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2017-07-20 08:31马光华
商业会计 2017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信息的传递方式,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近几年每年大学毕业生约700多万,会计学专业每年毕业生约60多万,传统的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文章结合新乡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着重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期对推进我国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对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产生了诸多影响。随着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入企业流程内部,成为企业生产与管理流程变革的主要动力。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生产企业开始了“互联网+”的商务运作,企业运行模式的转变使企业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关系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由于使用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减少了企业的内耗,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共享。在企业外部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上,由于企业采用互联网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的管理,贸易伙伴之间的通信效率、合作项目的完成时间和完成质量明显提高,这一改变必然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随着网络技术、云计算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快速地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极大地影响着许多原有的运行模式。原来基于财务核算建立起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与大数据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采用科学方法及加工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有效的处理。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报告的方式及报告内容,以满足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更高要求。同时,企业信息资源既包括财务数据资源,也包括经营数据、市场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资源。但目前多数企业仅对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对于信息系统提供的其他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则很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传统的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涵盖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能够对现有会计信息以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其他信息进行再加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运用大数据及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建立相关经济模型,并运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实时分析企业运营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枢纽。

(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管理信息的快速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核算的一次革命,需要对企业现有的核算及工作流程按信息化的要求进行再造,以实现企业人、财、物及相关的信息流在企业的车间及相关职能部门安全高速传递,并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信息与计算机信息相融合的一种专业信息系统,它既涉及到财务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到计算机方面的操作。目前,我国企业的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相对熟练,而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使用与维护方面了解甚少,只是在机械地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录入,一旦计算机出现任何故障不能及时排除,会计信息系统快捷高效的作用将不能充分发挥。虽然目前ERP软件已日趋成熟并在大型企业广泛使用,但由于其需要对企业流程进行再造,同时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员进行技术维护,造成其在中小企业的使用率较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信息的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大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在硬件设备、软件投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系统的强大功能,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但使用中由于系统设置的复杂性、使用人员的素质问题、不同软件的兼容性、系统的有效维护等问题的存在,使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手工信息处理的模式下,致使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使用效率低下,其管理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如何解决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去加工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管理信息;怎样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如何实现不同的管理软件、审计软件、预测分析软件的对接,以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使用效益;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报告的报告方式和内容如何改变,以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更为及时、详细的财务报告,这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未来的会计信息化将向广域网的方向发展,必将大大增强信息传输范围,使财务信息、供应链信息能够实现异地及集团所属企业的共享。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急需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三、我国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如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依然是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不少学者呼吁要关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但大都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模式等问题,对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所做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缺乏研究和总结,缺乏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微观意义上的关注。

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变革,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绝大部分高校设有会计学专业,但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上是基于手工会计核算而进行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实时处理,以及对财务信息深度加工的要求,不能满足培养会计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会计学专业人才就业去向多樣(考研、考注册会计师、ERP高级顾问、到企业就业),但是目前的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多样性的就业需求。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及多样性就业需求变化,能胜任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奇缺,为此,急需建立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我国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如何将会计学专业办出特色,是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要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使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明显。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全面综合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信息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注重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形成满足培养信息化财务人才需要的机制。

(一)准确定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步伐加快,多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较为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快速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为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深度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目前多数企业只是按手工处理方式下的模式对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很多信息没得到有效的再加工,使用效率低下。如何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使用效益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经过新乡学院全体教师及企业界专家的多次研讨,新乡学院确定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信息化财务建设为背景,培养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为导向,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培养的学生要上手快,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围绕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前瞻性的理论教学体系。新乡学院的理论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学科,逐渐形成了跨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教学体系。

在教改试点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懂管理、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但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物流产业逐渐成熟。新的经济业务迫切要求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手段,再加上近年来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不断涌现,会计主体呈现出虚拟性与空间上的跨越性。传统的“桌面财务”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网络财务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财务管理模式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过渡,为网络财务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可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前瞻性。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和会计知识相结合,培养出能胜任现代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的新型财会人才。修订教学计划,增设管理信息系统、XBRL理论与实务、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ERP项目的实施、数据结构课程导论等课程,停开、合并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压缩部分课程的课时。在教学实施时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培养方案,即设置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相关专业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专业需求。

2.基于虚拟社会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3+1”教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其中的三年时间学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信息化财务核算的要求,专修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辅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另外一年时间,学生主要在校内实训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以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为主,辅以部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状态下锻炼自己的岗位实践能力,以满足企业、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岗位群)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的需要。三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即:“教学、实验、实训”一体化,“知识传授、模拟操作、实景演示”一体化,“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该体系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其流程:理论教学-实验室手工做账-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专项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就业。

新乡学院现有会计学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2 252人,10个班级左右,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可接受实习的学生人数有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前独立完成手工财务主管一个月的业务,还通过用友ERP 8.5系统完成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新的核算单位、人员的授权、系统基本档案的建立、总账及明细账的建立、一个月业务凭证的编制、记账、月末处理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相当于学生当了一个月手工财务主管和电算化主管,毕业后即可胜任手工核算及电算化工作。随着2017年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室的投入使用,跨专业的综合实训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训中可完成企业团队的模拟经营对抗的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市场调研、生产组织、经营成果的核算及以后年度的投资决策,我们还购置了创业之星、电子商务平台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公司的组建、创业计划书的编制、企业注册、网上开店、网上经营等实训工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建设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新鄉学院建立了适合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且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以科研课题为主线,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走“产学共研、校企共建”之路,实现三方共赢。学院已同新乡市高新区产业园、新乡市平原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宏力集团、河南卫华集团、金谷集团河南公司、巨中原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建设银行新乡分行、新乡市开发区、河南金兰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三力炭素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20余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便利。用友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就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财务分析、企业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等业务,为学院提供决策咨询,共同组建科研团队,针对共建单位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

4.开展和专业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创业能力。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每学期举办会计知识大赛、ERP沙盘大赛等竞赛活动。2016年5月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主办的“学创杯”2016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上我院代表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6年6月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南总决赛两个特等奖,并在2016年11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荣获国赛一等奖。 2016年7月,我院2013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在用友新道公司主办的“互联网+企业模拟经营——未来领袖选拔活动‘30未来领袖选拔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晋级全国30强的佳绩。

5.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我校多名教师一直担任新乡市财政局的会计人员培训工作,为新乡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培训,同时负责河南省高职院校会计学骨干教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试等考试的考前培训工作,为新乡市会计人员再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及社会的认可。2010—2012年,会计学(包括专升本)招生人数分别为381人、413人、391人,新生报到率分别为123%、115%、126%,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加,会计学三年专升本录取分数高于录取线四十分以上。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专升本报考73人,录取68人,录取率93.15%。据校招办统计,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2014年的报考率分别为 287%、257%。会计学专业2013—2014年的报考率分别为416%、498.5%,也就是说2016年我校会计专业是5个报考中录取1人。

学生素质逐步增强。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2009级会计学专业学生荣获“2011年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的殊荣。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呈现高水平。会计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均进行大胆改革,人才质量及竞争力不断提高,就业率呈现连续的高位。2011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98.93%,2012、2013年我院被评为教学质量工程先进单位。X

参考文献:

[1]栾志乾,汤谷良.大数据、云计算环境对企业信息系统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4,(5).

[2]赵选民,薛婷.基于决策导向的 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再造[J].会计之友,2011,(12上).

[3]陈宝钢.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企业财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4]王俊红.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5]任禾.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分析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5,(5).

[6]张海水,朱曦.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4,(1).

[7]胡伟.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马光华,男,新乡学院商学院教授,院长。从事会计学专业教学及教学管理三十多年,独立开发完成批发企业商品账自动记账系统及学生成绩及档案管理系统。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