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7-20 09:27黄影
魅力中国 2016年45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机制协同发展

黄影

【摘要】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战略给河北省的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这个现实状况,对如何开启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翻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地。目前,京津冀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一亿,但是当前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城乡区域的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不断推进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创新改革,这不仅是国家的发展需求,也是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对于减小城镇差距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京津冀一体化下的人才协同发展

2001年10月,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组织100多名专家通过论证,提出北京市、天津市为两核、唐山市、保定市为两翼、廊坊市为腹地、涉及环渤海部分地区一体化的规划设想。2004年2月12至13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11月12日,作为中国“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开展区域规划的先行地区,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并形成《京津冀专项区域规划和综合规划研究报告》。2005年,媒体报道京津冀区域规划具体实施方案预计将于2006年3月出炉,后报经国务院待批。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實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佟仁城认为: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严重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分布和吸引力的差距过大,因此,只有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走向通途,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路万里认为: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的关键一点就是,各个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产业梯度,让不同产业能够在这个梯度内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目前,京津冀三地间的人才流动,目前更多地表现为“单向流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到体制和机制的限制,北京著名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在津冀建立分所或分院的发展步伐较慢;其次,一些领域的高端人才缺乏共进的交流环境,导致人才引进困难或流失严重;第三,由于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地区不知如何安置和引进人才;第四,出于对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待遇等的考虑,人才流动的动力和频率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应该共同建造中国的“大硅谷”高科技创新经济圈,并将其定位在环京津一小时范围内。三方应借助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布局发力,把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引进京津冀,带动国际人才向三地转移落地。河北和天津应采取更加“阳光”的产业政策,争夺优质人力资源;同时要舍得投入,对高端人才和创业者抛出更大的“资本绣球”。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机遇与挑战。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第一条就是要融合三个地区人才,这就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低估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立足于教育投入的视角,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的教育经费充足,有很多给予年轻人的机会,的确为培养新型人才做出了绝对的贡献。与之相比,河北省的人才培养机制远远不如北京和天津两个地区,很多河北省的人才都由于各种因素没有留在河北省,导致人才流向了省外,这对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河北省即将实施八大重点工程,注重创新,尽快追上京津两地的发展速度。河北省会给予就业者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有水准有水平地人才到河北省就业创业。而且,河北省也会开发高先技术产业,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河北省就业,这样就可以推进河北省商务英语地发展,是河北省人口的整体素质提高。

2.培养原则.根据《商务英语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很多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开阔地视野,懂得基本的经济学、法学等理论知识,对国际商务的运行了熟于心,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和外籍人员进行自主交流的专业性人才。商务英语对于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这些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商务英语的人才还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健康的身心。为了让商务英语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国家的培养标准,我们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商务英语的模式做出新的规划,主要针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职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培养,这三方面必须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精神越来越重要,创新与职业技能是紧密相连的。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的人才,就必须严抓这三个方面。

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发展体系,必须要具备一直优秀的师资队伍,还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课程的设置必须合理,教学管理要严谨。在设置课程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当前的市场情况,要对当前的市场进行严格的调研活动,对社会所需要的商务人才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更加突出和优秀。讲授什么样的内容,讲授教师是谁都会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元素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缺少哪一个都无法顺利开展。

第一,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虽然目前我国的很多所高校都已经设立了与商务英语相关的专业,但是这些高校并没有对基本的英语教学进行创新,依然在沿用之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与商务英语相关的理论知识,单单这样是不会达到预期目标的。社会需要的商务英语的人才需要时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增加实践课的比重,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有校内的周训还校外的实习。在学校内部,可以利用一些实训软件,让学生亲手进行相关操作;校外的实习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合作,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第二,高校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任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双师”指的是不仅具有教师资格证,还具有职业资格。不仅具有教学基本能力,还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加具有实效性。然而,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一支精良的教师团队,本来在等待相关的专业人员转型,但是这个转型的过程非常漫长,就导致现在的商务英语课程直接变成了基本的英语阅读课,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要想解决师资队伍的问题,要么就等待专业人员的转型,要么就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训一段时间。

第三,教学质量也要进行不断创新。在21世纪这个创新型的时代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之前的常规管理,高校开设的课程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我们要不断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让教学更加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商务英语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丛丽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

[2]曾昭涛,曾凡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机制协同发展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