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忠利
【摘要】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在我们生活中多元化的主题得以全面渗透,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生活。中国民族声乐有效的融合了传统的声乐演唱和西方音乐的特征,更具时代感和感染力,这也使民族声乐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向多元化方向的发展。这与大众对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和民族声乐内容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将浓烈的多元化文化色彩更好的展现出来,能够更好的陶冶人们的情操和提升艺术素养。
【关键词】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发展途径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审美水平也得以提高,审美理念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也使人们对文化口味水准、思想模式和评价标准要求更具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民族声乐的内容和展现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艺术追求开始走向多元化的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自身就由众多的民族组成,这也形成了民族声乐内容的丰富多彩,再加之我国大部分传统文化内容都得以传播下来,使民族声乐内容更具多元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色彩。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
(一)民族声乐创作的多元化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基于各地风土人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作来源于生活和普通的民众群体中。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作者深入各地来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并民族声乐更深的扎根于民间,以民间的实际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通过吸收多样化的民间音乐的精华要素,从而打造出新颖的曲调和表达内容,创造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作品。
(二)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多元化
(1)原生态唱法
在原生态唱法中,充分的运用了民族特有的语言和腔调来对本土的民族进行演译,从而表达出特有的文化内容。在这种原生态唱法中,利用最原始的声音和最相互的语言来对内心的声音进行表达,不仅使民族声乐具备其他演唱艺术没有的特色,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民族声乐的辨识度。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多元化的发展的推动下,这种原生态的唱法越来越被大众所熟悉和认可。但利用原生态唱法来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的嗓音要具备本土性特征,以此来增强民族声乐的地方特色,更好的将其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展现出来,彰显出中华文化的魅力。
(2)民通唱法
民族唱法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而通俗唱法自然舒展,郎朗悦耳,两者各有特色在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民通唱法是介于民族与通俗唱法之间的一种时尚唱法,它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唱法,独立于学院派美声、通俗、民族唱法之外。越来越多的演唱者适应大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通过民通唱法演绎音乐,并以各种形式将歌曲演绎出来,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谭晶是民通唱法的代表人物,她就是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形成特殊的歌声曲调,其音乐作品中演唱声音高亢中带着细腻的柔和,大气磅礴中带着简约和低调,深得好评。这种丰富多彩的音乐唱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表明中国的民族声乐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民族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唱法
美声唱法是一种西方式的唱法,对音乐的表达强调用人的生理特征,增强了音乐的艺术形式。在当前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部分音乐人开始打破民族和美声两者之间的界限,通过大胆进行创新,将民族和美声唱法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也更好的表现出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多元化。
(4)民族声乐音乐配器的多元化
在音乐的配器上,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也积极迎合大众的审美和要求,将配器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乐器的组合方式也实现了创新。在《情哥哥去南方》这首歌曲之中,在传统的配乐上融入了电声,音乐表达更加浓烈。在《万物生》、《彩云之南》等众多耳熟能详的民族声乐中也融入了西洋乐器,使音乐能够更加触动观众的情感。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二、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 坚持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音乐就不能称之为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技巧的同时,一定要保留发扬民族声乐的传统表现形式和演唱方法。学习西方的文化与技术并不是为了对传统声乐艺术进行替代,而是为了提高民族声乐的传统演唱技巧,更好地发展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另外,在接受西方声乐文化和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同时,要记得保留创新的态度,这样才能保证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二)加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创作
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和借鉴西方聲乐文化,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多元化的创作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原本的民族声乐创作是取自于各个民族的音乐素材,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多个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合,减少了民族音乐创作的素材。而西方文化的进入,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新的素材。我们不能只在技巧上学习西方声乐文化,更应该通过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的声乐创作技巧,产生更多的民族声乐创作。通过加强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创作,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三)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的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的促进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还要从民族声乐教学入手。民族声乐教师要充分的重视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认知,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多种类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的创作。同时教学中教师还要将传统的民族唱法和西方声乐的唱法同时传授给学生,利用两种文化的碰撞来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灵感。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文化背景和声音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打造出发多元化的声乐人才,使其为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束语:
在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的吸收多元的音乐文化因素,从而打造出独具一帜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色。当前中国民族声乐加快了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步伐,随着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充分的打破传统的唱法,对外来的一些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吸收借鉴,在突出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进行呈现,更好的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为中国民族声乐的长远和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瑾怡.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实现策略[J].艺术研究,2016(02).
[2]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3]陈晔.刘雅旭.中国传统民族声乐与现代化的中国民族声乐涵义[J].黄河之声,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