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向到对话

2017-07-21 13:29安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微电影漫画心理健康

安辉

【摘 要】以心理动力学为理论视角,以澄清核心概念、明确问题症结、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把艺术干预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通过参与创作或欣赏漫画展、微电影展等活动,借助艺术的力量,潜入内心深处、自我完善,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获取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艺术干预 心理健康 漫画 微电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心理健康不单单是没有心理疾病,而是作为一种现代的观念和能力被人们所接受,心理健康程度慢慢成为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从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到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缓解学生情绪、完善学生人格、强化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质量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才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贴近学生,为学生所用。本文希望通过艺术干预这种新兴的方法,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为直观、易操作、有冲击力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发展,获取新的生命力。

艺术干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意义

1.艺术干预

艺术干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的专业领域,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艺术干预协会(AATA)的定义:艺术干预,也称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 Therapy),是指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形式,运用于心理治疗的工具或媒介。它使人們透过口语、非口语的表达及艺术创作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以协助人们达到身心平衡。艺术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自20世纪 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逐渐应用于教育、医疗、司法等各领域,但尚处于萌芽阶段。

2.实践意义

首先,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来访者通过艺术创作赋予艺术作品难以言表的情感,即通过审美体验让治疗师或其他人了解和发现自己,治疗师也通过审美体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分享来访者的情感体验,以避免在咨询过程中受语言的约束,从而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表现真实信息。

其次,艺术干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探索。艺术干预是针对有疾病、困扰、创伤的人和寻求自我成长的人的治疗性运用。通过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或艺术性的表达沟通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促进个体内在冲突的解决和内心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在自我探索、自我觉察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

再次,艺术的脚本来源于实际大学生活。大学生从自身或是身边发生的问题、案例入手,进行分析、评判、表现、创作,同时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大学生们感同身受,易于接受、易于理解。

最后,艺术表达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当今社会网络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网络这一载体,创作漫画、微电影等艺术表现方式,来扩展学校教育的范围,找到适合学生教育的阵地,通过网络平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艺术干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形式

1.心理漫画创作与展示

漫画作为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或欣赏漫画作品,自由表达出潜意识的冲突和情绪,促进问题的解决和自我接纳。

通过举办漫画大赛,从学生自主创作漫画的心理情绪情感的变化和自查,到别的同学参观欣赏艺术作品引起的共鸣和深思,再到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凸显和显现,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给教师提供了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操作性地去引导学生。

首先,通过对创作漫画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在创作艺术作品时的内心体验,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了回顾,在回顾过程中,他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有的同学对事件印象深刻,有的同学对当时的情绪情感印象深刻,主要集中在对自我的探索和寻找、对大学生活状态的体悟和理解、对梦想的诠释和渴望、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尝试和学习等,他们通过画自己或者画别人,反映出潜意识里的冲突和情绪,激发了他们自身的自我觉察、自我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对某些以前的或当下的情绪情感进行了治愈,心绪得到了平静,心灵得到了滋养。

其次,对漫画进行了展示,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驻足观看。笔者随机地对观看欣赏心理漫画展的大学生们进行了调研,学生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漫画所展示出来的内容和蕴含的意义,如迷茫焦虑的状态、敏感烦恼的状态、拼搏奋斗的状态、渴望积极的状态、沮丧畏惧的状态、创新创造的状态、忧郁自卑的状态、烦躁多疑的状态、阳光多彩的状态、陪伴依靠的状态、团结协作的状态等,很多都曾出现在自己或者是身边朋友的大学生活中,都曾经历过、遇到过这样的事件,体会过、感受过这样的情绪,学生们感同身受,更能激发他们对自我的探索、对自我的理解、对自我的接纳,不惧怕冲突的到来,正确面对心绪的变化,寻找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最后,把作品制作成册,结合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完善了每一幅作品的理念和正向引导,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同时,通过对作品的梳理,也了解到大学生现阶段经常性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状态,以更好地把握心理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主要集中在恋爱观、本我、自我、超我、人际关系、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自我察觉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到,就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的探索、对自我的挖掘,是非常丰富、多元的,是关注最多、最迫切的,也是第一位的,学生在对自我关注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喜悦、满足、振奋,同时也体验到了痛苦、忧伤、紧张、沮丧。还有就是对关系的向往,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处理,值得关注。在大学阶段中,学生们期待爱情、收获友谊,通过习得、通过实践,他们在关系中成长,在关系中成熟,学会处理关系的方法,了解自我防御功能,建立和谐的社会亲密关系。endprint

2.心理微电影教材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发展迅速,在互联网应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微电影是以探讨心理问题为内容,以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素材,通过创作、表演、欣赏微电影,表达情绪,学生们参与性很强,在大学生中有深远的影响,形成动态教材。

通过举办心理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制作、展播,一方面,对于参与创作、排练的大学生们而言,他们在一次次的排练和表演过程中,感同身受地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走进角色,越来越能理解角色,对角色的把握越来越深入,反思、梳理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不仅能正视自己内心的困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更能理解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同学,更愿意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对于观看的学生而言,通过了解剧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体会到他的不容易,宽容和理解他。同时,学生们也对自我进行了反思,在人际交往互动过程中,运用信任、倾听、同理心、不抱怨等方法,面对他人、面对自己。

发现心理微电影更能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剧里剧外的演员和观众们一起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或感动或悲伤。演员们觉得就是在演自己,观众们也觉得就是在演自己,这种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感受,心灵上的碰撞,刺激学生们思考,启发学生们成长。

艺术干预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方向,通过参与创作或欣赏漫画展、微电影展等活动,借助艺术的力量,潜入内心深处、了解自我、陶冶性情、刺激思维,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瑾:《艺术干预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

[2]陈又林:《基于艺术干预理论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3]刘雪琴、李鹏飞:《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

[4]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西南大学》2007年。

[5]刘杰瑞:《大学生绘画治疗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科学》2015年。

[6]刘飞:《新媒体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研究——以校园心理微电影为例》,《陕西教育》(高教)2016年。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电影漫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知识漫画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