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驷马拖车”

2017-07-21 08:32
西部散文选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石臼拖车草药

我的故乡有一座“驷马拖车”,相传是采用“关公池”挖出的泥土作为主要材料筑建而成,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它是故乡四大象征之一。

故乡的“驷马拖车”位于村的正南方,坐北朝南。其規模有别于书中記载的“三落两火巷一后包”,更符合民间流传的“三落四火巷一后包”的建筑格局。内有规格基本一致的房屋近70间,当年全生产队除一户住在外面外,其余30几户人家、130余人都住在里面。每一家至少都拥有两个房间,人口多的住户就显得有点拥挤,故此各家各户的房屋都建有阁楼,一来可储存柴草等燃料,二来可供大一点的孩子睡觉。

进入“驷马拖车”大门是前天井,天井外左右两侧有谷粮深加工的石臼、磨房,一口取之不竭的大水井,以及洗衣石槽、平台等。二进的中厅是长辈们会客议事兼作喝茶聊天的地方,三进后厅还设有供奉祖父的神龛。二、三进的厢门都可独立打开外移。

后包是有两层楼的土库,顾名思义,其中间部分为公用场所,底层是犁耙水车等农具的储藏室,二楼大部分区域停放有许多可装20担稻谷的谷桶,剩下约1/3的地方是青壮年轮流守更的住所,往窗外望去围屋及方圆几公里范围内都一眼无遗。土库左右两侧还设有两条与外屋相通的暗道,兵荒马乱时期,当前面五个门告急时,还可通过暗道进行逃离。

“驷马拖车”内由于人多地窄,但邻里之间相处还是比较和睦融洽,我在里面生活的二十几年间,还是看到很多值得回忆的往事,但篇幅有限,只略谈一二,如石臼伤人的事件,“驷马拖车”内设置的石臼,平时除了喜事丧事,都极少有人使用,但到了传统节日,就显得特别繁忙,从早到晚都没有间断过,有时还会看到挑灯夜干的人。

臼米面粉的程序繁琐,需要两个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人踩着杵杆有节奏的上下摆动,另一个人即坐在石臼边,一只手压住臼边,另一只手则伸进石臼翻动里面的加工物。这种动作看似机械呆板,但做起来还是有点难和危险,稍不留神或踩杵的人出现体力不支节奏不均匀,就会给对方造成伤害。有一次,我看见一位阿婶手掌的皮和肉都被捶烂了,两条掌骨都露了出来,痛得她昏了过去,大家互相帮忙参与抢救,有一位叔公则急忙找来几种草药捣烂后敷在血淋淋的创口上,经过几天的治疗,阿婶的手掌完好无损活动自如,让我首次见识了草药的奇效,我虽是学医的人,至今仍对草药情有独钟,喜欢摆弄几样草药治疗一些常见病,还真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十年代初期,“驷马拖车”内的一位阿婆去世了,听说阿婆寿登期颐,是创乡以来年岁最长的寿星。子孙出自孝心,为其举办最高级别的法事“慢斋”进行超度。法事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我自此再没有看到,那天一早,乡亲从镇郊久负盛名的善堂搬回来的道具足足比起做一台戏的道具还多。道具箱装的都是非常精致的彩屏,绣工精美的帷幔挽幛以及乐器等。彩屏有“玉清元始天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松云正鹤图以及张天师图像等等。彩屏把中后厅以及临时搭建的后天井板墙都完整挂满了一圈。后厅灵柩周围则摆满了一层又一层的帷幔挽幛。

法事的前48天都非常之平淡沉闷,从早到晚都是不间断的烧香、跪拜,然后双手合拢抱靠在中腹部,垂着头跟随法师一步一步走过神仙路奈何桥,过奈何桥还必须投下买路钱。

“慢斋”到了最后一天进入高潮——“掉斗”,整个活动转移到正门口的晒谷场上进行。午时一到,喇叭响起,鼓乐齐鸣,一个赤膊的道士经过一番作法表演之后,光着脚丫提着一斗米(20市斤),跳上由道具箱拼凑的平台,穿过由花生油作为燃料熊熊的“火海”,然后一边舞动手中的米斗,一边爬上由锋利长刀扎起来有10几米高的“刀山”,每爬上两三格,他就会展示金鸡独立,米斗抛向空中等高难动作,吓得胆小的人眼睛都不敢睁开,又急忙往后退,生怕被掉下的米斗砸到,到了最高点法师把大米向四周倾倒而下,整个过程表演者脚丫完好无损,也沒有一粒米从米斗中掉落。最后参与法事的全部人员再次跪拜之后,集体焚烧纸塔纸箱纸钱。

每年的八月中秋是“驷马拖车”内最为热闹的日子。当天晚餐后,各家各户都会在晒谷场靠近“关公池”一侧的空地上搭好八仙桌,摆上月饼和五样水果,祭拜“月亮娘娘”。事毕,即举行更大规模“烧瓦窑”的活动,以祈求来年国泰民安,合屋无灾无害粮食获得好收成,这个习俗就是在破除迷信的行动达到最高潮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停止过。我自读高小起至离开家乡,几乎每年都成为寻找搭建瓦窑材料的主角,农历七月初,就带领伙伴们到本村或邻村去搜集废砖条、碎瓦等。当积累到了一定数量,就请有经验的长辈前来指导搭建。

烧瓦窑的燃料使用量非常之大,当大家尚未感觉过瘾的时候,转眼间我们一个多月辛苦求讨积聚如山的燃料就快完了,不得已我们这帮小邻居们又紧急出动了,挨家挨户上门乞要,但此时哪一家还有人看门?看到门虚掩着,也就顾不了那么多,顺手牵羊把他们家里的稻草搬走了,有的小邻居为获得多一眼刺激,几乎把自家的稻草都偷光了。窑火越烧越旺,真如火龙吐焰,把整个细小的乡村都映红了,乡亲们更不惜血本,纷纷把家中仅有的那一点微薄的食盐都拿出来了,撒向吐焰的火龙,劈里啪啦!劈里啪啦,无数火星飞向了空中。“关公池”中的鱼儿,或许是受到惊吓,或许是受到感染,纷纷成群结队浮上水面互相追逐争先跳跃,可惜那个年代沒有相机,也不懂得历史存照的价值,而让美好的一幕就这样随时光流失了……

“驷马拉车”历经七百余年的岁月苍桑,近几十年大部分的住户都建了楼房搬离了古屋,由于缺少人气和维护,部分房屋已至屋破墻塌的境地,幸好近期有部分热心的乡亲正在筹划修缮,相信不久的将来,“驷马拖车”又将完美再现。

猜你喜欢
石臼拖车草药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草药王
神奇的鼠尾
亲子运动拖车
不值得帮助的家伙
五勺
儿童拖车
短文改错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