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 宾 邢东顺
这个班组捧回了“全国工人先锋号”
○ 文/王 宾 邢东顺
齐鲁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车间工艺三班工作能力强、班组氛围好,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班组。
在齐鲁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车间工艺三班名气响亮:班里的催化岗位是“全国青年文明号”,稳脱岗位是“山东省巾帼示范岗”,2014年班组被评为“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今年再度升级,在“五一”前夕,捧回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成了名副其实的“明星班组”。
荣誉等身,催化工艺三班靠的什么?“他们工作业绩强,车间小指标竞赛夺得第一最多;他们学习氛围浓,合理化建议多,两年为车间贡献了3名技术员;他们班组氛围好,团结得就像一家人。这样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硬气!”车间主任胡涛说。
去年,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46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达标竞赛中,齐鲁炼油催化裂化车间排名第一、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在这个“冠军”车间的全年小指标竞赛中,工艺三班5个月第一、2个月第二、全年排名第一。班长张西明直言不讳:“不管什么活,干就要干到最好。”
张西明的底气来自于全班20名职工的兢兢业业,来自于大家扎扎实实的业务能力。2016年1月底,齐鲁石化迎来了一场当地四十年以来最强超级寒流。“这对炼油生产来说是严峻考验,管线设备能不能抗住,仪表能不能正常运行,随时都能出现大问题。”胡涛说。
● 明星班组人人是明星。 供图/邢东顺
最冷那一晚,恰好赶上催化三班上零点,现场最低温度降到零下22摄氏度,装置区内的仪表发生大面积冻凝,温度、压力、液位等多块仪表指示失灵,数据成为假指示、假参数。更要命的是,柴油封油罐由于含水发生冻凝,泵停运了,罐底抽出管线也冻了,装置处于随时可能出现波动的状态。“还有比这更乱的吗?”副班长陈林问张西明。“再乱也得扛过去,留好人员盯表,其他的全进现场!”张西明咬着牙说。
顶着似刀的寒风,三班十几个人全部扑到了装置里,分成几个战斗小组,开始紧急处理冻凝的管线和仪表。“从没遇过那么冷的天,风吹在脸上生疼,两件棉袄都觉着冷。”女职工孙燕说。十几个人在装置里忙碌,互相呼喊鼓劲,从凌晨1点一直干到早晨7点,硬是在室外连续拼了6个多少小时,抢修了40多块仪表和好几条冻凝的管线。等全部处理完毕,人人身上都挂满了冰碴子,有的脸冻得发紫。
“不光把现场问题处理好了,更重要的是,在部分仪表指示失灵的情况下,我们凭着经验盲操作、盲调整,保证了装置安全平稳生产。”班里主操毛海善说。“他们体现的不光是高度责任心,更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能力,三班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环保质量事故。”胡涛评价。
在孙燕看来,班里的同事几乎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活:“不管是优化生产还是节能降耗,大伙好像有出不完的主意。”从别的班组刚调来两年陈林也觉得:“在别的班看着三班合理化建议多,还想他们怎么那么能琢磨?来了才知道,这个班是真学技术、真钻业务。”
爱学习蔚然成风,与班长张西明很有关系。今年52岁的他是一位“海归”。20年前,张西明就因为业务能力强,被选拔到日本去学习机组的结构和操作原理,而机组正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心脏设备”。长时间海外学习,张西明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被邻国的先进技术打动。“本来就有差距,再不抓紧学,真就被人家甩下了。”回来后,张西明和同事们一起边学习边改进,在机组操作维护上下足了工夫,使其平稳运转了十多年。
在张西明的带动下,催化三班职工立足岗位,都捧起了业务书本。“基本功越扎实,我们在生产上的想法越多,保证装置安稳运行的底气更足。”仅去年至今,他们围绕“创新创效创优”,向车间提出大小建议316多项,涉及生产优化、节能降耗、安全管理等多个专业,其中有72项建议被采纳实施。
不仅如此,班里两名职工获得厂级“建议明星”、“点子大王”称号,多人的建议得到车间的奖励表彰。他们整理归纳出的“控制催化稳定汽油干点,提高汽油收率”、“优化机组运行,节约蒸汽用量”、“S-Zorb汽油蒸汽压及硫含量控制”等多个操作方案,被厂里评为优秀操作法,应用到生产中后,装置的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提高。
在同事眼里,三班的班风一如班长张西明的脾性—沉稳、和善、积极向上。工作这么多年,尽管班组荣誉不少,可是张西明个人得到的荣誉却寥寥。每年班组推选先进,张西明从来不让班里的同事推选他,“我的荣誉,车间会考虑”。但是一旦车间把某个荣誉推选给他,他却又让给了班里的其他同事。
“班长姿态这么高,谁还好意思争抢,斤斤计较、相互斗气的事几乎没有,气氛特别和谐。”孙燕说。车间工会主席徐慧也说:“三班是一个让车间特别放心的班组”。
在这个班组,让大家说说班里的工作,谁都能说上几条,但让表述一下自己的工作成绩,从班长到班员几乎都是“没啥没啥,大伙一块干的。”“那种互相的体谅和默契,让人觉得就像一个大家庭。”徐慧说。
他们班有6名职工是近些年从别的厂转岗过来的。“每个人都融入得很快,感觉不到隔阂。”职工于水说。2014年前,他还是一名消防队员。来到三班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生产装置,于水彻底懵了。张西明鼓励他,老师傅们关心他,让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只要你肯学,哪怕一天弄懂一个问题,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行家里手。”张西明鼓励他。
两年多下来,他已经成为班里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而且凭借多年消防工作经历的优势,还成了班里消防气防演练的指导教练。“在这样的班组里,干不好真不好意思。”于水说。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