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分析

2017-07-20 16:41苟斐斐朱平
中国市场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

苟斐斐++朱平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以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家庭的视角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家庭教育理念的滞后、家庭中缺少创新创业的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的单一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建议进行社区活动将创新带进家庭、家庭教育应该提供宽松的环境、重视培养科学素养与思维习惯、平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格健全等。

[关键词]家庭视角;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方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79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大学生就业的不平衡性造成高校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不一致,因此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创新创业”这个词开始出现。[1]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过去一段时间家庭教育培养中的一些特点,结合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的热点,分析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学生所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从而找出现阶段改进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措施,以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建提出的挑战。本文的分析填补了前人研究的空白,学者对于家庭视角之下对创新创业的研究成果较少,而本研究认为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家长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创新能力和习惯养成的一个前提,而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能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目前的现状

自从创新创业的口号提出以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家、高校以及社会的重视。2002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9所试点院校后,教育部在2012年相继发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所有部属院校和多个省的地方院校被列入项目试点名单,对这些高校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以此来促进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各大高校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通过“三创”项目进行模拟训练,以达到开发和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的目的。然而,对于家庭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却不足,主要立足于学校教育忽略家庭教育的熏陶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2]

2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社会组织的一个细胞,联系着社会关系中的亲情和友情,是个人发展和个性养成的根,一个人相当长的成长时间里对家庭有强烈的思维依赖,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起源,正是在家庭的环境下产生的,家人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养成有着很强的相关性,而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正是创新能力和素质的集中凸显,家庭可以肩负起创新创业体系中个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分析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体系构建,不能缺少对家庭方面的关注,尤其是对我国家庭传统思维习惯的研究和过去一段时间中社会体系和社会改革过程中对家庭思维习惯的冲击和张力的研究。针对以上的分析和总结,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家庭教育理念滞后

当前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更新,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了更广泛的认识,但总体而言仍然脱离不了过去一套思维习惯,功利思维和经世致用的传统观念依然影响着家庭对于教育理念的形成,进而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传统思想讲求“学而优则仕”,讲求所学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对于个人未来没有实用价值或者书本以外的知识是不会大量地涉猎,即使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的领域也很难成为一种理论性成果记录下来,通常是以经验的方式进行代际和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传统的观念是家庭观念形成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对于传统保守的思维观念产生冲击,家长权威的式微,不少家庭教育中更注重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但基本无法脱离功利主义的思想框架。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对成功人士的研究发现,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往往不是其个人素质中一方面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个人人文素养往往对于他们的特长有促进的作用。创新和创业的教育体系,需要的是“元教育”中指出的“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把个性的培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不是把人培养成为短视的功利主义者。

22缺少创新创业的环境

传统的家庭和社会形态使得家庭对于社会的信息是滞后和被动的,社会群体中流传的创新创业的信息在家庭中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传递,这样会导致在家庭中很难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和风气。此外,受传统保守主义的影响,创新往往是一个家庭教育中可有可无的一種素养,被认为是一种非必要的能力,以至于当前家庭对于创新和实践的意识比较淡薄。[3]

23家庭教育方式的单一,缺少实践的机会

由于独生子女成分和传统教育理念的保守,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孩子从小的认知模式是填鸭式的信息接收方式,即“所见即所得”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和疑问,家长通常更情愿直接地告诉其答案,致使孩子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便会降低。教育学家杜威曾经呼吁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种经验的传递,而教师是一个引导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做中学”。作为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要在孩子创新能力培养中埋下种子。当前在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试行其实是一种“分支式”的“学制”,对于已经接受固化思维习惯的个体很难转换思维,跳出原有的圈子而形成一种创新的素养。故创新素养的最好载体是实践,而这样的实践并非机械重复或者是简单迁移,是从小培养的思维习惯,在认识和探索世界形成的方法论,家庭和家长便是最好的土壤和催化剂。

24独生子女环境中的人格缺陷

创新创业的提出到如今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从当时为了解决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到现今为了打造高精尖的新兴领域,其中已经经历了有十几个年头,而在此过程中最大受惠者要数“90后”这一代,而这一代人中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得较为彻底的一代。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虽然这个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譬如,一些较明显的人格特质——霸道、胆小、依赖性强、孤单、自我意识强等。

由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融入前沿技术,而不是低端产业链,教育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水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不少研究表明,这正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群体中所欠缺的。

3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受自身因素的作用,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有社会、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家庭视角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供参考。

31社区活动将创新带进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文化的形成往往基于社会风气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伦理,而创新氛围能否深入家庭教育,在于社区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浓厚。社区有能力联系其不同背景家庭的群体,由于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的差别,往往能够激起思维的火花,推动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化。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社区均能够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起创新活动的展开。对于青少年群体,社区可以联系相关的创新产业和企业,通过夏令营和户外活动等方式,向青少年介绍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可以拓展青少年的知识广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青少年群体中的联系,增进群体间的交流和人格的健全;对于成年人,应鼓励科技、制度方面的创新,对于有成就者和专利持有者,国家和社会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精神和物质上的资助和奖励。除此之外,高校进社区,将最新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带入社区惠及百姓,也是增强百姓素养、提升群众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2家庭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

家庭成员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改变以往的思考习惯,逐渐接纳新兴的创新观念,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要秉持一种支持的态度。家庭教育中应该逐渐淡化对间接知识的盲目崇拜以及加强对第一手感知材料的收集与思考,随着目前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更多地强调自立和动手对于青少年思维素养形成的作用,家庭中的成员首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意识,将家庭形成学习型组织的有效知识循环体系,同时改变已有的看法,要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找知识和答案,才能使得青少年减少对于“标准答案”的依赖,减少定性思维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侵蚀。

33重视培养孩子科学素养与思维习惯

家庭教育中要逐渐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基于实践能力上的创新能力。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程当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互联网给家庭了解社会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有效和便捷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个别化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学习意愿得以实现,同时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維框架,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接触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如今创业教育体系的网络化,也给家庭成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4]

34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格健全不能有失偏颇

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是人格的健全和情感的存在,没有家庭的支持和关怀支撑下的教育是难以有发展的空间的。创新创业要对一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反作用,这要求家庭成员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更加强调对于某个事物的辨别能力以及对社会整体的情怀。

4结论

在雅克尔任主任提交的《教育蕴含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分别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而创新创业体系正是以上四个方面的体现,在当前知识和信息接收途径丰富的时代,家庭教育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那么自然可以成为创新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个体的思维和性格养成方面,家庭教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是一个有力的催化剂,它重视家庭教育在创新创业体系中的地位,更是未来体系健全和发展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

[2]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3]侯贵宝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4(32)

[4]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作者简介]苟斐斐(1994—),女,甘肃定西人,广西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指导老师:朱平(1971—),男,山东人,现为广西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创新创业教育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