随着音乐跳起了慵懒的舞步。他的表情投入、沉醉,仿佛人生的一切苦痛都在音乐和舞蹈中得到短暂的消融。

旭仔的悲剧性还在于大欲望不可能满足的绝望。他身上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作为浪子的他并不是彻底的无牵无挂、看破人生,他一直寻找的“根”是他的生母,为此他不惜与养育他的继母多年为敌,母子关系始终处于冰点。旭仔最为看重的这个“根”最为虚无,继母已经告诉他:“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怕你伤心,他们根本就不要你。”但是,旭仔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母之路,也许是为了给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和颓靡找一个借口。

生母不愿见他直接导致旭仔人生希望的最终破灭,导向了他的自我毁灭之路。菲律宾庄园里,旭仔背对镜头,走得很快,他的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脚步迅速而决绝,传递出深深的绝望与恨意。台词说:“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是一定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恨意来自欲望的无法满足,至于身后有没有这样一双眼睛盯着他,不得而知,也许有,也许只是旭仔的想象,在这样的想象里,他决绝的报复才能产生力量。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渴望这双眼睛的凝视也是旭仔心灵深处对母爱的最低祈盼。

因此,旭仔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希望的,他所支撑自己生命的关于“生母”的信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实现。旭仔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只是不知情的他一直满怀希望,执著地寻找,并成为他浪掷光阴、游戏人间的借口;当现实被揭开,也预示了他精神世界的崩塌,别无他路,唯有死亡。与开头相照应,影片快结束时有一段台词——“这只鸟哪里都没有去过,它从一开始就已经死了”,充分表明虚幻的“生母情结”对旭仔造成的致命性打击。

二、女子们:性格决定选择

在旭仔丰富的感情世界里,苏丽珍和舞女露露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对象,苏丽珍的性格传统保守,舞女露露则是开放、火暴的,她们的共同点是都被旭仔的魅力吸引并且爱上他,继而想展开持续的恋爱关系,但都遭到了旭仔的拒绝。在这之后,性格的分歧让她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苏丽珍面对旭仔的挑逗,一开始是逃避的、拒絕的,真正动心并跟他在一起之后,就考虑要和他结婚,当她得知旭仔不会跟她结婚时,自尊让她忍痛离开。离开的过程很痛苦,但她最终战胜了这种痛苦,从而获得新生。在这个意义上,她在与旭仔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或许这也是旭仔在临终时还“始终记得”她的原因之一。

性格开朗刚烈的舞女露露是情场老手,却还是败在旭仔手下。重要的不是输赢,而是动了真情。动了真情的舞女露露无法把握天生无根、喜欢漂泊的“阿飞”旭仔,面对与他的分别,她选择了寻找,以至于最后独自一人去菲律宾。这种寻找注定是无结果的,她与旭仔只能在各自的失落中孤独徘徊。

除此之外,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旭仔的继母。潘迪华饰演的继母是交际花出身,在声色犬马的背后,她的命运里充满了算计与疏离。她时髦、独立,追求感情的自由,却屡屡被人欺骗利用;她一心抚养继子旭仔,却始终难以逃脱他要寻找生母的魔咒。她害怕儿子离开他,因此不告诉他生母的去向,也导致旭仔对她的敌视和憎恨;最终,她告诉了旭仔生母的踪迹,导致旭仔离开她。这对于她来说,是两难的选择,不说,留住了他的人,但母子间始终充满敌意,说,直接导致继子离她远去,无论怎样她都留不住旭仔的感情。她便在这种矛盾与纠结中迎接她的宿命的失去。

继母与旭仔的关系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悲哀的是,她与旭仔的悲剧性关系并非人之恶造成,两人都不是坏人,但是各有苦衷,各有追寻,而这种追寻恰恰是相互冲突的。她与旭仔的关系,恰似王国维评《红楼梦》时所说的“第三种悲剧”,即“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阿飞正传》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悲剧性特质,他们的悲剧性都体现了人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短暂欣喜和持续痛苦的状态。至于对这种悲剧性状态的解脱之道,或许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宗教指向,或者像王国维先生所认为的艺术教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选择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忍受痛苦,或许偶尔通过艺术体验获得暂时的心灵净化,就像旭仔独自面对镜子时,跳起一支颓靡的曼波舞。

(长安大学)

猜你喜欢
阿飞舞女生母
迟到的风朋友
民国时期上海舞女收入及影响因素考察
——兼谈民国时期上海舞女的职业身份
生母认女剑指弟弟婚房:此情不堪哟此心可悯
也谈﹃舞女大班﹄
阿飞夸人
一场蓄意已久的爱情“阳谋”
生母
生母
阿飞的奇遇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