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恒,黄劲,祝文凯,景晓光,陈超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低流态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义恒,黄劲,祝文凯,景晓光,陈超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通过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及水胶比制备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并研究了这两个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均不同程度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抗分散性能;通过控制胶凝材料用量400kg/m3及水胶比0.45可制备出整体性能最佳的 C2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分散性能;水陆强度比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underwater anti-washout concrete, UWC)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常用于工程的水下基础部分。其可在水下直接浇注成型,无需辅助振捣,并且能抵抗一定的水流冲刷扰动,在水中硬化后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适合于施工条件复杂的水下环境,节省了围堰及支模等多道施工工序[1],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施工周期及工程造价。UWC 在国外使用相当普遍,并被予以“新一代水下工程材料”[2]。但在国内,其多用于重点控制工程,尤其是桥梁承台的封底及水下护坡等非结构主体部分,并且往往单方成本远高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这也限制了其在一般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UWC 的抵抗水流扰动冲刷的关键是絮凝剂[3],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是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的 UWB-Ⅱ型絮凝剂,但其掺入后会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4],为满足水下自密实需求,目前工程往往通过增加胶凝材料用量及水胶比来改善 UWC的工作性能[5],并且 UWC 胶材用量常高达500kg/m3,这也是 UWC 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UWC 通常使用普通混凝土的评价方法来判断其工作性能,即以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和30s 扩展度来表示,但和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UWC 是在水环境下浇注成型,即浇注过程中混凝土会接触额外的用水量,其工作性能得以间接改善,从而低流态 UWC 也可能达到水下自密实效果。本文基于此思路,通过控制水泥掺量及用水量,探讨低流动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下浇注成型后的性能。
1.1 原材料
(1)胶凝材料:湖北华新堡垒牌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
(2)集料: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7;华新骨料公司5~20mm 连续级配的石灰岩碎石,压碎值11%。
(3)外加剂: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的 UWB-Ⅱ 型絮凝剂,掺量2.5%;江苏中铁奥莱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28%,固含量18%。
1.2 试验方法
1.2.1 混凝土配合比
UWC 配合比如表2所示,组1~5研究胶凝材料用量对 UWC 性能的影响,组2、组6和组7研究用水量对 UWC 性能的影响。
表1 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2 U WC 配合比
1.2.2 U WC制备与成型
UWC 的性能测试及成型参照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 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每组混凝土搅拌30L,水下浇注成型3组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浇注方式如图1所示,试模顶距水面15cm,混凝土从水面直接一次浇注成型,成型后带模从水中取出,轻敲试模以排出混凝土内部的水,试件收面后立即置于水中养护,2d 后拆模并在水中养护。作为对照,陆上成型2组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2d 后脱模并在水中养护;作为对照,每组混凝土同批次成型3组试件,试件在陆上成型,轻敲以辅助密实,室内养护1d 后置于水中养护,2d 后拆模并在水中养护。
1.2.3 性能测试
(1)工作性能,以坍落度筒测混凝土出锅后的坍落度及扩展度,并测定砂浆部分(UWC 过10mm 方孔筛)的凝结时间。
(2)力学性能,水下及陆上成型试件均测定3d、7d 及28d 抗压强度,计算对应龄期的水下及陆上成型试件强度比。
(3)抗分散性能,以水陆强度比、水泥流失量及水的 pH 值共同评价[6],其中水泥流失量即为混凝土入水后的质量损失,将一定质量的 UBW 从50cm 高度差倒入水中,倒空容器内水后,测试并计算混凝土入水前后的质量变化;UWC 入水后水的 pH 值以 pH 计测得,每次测定后更换容器中的水。
图1 U WC 浇注成型及性能测试
试验结果如表3所述,包括 UWB 的工作性能和抗分散性能。
2.1 混凝土工作性能
从图2所示的 UWC 流动性变化可以看出,W/C=0.5时,随着胶材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略微增加,但并不显著;而在400kg/m3胶材用量下,随着水胶比的增加,混凝土流动性显著改善,即掺入絮凝剂后,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流动性的主要因素,这也说明了制备 UWC 时适当降低胶材用量是可行的。
同样,从图3所示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可以看出,UWC 的终凝时间均较长,均在24h 以上,而降低胶材用量及水胶比均能不同程度缩短 UWC 的凝结时间,对于 WUC 的施工是有利的。
表3 试验结果
图2 混凝土流动性变化
图3 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
2.2 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
UWC 的抗分散性能主要由混凝土入水后质量损失率、水的 pH 值变化以及水陆强度比等参数共同评价。从图4所示的混凝土入水后的质量损失率与水的 pH 值变化可以知,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UWC 的质量损失率呈增加趋势,即胶凝材料用量越大,UWC 的抗分散性能越差,并且 pH 值的变化规律与质量损失率相一致;而随着水胶比的降低,UWC 的质量损失率呈显著降低趋势,pH 值也呈降低趋势。故降低胶材用量和水胶比均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入水时的抗分散性能。
虽然在500kg/m3胶材用量及0.5水胶比下混凝土具有较佳的流动性,但入水后混凝土分散最明显,这由于UWC 可分散部分主要是水泥浆体部分,胶凝材料用量增大时,可分散部分的总量增加,抗分散性能变差;水胶比增大,混凝土浆体的粘度降低,抗分散性能同样变差[7],故考虑质量损失率及水的 pH 值,低胶材用量及低水胶比 UWC 的抗分散效果最佳。
图4 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与水的 p H 值变化
图5 混凝土强度及水陆强度比变化
从图5所示的混凝土强度及水陆强度比可以得出,各组 UWC 早期陆上强度(3d 及7d)相差均不是很明显,主要是由于絮凝剂对混凝土的缓凝作用所致,使得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普遍比较低;UWC 的早期水下强度随着胶材用量增加及水胶比的降低均略微增加,故早期水陆强度比呈现出与水下强度的变化趋势相同。UWC的28d 强度则与早期强度变化规律相差较大:28d 陆上强度及水下强度均随着胶材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水陆强度比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0kg/m3胶材用量下28d 水陆强度比为0.76,主要是在相同水胶比下,陆上强度随胶材用量增加更明显所致;而随着水胶比的降低,28d 陆上强度和水下强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水陆强度比却呈增加的趋势,0.40水胶比下达到最高,水陆强度比为0.81。
综合考虑水后质量损失率、水的 pH 值变化以及水陆强度比等三个因素,400kg/m3和0.40水胶比下混凝土的抗分散性能最佳;但考虑到0.45水胶比下混凝土的水下强度更佳,而抗分散性能相差也不大,故选择改组作为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最佳配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可达 C20。
(1)降低胶材用量不会显著影响 UWC 的流动性,但降低水胶比会显著降低 UWC 的工作时间,二者均能缩短 UWC 的凝结时间。
(2)降低水胶比均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陆上和水下强度,以及水陆强度比;降低胶材用量及水胶比均能改善 UWC的抗分散性能。
(3)通过控制胶材用量400kg/m3,水胶比0.45可制备出性能较佳的 UWC,水下成型强度等级可达C20,混凝土抗水分散性能较佳。
[1] 赵晶,王进,吴会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下强度发展特性[J].混凝土,2015(8):31-34.
[2] 王进京.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A],2015.
[3] 张鸣,陈龙修,周明耀,等.絮凝剂及辅助剂对水泥净浆流动性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7(2):66-68.
[4] 林鲜,陈凌华,周伟,等.UWBⅡ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的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6(4):52-53.
[5] 王文忠,韦灼彬,唐军务,等.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2,32(1):265-267.
[6] Heniegal A. M., Maaty A. A. E. S., Agwa I. S. Simulation of the behavior of pressurized underwater concrete[J]. Alexandria Engineering Journal,2015,54(2):183-195.
[7] 郭自利,周鼎,裴正南.水下浇筑混凝土用抗分散剂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7(4):122-125.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华新水泥(430070)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underwater anti-washout concrete
Wang Yiheng, Huang Jin, Zhu Wenkai, Jing Xiaoguang; Chen Chao
(Huaxin Cement Co., Ltd., Wuhan 430070)
Underwater anti-washout concrete was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ontent and water to binder ratio, and its inf l uence o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ementitious materialscontent and water to binder ratio affect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ti-washou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n different degree. C20grade underwater anti-washout concrete with good properties was prepared with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ontent of400kg/m3and water to binder ratio of0.45.
underwater anti-washout concrete; working perform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ti-washout resistance; relative compressive strengths
王义恒(1983—),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混凝土及特种砂浆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