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飞机从上海飞往瑞典,我意识到我即将来到这梦幻的国度——北欧。在这里,仿佛童话的古堡耸立哥本哈根郊外,自在的湖水徘徊在斯德哥尔摩城内。游轮上畅观海面日出,绿色的城市整洁明亮。短短七天,我沉醉,我愉快。
北欧的古堡
城堡在欧洲一向不少见,北欧也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风俗,不同用途的城堡比比皆是,无声地述说着过去。
丹麦城郊,一座紧邻海边的城堡雄伟地矗立着。这座城堡建于中世纪,从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克伦堡。走向它的城门,有一條护城河横在门前。它约有10米宽,长度则难以估计,一直连向海边。走过桥,穿过红砖砌成的门洞,面前又是一道护城河。这条河稍窄,但对岸是城墙,褐色的砖石贴着河,不会有半寸土地暴露在河的对岸。绕到城门,原来还有一道内城的护城河,穿过这条深不见底的河,才刚刚入城。
城门内,四周都是堡垒。有一座楼直通地下长廊。走进长廊,先前四周还有窗眼,慢慢就深入不见天日的地下。地下长廊由四通八达的甬道构成,甬道很暗,我只能很慢地前进。尽管墙上有小电灯,但只能照出一小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这里以前是战时紧急掩蔽处,能容纳一千多人和六周的补给。甬道有一处特别大,放置着五六个石槽大小般的容器,应该就是整个工事的粮仓了。过了粮仓,终于到了地面上。滨海的地方,都是它的炮台。巨炮遍布海边,炮口直指海面。
同样在哥本哈根,有威风凛凛的要塞克伦堡,也有宝藏遍布的ROSE堡,还有金碧辉煌的阿马琳堡,水晶宫。它们屹立在丹麦的大地上,无形中显露着尊严。
进入阿马琳堡这一曾经的皇宫,面前一派富丽堂皇。随着一道道门的打开,一间间风格迥异用途不同的房间出现在面前。一间书房,地方不算很大,也就和平常的书房差不多,但内容着实不少。三面墙上,两面被两人高的巨大书柜遮得严严实实,书柜里摆满了书。这些书书脊多是红底金字或绿底白(或银)字,个头也不小,威风地排着,如同一队待检阅的士兵。另一面墙,被几十支火枪占满了。它们有的枪口向下竖挂,有的平挂着,不少扳机擦得很亮,映出一种威严之感。中央的木座木椅摆得很近,显得大气,一圈圆形的小椅恰到好处地摆着。其他房间,亦是有的厚重,有的精致,虽然看似不同,但都凸显了城堡的富贵,繁华。
Rose堡是一座历史较久的宝库,地下室是个藏宝库。从低矮的扶梯走入地下,面前是金光闪闪的世界。墙上纯金铠甲和画有国旗的圆盾闪闪发亮,枪和剑闪着银光,瓷器也布满花纹,绚丽地立在展柜中。中央的平台上,我看见了真正可称宏伟的巨作。一个个方阵的纯金士兵,只有几厘米高,却每个细节都极为逼真。弓箭手持弓待发,步兵手持长矛,骑兵在马背上手执大刀,每个雕像虽不及兵马俑的雄壮,但表情却刻画得极为细腻。有的怒发冲冠,有的气吞山河般地豪放;有的凝神思索,考虑如何瞄准——无论中外,相同的是无限的创造力。
北欧的游轮
从斯德哥尔摩前往塔林,这回,我生平第一次在游轮上过夜,也生平第一次领略到大
海中的风情。
走到轮船码头入口,远远就看见那蓝白相间的庞然大物——Silia游轮。其甲板就有五层楼高,白色中掺了几道蓝条。三根黑色的烟囱,立在梯形的船顶上,极其引人注目。
登上船,我们先找到舱房,安顿下来。舱房虽小,但有个椭圆的玻璃窗口,能看到非常不错的海景。碧水中,一座座绿色密布的小岛环绕着船。说是小岛,的确很小,最小的和一间书房差不了多少,最大还不及这艘游轮。这些岛屿,不同的是大小,相同的是都被绿阴覆盖。有些离岸不远的岛,上面还建着不大却很精致的小屋。红木墙掩映绿树丛,淡淡白云漂浮其上,碧水和蓝天环绕着这里……这真是让我怀疑是否时光返回了远古时期,一切那么平静,一切那么淡泊逍遥。
晚餐后,我们到顶楼的露天大阳台,这可是个观景的好去处。站在船尾栏杆边上,面前是开阔的海面。深蓝的海水随船的尾迹而分开,搅动成淡色的泡沫,恰似散开的琉璃。地平线上,是黑蓝的海,抖动着,像是有风吹来。不久,地平线上,直飞来两艘小艇。它们是仅容一人的小摩托艇,一艘绿,一艘白,在船边穿梭。绿色的速度很快,一会儿从这里绕到船前,又从船前绕回来,激起一片晶莹的白浪。白的也毫不逊色,带起的浪让小艇几乎“隐形”。渐暗的天色下,双船如双刀,飞舞着砍开海面,飞溅出玉屑银末般的浪花。
当两艘船驶走时,我们回到内舱。
海上日出
第二次乘游轮过夜,是从赫尔辛基返回斯德哥尔摩的船上。晚上,我还是呆在船内部,在密布各种设施(真的,这船完全是个购物、游乐、餐饮三合一的移动宾馆)的走道上闲逛。但早上,因为上次睡过头没看成日出,所以这回我决定,早上绝对要早起看日出。
凌晨五点多,我被妈妈设定的闹钟拉下床,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日出。走到船尾甲板,天空还是一片黑,隐隐透出暗蓝。海风凛冽,从四处吹来,带来冰冻般的寒意。迎着冷风,我一下就跳进沙发垫堆里,缩在沙发垫里紧盯着出现红光的左侧。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那浓云堆里的太阳还是窝着,连头都不露一下。又过了五分钟,浓云在散开,太阳泛出一层光晕,隐隐约约地散着微光。我赶快拍照,照相机举起的一刻,那微光又被两面夹击的乌云挡住,变成阴沉沉一片。云雾是深黑色的,像顶礼帽罩着太阳,也罩住了大部分光芒。但光芒还是有一些未被遮住,透过较薄的地方把白云映成了彩霞。随着太阳越来越亮,霞光也越来越明。云层薄的,已完全呈大红,云层厚的,也有淡粉透出。环顾四周,云全成了画,天空则成了大画卷,色彩无一不有,壮美万分。
又过了一会儿,云的色彩更为丰富,橙、绿,甚至还有浅蓝、深紫,拼接着,描绘着,一幅巨作横贯天际。我毫不迟疑地按下快门,留下这幅巨作。
北欧的环保
飞机在斯德哥尔摩上空滑行,从舷窗看去,下面是一片绿和蓝的世界。几座不算高的楼房穿插在绿树和大片的草坪中,周围是碧蓝的湖水环绕着一个个小岛。
这座城市确实不小,而且风景和环境都不错。但是,室外垃圾桶似乎不多,也没见到几辆垃圾车。垃圾都去哪了呢?直到一次计划外的行程,我才明白原委。
从斯德哥尔摩小镇西格图纳到乌普萨拉的路上,导游开车带我们到一个垃圾场去看一下。到了地方,我发现一点也不乱,可以称得上干净。十几个集装箱放在地上,每个都有标牌(大概是用来标出种类),里面满满当当。导游说,在周末,每个家庭都会开车来这里,把所有垃圾分类扔到集装箱里。我仔细一看,天啊,还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纸、玻璃、钢管、瓷器、塑料——全都井井有条地分开放着。类别清晰,就如一罐饮料,罐子会出现在金属类,吸管在塑料类。分类过后,怎么处理呢?原来,这里放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可回收的,会用车装到处理站去回收利用。就算是烂了的菜和水果,也会放到沼气池去生产能源。废弃砖瓦,甚至旧灯泡什么的建筑垃圾,都能物尽其用。较常用的填埋,这里几乎完全不用,对自然环境没什么污染。
看着巨大的回收站,我为之震撼。十几种垃圾,如此环保的处理,造就了这样一个生态都市。虽为首都,但无高楼大厦,虽范围广,但处处有美景。斯德哥尔摩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倒霉的时差
出去之前就知道斯德哥爾摩时间比北京时间慢6小时,到了瑞典,才发现这个时差真是让人崩溃。
飞机上一切太平,该吃吃,该睡睡,该看电影看电影,没有时差的影响。飞机在阿姆斯特丹转机,随即降落在斯德哥尔摩。出机场,还没觉有什么问题,因为这里的早上八九点,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两三点。玩了几个景点,午饭后,该去乘游轮了。谁知,下午三点半,我就累得头昏脑胀。没办法,这可是我老家的夜里九点啊!能不累吗?半梦半醒地上了船,往舱里一倒,躺着看风景。看了一会儿,就该吃晚饭了。六点半,这相当于半夜的十二点半,我的时差还没有调呢。看着一桌桌的自助餐,我简直没力气动一下子盘子了!晚上,我在舱里睡觉。凌晨三点,我似乎醒了一下,因为是北京时间早上九点。周围漆黑一片,只有船在波涛中荡漾。“连睡觉都不让人安生!”我想,但又马上让自己尽力睡着。大约一个多小时,我又睡着了。
去的时候被时差害惨了,刚过了一个星期,时差调过来了,却该返回了。照样在飞机上睡,也在车里睡。回来,也是该睡不睡,却得中午12点起(北京时间)。晚上醒过几次,最惨的一次是27号那天晚上,几乎没睡一会儿,全都在醒着。时间全得减六小时,天天累得要死。
至于生物钟,倒来倒去,睡了多长的觉也没法调准。好了,我先不写了,已经10点了,要知道,这可是斯德哥尔摩凌晨4点啊!
这就是北欧,一块纯净的乐土,一处生态的家园。
选自《青海湖》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